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28 05:25:51| 人氣4,7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做決定 (十一)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RCW21床的獨居老人L伯伯,在這半年內度過了幾次的危險期。終於,在十一月底的某天下午兩點多,在我為他量完血壓,測得血壓為50/20,血含氧量不到80,我心裡明白,L伯伯的時間到了。

 

看著眼前這位氣若游絲、勉力撐著的長者,我輕聲地說:「000,您的時間到了,您不要害怕,您心裡一直唸『阿彌陀佛』的佛號,放心的離開吧!人世間是個苦海,您就要離苦得樂了,離開這副病痛折磨的軀殼,放心的離開吧!記得心裡一直唸著『阿彌陀佛』的佛號,跟菩薩懺悔您這一生所有曾經犯下的過錯,還要跟所有被您傷害過的業主菩薩們懺悔,您可以放下了,可以離開了……。」一字一句叮囑L伯伯的話語,都在我近乎囈語聲中完成,但是我知道,L伯伯的靈識聽得到我所說的一切。

 

再跟L伯伯的主護交代一聲:「21床的時間到了!」隨即開始了一連串的SOP程序。主護隨即告知照服員們,幫21床的L伯伯沐浴、更衣、換藥、清潔,讓他能夠舒舒服服、乾乾淨淨的向下一站出發。因為L伯伯當初是由社會局轉介到醫院的,所以在主護聯繫完社工之後,我們拉上了R21床的圍簾,讓L伯伯可以不受干擾的離開,也等待著葬儀社派車來把L伯伯接走。

 

有時候,看著躺在病床上的那些病人,有的是獨居,有的有家人,卻從未見過他(她)的家人來探望過;是怎樣的因緣安排,才會讓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人孤獨、落寞地走完人生?此題無解,佛菩薩高深莫測的智慧及因果循環的緣由,豈是我一介凡夫俗子得以識得!只能藉由眼前這一個個生命故事,提醒自己珍惜與所有人的緣分,努力修行消業,期望自己的人生能有經典常伴左右,能時時感得佛菩薩悲苦常伴!以上分享,阿彌陀佛!

 

分享完畢

 

娑婆眾生有多苦?有緣人的每一篇故事、在醫院照顧的每位病苦菩薩(請參閱:我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做決定!〉一系列文章),都像是一齣齣人間悲喜劇。沒有人會覺得被人家搬上搬下、用輪椅推來推去是幸福;沒有人會覺得包著尿布、插著鼻胃管、三餐被人灌食是幸福。在有緣人的細心觀察與暖心「對話」下,讓這些在病榻上了無生趣、徬徨孤苦好多年的病苦菩薩,藉著佛號找到依止。

 

有緣人讓善終不斷發生,而當事情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餘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佛法對世人的愛繼續傳遞。透過有緣人筆下生動、栩栩如生的描述,造成小編心中不小的震撼。原來,我們一直以為的健康、富足與安樂的生活,不是人生的全部面貌。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竟然存在著許多自由的靈魂,卻被困在殘破、毀壞、無法動彈的身體內,生也不能,死也不能!

 

人生的軌跡都逃不開因果的運作,然而佛法所說的因果律,並不是如一般人所誤解的消極或無法改變。人雖然無法離開因果的安排,但卻可以憑著後天不斷的懺悔與斷惡修善,老實唸經,認真執行「因果債,功德還」,一點一滴改善先天的惡因。阿伯說:「佛助自助者,自助得佛助,若想得佛助,自己先自助」,只要自己不放棄,只要自己肯努力,佛菩薩永遠都會在身邊,不會輕易放棄真誠想改過、真心想努力往上爬的人,永遠都會在世人最需要的時候拉您一把!

 

佛菩薩悲憫、慈愛眾生的心,從精舍日日發布的文章、從有緣人分享的篇篇案例中,都是最有力的證明。阿伯說:「修行若到位,生死皆無悔;修行不到位,事事痛心扉。」人從出生起就注定了死亡,時間給了人們成長與老化,也同時給了世人沉穩與智慧;時間讓我們一路走來學會放手,了解一切的苦都是自己執著造成的,人生無悔,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是讓生命更加圓滿的契機!

 

懺悔分為兩個部分:「以前」做錯了,「以後」不再做;不能只是懊悔以前,忽略了以後。懺悔是為了改進後不再犯,最重要的恰恰是「以後」。世間人的愛恨情仇我們不予置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上天不罪悔過人,有緣人幫助每個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病苦菩薩,認識佛號,從心懺悔,最終讓他們放下心裡的包袱,得清涼自在,重新出發。

 

人生就像坐火車,也許過去的景色讓人流連不捨,可是人們總需要往前進,退後的風景,邂逅的人,終究是漸行漸遠,無法強留。人們能夠做的事,就是珍惜身邊與您有緣的人事物,盡您所能地幫助身邊的人吧,從現在開始!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00801 (36).jpg

20200801 (33).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