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修行就是要下心,衣食住都簡樸,要粗衣淡飯……
■老和尚在住山修行期間,時常會有猴子送水果去供養他,猴子的手一次只能拿一顆水果,如果送十顆水果,就表示猴子很辛苦,來來回回走了十趟,所以,老和尚一直對猴子懷有感恩的心。有一天,有人送了一顆很大的水蜜桃來供養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說要送給猴子吃,因為當時寺裡正好有一隻信徒送來放生的猴子。弟子一看,是這麼大的水蜜桃,竟然要送給猴子吃,心裡覺得很捨不得,就問老和尚說:「這……送給猴子吃會不會太可惜了?」
老和尚就問他說:「不然給你吃,會不會可惜?」
■ 一個人如果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會助長他貢高我慢的個性。個人條件越優越,則我相越是顯著。
有所貪著,就有所掛礙。貪名利就掛礙名利的事,不會清淨。
我們出家修行要捨貪欲,吃只吃得飽、穿只穿得暖,這樣就好。並不是要貪求吃得好、穿得好、睡得舒適,要粗衣淡飯捨慳貪,才能開智慧。自己菜園種的菜,又營養、又無農藥、又不花錢,如果不懂得出家生活的意義,還要貪享口欲美味,到外面去買各種形形色色的菜,煮得滿滿的一桌,像宴客一般大吃一番。不但吃了對身體不利,又花錢損福報,不但不能消除口腹的貪欲業障,反而助長貪念,與世俗人無異,那又何必出家?
我們出家修行,就是要修這些無始以來的慳貪習氣,要粗衣淡飯,廚房中能吃的東西不可糟蹋,常住中可以用的東西,就必須加以利用,要為常住節儉,能省則省,不要有這是你的東西,或是我的東西這種分別心,出家人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一切都是常住的。更不可將常住的東西,或是自己出家後所積得的一些儲蓄,拿回去給俗家親眷,這樣不但沒有替他們植福,反而是使他們折福。
對廚房煮出來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不但自己本身會損福報,反而還會增加煮的人的福氣。
吃東西時,想想這些東西是從那裡來的?怎麼來的?想想自己有沒有修?如果不懷慚愧心,就是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損福。
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慳貪,我們粗衣淡飯就是要捨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體禦寒,如果還貪色、聲、香、味、貪睡……等,這都是一種癡迷,會墮在四生中。捨棄貪、瞋、癡,心地才能清明,臨終時,西方才有份。
人減少過失,便能減少業感,心能安定。出家要知因果、要惜福,能吃的東西千萬不可丟棄,否則來世轉成豬、狗、雞、鴨,再來補吃。
所謂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蹋任何可用的東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去我執,從粗衣淡飯做起,淡泊慾望,不要分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淡飯。現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很方便。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觀想:依照祖師們的修行遺軌來修行,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衣、食、住……的淡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如果被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迴。被社會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