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29 08:02:05| 人氣36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藥《一》這世間是一場迷夢【在家修】(1)—廣欽老和尚法語

 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 古時候,朋友相交很講義氣,有遠道朋友來,丈夫不在,只有妻子在家,朋友見了即離去。現代人遠道訪友,朋友不在,而朋友的妻子在家,卻很高興地坐下來與友妻攀談,不知道孤男寡女的譏嫌。這是不如古人的義氣之處。

 

■ 有位青年問:

我對於父母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

想要孝順父母,可是父母常常不大容易接受。

 

老和尚:我跟妳講,咱是無真孝順,要是有真孝順,父母是會感動的。妳是嘴在講,其實心裡是不舒服咧!沒真心啦!若有真心,父母都會被感動。

 

又問:我常常父親講的話,我都不以為然,那我該怎麼辦呢?

 

老和尚:所以才說妳還不是孝順,若是孝順,就會接受他的意見。

 

又問:那應該怎麼做呢?

 

老和尚:孝順父母是對的,要用細心、用誠心—— 媽媽您有什麼代誌沒?您要什麼?接近為順。如果媽媽講妳什麼什麼,妳就起煩惱,還說妳在孝順她,這哪是孝順?

 

■ 現今念大學,沒有這個禮義、忠孝。

禮義忠孝都被破壞去,咱的大學是花花世界,沒有一個寄託。

 

■ 中國歷史文化講禮義,有大乘、小乘佛法,人如無禮義,學佛較難。

中國自古有禮義忠孝,順道而行則社會安定,國泰民安。現代花花世界,要得人身很不容易,如不講禮義忠孝,即使讀到博士,也難以救人。博士學一些有色相的、有生有滅的東西,不能究竟解脫,無法救人,眼所見,有生必有滅。古之聖賢有禮義、照規矩,世界太平可救人。

 

■ 古人讀書,注重明禮達道,看重父母、敬師長。

讀了孔孟學說,非常注重父母師長,所以家庭很和睦。可是現代人讀了很高學位,對於倫理道德不注重,對上不注重孝,對下不注重慈悲了。

 

■ 現在教書的老師和以前不同,以前漢朝的老師是教禮、義、廉、恥,現在的老師自己都做不好,佛學也比以前差。

 

■ 以前的人講禮、義、廉、恥,行、住、坐、臥不失律儀,所以有聖人;而現代人不講這一套,故世間比較亂。

 

■ 社會上的學問,不論是科學、哲學、醫學,都是治標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脫。再怎麼念、怎麼鑽,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不可能從那裡得到解脫。

 

■ 儒教宣揚忠孝,佛教亦看重四維八德,假若學佛的人都能運用儒教的四維八德,全國的人都能學佛,以佛法來陶冶每個人的心性,這樣社會會安寧,國家會富強。

一般社會人把錢看得很重要,假如一個人學識再好、品德再高,只要沒有錢,人家就看不起,所以這種社會不會進步,不會上進,因為大家看重錢。

 

■ 現在社會現象,父母為什麼生兒育女?自己不曉得。

但既身為父母,即要教育兒女,父母儘量教育子女為聖為賢;可是現在有很多子女不孝父母,甚至為非作歹,受罷教育後即與父母脫離,追求享受,不知孝順,不知報養育之恩,使老年父母孤孤單單。

 

■ 在禮義方面,現在人交朋友應誠實、應義氣,不要看重錢財,要以義交,不以財交。

 

■ 現在的人,越來越奢華,貪念熾盛,離佛法越來越遠。

 

■ 現在的讀書人,作興到國外去留學,特別是到美國和歐洲去。

    這些西方國家,不重視倫理道德,只講求科學技術,儘管技術學好了,還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沒有學,縱然一個個都得了博士學位回來,對國家、對社會,嚴格說起來,並無多大用處。西方人以物質文明點綴了花花世界,卻又因不能明禮尚義,而使世界發生動亂,引生災難。

    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難得」這句話的道理,自然對「眾生皆有佛性」,(水陸四生胎卵溼化,皆有佛性)這句話,更無從體會了。

    我們的身體會壞,佛性卻不會壞;眾生雖有佛性,卻天天在做夢,連吃三餐也是在做夢,夢在六道輪迴,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須有緣得聞佛法,並照著它的道理去做。

 

■ 人類的貪慾越來越重,其他動物的活動是有時間性的,人類則不然,時時刻刻都在貪,因此造成許多的兇殺、搶劫,使社會不安定。所以人類要減少貪念,要用功修學佛法,使社會安定,個人脫離六道輪迴。

 

■ 現代人類自相殘殺,人與人互相競爭,這是人類自取滅亡,自造罪業。如世界各國都在殺人武器方面精益求精,這加深了人類的罪業。

 

■ 人類慾念高,因思想的進化,物質文明進步,人類貪慾增加。

    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珍貴布料,如是貪慾越重,即減少學佛的信念,不能脫離苦海,這是很可悲的。

 

■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

    如果不知道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慾樂所縛,貪、瞋、癡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他認為度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

台長: 淡雅

秘密
2020-08-29 15:34: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