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04 06:27:38| 人氣4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您是修心,還是修相?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經華節錄》:「多看《六祖壇經》,學習定慧;定,係遇到事情,可如如不動,不受到事情的影響;慧,係遇到干擾或阻礙時,能去靜心判斷與解決,不會擔驚受怕。」

 

這一段時間,牟尼精舍佛菩薩開示:「每日需讀二品《六祖壇經》,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一開始,得知這個開示覺得心理壓力好大,一方面是因為外道願業力及開示出來的累世業障經文數還有很多,我真的很想趕快消完這些業力;另一方面我自認為《金剛經》的涵義並未完全理解,現在又要開始讀《六祖壇經》,很擔心自己無法負荷消化。因此,剛得知這個開示我並沒有老實聽話地「依教奉行」,大概過了一個多禮拜,師兄再次提到《六祖壇經》我才警覺到其重要性,開始每日讀兩品,反省觀照自心。

 

《六祖壇經》真的是越讀越有味道,在《行由品第一》中提到,惠能大師拿到五祖的衣鉢以後,眾人都想把衣鉢搶回來。一僧俗姓陳名惠明,為眾人先,追到惠能大師, 六祖大師把衣鉢放在石頭上,自己隱身草堆中,惠明提不動,於是大聲叫著:「行者!行者!我為法而來,不為衣來。」

 

惠能大師聽了之後,就出來坐在磐石上,為陳惠明說法。(原文:「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

 

我看見「良久」這二個字,惠能大師要傳法給惠明,先請他什麼都不要想,一念也不要生。「良久」,為什麼要良久呢?就是給他一些時間,讓他的心靜下來,唯有心真正靜下來、定下來,所教的法才能契入。

這讓我想起淨空法師早年與章嘉大師初次見面的一段過程,淨空法師請教章嘉大師,他知道佛法很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很快的契入佛法?章嘉大師眼睛看著淨空法師沒有半點聲音,感覺空氣都凝結了,心也定了,時間 大概過了半小時後慢慢地說出一個字:「有」。師父一聽到「有」,心裡又興奮了起來,章嘉大師看他的心又動了,再等待了大約五分鐘,讓淨空法師的心靜下來,才慢慢地説出六個字:「看的破,放的下」。這六個字講得非常的慢,淨空法師説,到現在他都還記得當天的情景與對話,因為 那時的心是定的,唯有把心定下來才能聽入心。就如同阿伯教導我們每日需要靜坐,就是要將我們混沌雜亂的心靜下來省思,才能知道自己的過錯在哪裡,「心定意淨擾自清」。

 

學習「定功」,對人生中的任何事都很重要,心不定、毛毛躁躁的,如何能將事情學好做好?心裡越是平靜,説話的語調就越溫潤柔和,且思路清楚、決斷明確。相對的,情緒毛躁不安時,說話就會大聲且又急又快,不但常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冒犯他人、得罪他人。

 

例如,參加考試若能提早到達考場,熟悉考場環境並且深呼吸把心定下來,頭腦就會變得更清楚,思路清晰、從容不迫地應付考試,發揮最好的實力。唸經時,心沒有定下來就沒辦法唸入心,只在粗淺的表相中,口誦心不轉、船過水無痕,這樣唸經是沒有效果的,嘴巴在唸,心還是散亂,心性一定沒辦法提升。

 

阿伯說:「《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這兩個禮拜的《六祖壇經》看下來,讓我心得頗豐: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先把心定下來、靜下來,再來思考解決的方法,並且做決定,才不會又因一時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人又害己。我也在此懺悔一開始沒有老實聽話,學佛修行做就對了,哪裡來的這麼多妄想雜念,佛菩薩和阿伯心繫眾生,所開示的功課都是為了幫助大家修行更上一層樓,好好地跟著修,認真做就對了!感恩牟尼精舍,感恩佛菩薩,感恩阿伯,感恩擁有這麼好的禮物! 

 

(分享完畢)

 

您的修行是修「心」,還是修「相」?佛家語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萬法唯心造」。您的念頭與想法能創造出您所處的環境、您所遇到的人事物以及相對應的緣分。世間萬物都是一合相,都是過去世所造作的因緣合和,無論善惡,時機一到就會相遇,展開討報受報的機制,這就是因果輪迴。世間萬物萬緣皆無好壞之分,皆是讓我們來了結過去因果,藉假修真。「人生酬業」,生為人來到這世間極為難得,能得人身又能得遇佛法更是稀有珍貴,應當好好努力,償還過去世所造的業,並且多多行善布施、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眾生經過累劫累世的輪迴,大部分都是帶著滿身的罪業來到這世間,要把握能夠學佛修行、斷惡修善的機會,提升心性與靈格,讓自己清淨、了無罣礙地回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經華節錄》:「每個人原本都是一杯清淨的水,經過紅塵滾滾加入色料(貪嗔癡慢疑),已不再單純;心不清淨,會亂想、亂夢並招感干擾,故人要修行、要誦經、要靜坐,把心漸漸漂白、淨化,學習以智慧處事。『萬法唯心識,清淨不二法』,秘密法寶,惟修心而已。」

 

唸經要唸入心,修行更要修入心,不能只停留在表相,才能真正地了佛真實義並且提升心性,這才是真修行。 

 

以下引用自一位師姐:

 

近兩個月,發現自己的潛藏缺點越來越多,貪嗔痴慢疑等無明習氣越來越顯露。三年前,剛接觸到牟尼精舍,以誦經消業開啟我學佛修行之路。我和大家的修行進程都一樣,誦經消業、消魔性、魔靈、外道願、靜坐、持咒、閱讀高僧大德文鈔、寫心得文章……等等。那時候,遇到任何挫折與困難都告訴自己不能衝動,要忍耐,藉著各種逆境來修忍辱,放下人我是非、放下對錯分別心、放下執著心。當時的我,身處在各種逆境當中,依循佛菩薩的教誨,落實經典上佛菩薩的智慧,大部分的挫折與困難竟然也都忍過去了;而當下忍不過去的逆境,就會不斷地重複發生,直到我能忍的過為止。

 

但是,這兩個月來我發現,當初以為忍過去的逆境並沒有真正放下,只是停留在表面,將當下的情緒壓抑住,卻層層累積在心裡,就像一顆未爆彈一樣,負荷不了時就會引爆崩潰。原來,我的修行沒有修入心,修表相是不會進步的,要往深層地觀照自己,才能看見自己的盲點,並且更加精進地執行佛菩薩開示的功課,努力洗刷汙濁的心性,力求提升與改進。

 

修行,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去除心性上的五毒塵垢,藉由持誦《金剛經》一遍又一遍地洗刷汙濁的心,持續靜坐反思自己不足之處與待突破的盲點。學無止境,學佛修行、提升心性也無止境。沒有什麼是最高境界,「歷事練心」,只有不斷地接受各種磨練,圓滿周遭每一件人事物的緣分,「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心性才能越來越提升,越來越清淨。

 

當修行停留在表相時,就像炸彈的引信,無論表面多麼風平浪靜,只要一丁點兒火花,就會引爆,而且破壞力無窮。阿伯說:「不是每一次的逆境都是考驗,有時候也是自己尚未改進的習氣所致。」從這兩個月的觀察當中,我發現自己愛生氣、愛煩惱、愛憂懼、愛驚佈、愛疑神疑鬼的……等等,所有的執著都還沒有完全放下,當相對應的人事物發生時,黑暗面就會不斷地擴大,會有這些狀況發生,就是因為我修行沒有修入心,都只是在修表相,一遇到事情就會被打回原形,如同阿伯所說:「修行不到位,雜思常紛飛」、「修行若到位,生死皆無悔;修行不到位,事事痛心扉」。

 

發現自己這些年都只是在修表相、做表面功夫,其實心裡很挫折,覺得自己這些年都白修了,沒有修好,就不能利益更多的眾生,也辜負了佛菩薩的苦心,還為此懺悔流淚、大哭一場。但是,哭完之後,修行的境界並沒有提升,功夫也還是不到家,由此可證:「哭,真的完全沒辦法解決問題!」想解決問題,就必須腳踏實地去做、去改進。盲點在哪裡,修行的功課就在哪裡;不要怕暴露弱點,唯有發現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去改善,將自己最脆弱、最汙濁的地方漸漸加強、滌淨,如此,弱項也能轉化成強項,汙濁也能漸漸洗刷乾淨。

 

在這段沉寂反省的日子裡,我發現「對別人不滿,其實就是對自己不滿」,人最該檢討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例如:認為別人愛忌妒,其實是自己忌妒心重;認為別人愛生氣,其實是自己脾氣差;認為別人粗心大意,其實是自己不夠謹慎;認為別人傲慢無禮,其實是自己不夠寬容大度;認為別人錙銖必較,其實是自己貪得無厭;認為別人疑心病重,其實是自己不夠坦蕩……等等。但是,當事情發生時,人最先檢討的都是別人,從來就不會先檢討自己,所以才會妄念叢生,無惡不作,在苦海中浮浮沉沉,在六道輪迴中來來去去,無法解脫出離。

 

人生在世,要藉假修真,持誦《金剛經》、《六祖壇經》和靜坐每日都不能間斷,才能不斷地洗刷汙濁的內心,返還本來面目,找回清淨的佛心。若沒有修行,就會被世間假象迷得團團轉,作繭自縛,將假相當成真相,難以跳脫。

 

(引用完畢)

 

阿伯說:「萬事起頭難,再做就不難,若不動手做,永遠都是難。」腳踏實地,認真行動,才是突破困難、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化繁為簡在於心,實際行動就能將事情簡單化、明朗化;功虧一簣也在於心,遇事衝動或害怕失敗而不行動,人生就會永遠裹足不前,困難和問題也就沒辦法解決。

 

認真修行,一開始會將覆蓋在心上的表象汙濁層層洗清,越是認真修,就會越往深層去洗刷,如同上述師姊的分享,發現自己只是在修表相,洗刷表面汙垢,但深藏在內裡的習氣,還有待努力加強修行,才能洗刷乾淨,這就是認真修行所能得到的回饋。

 

《禮記.學記》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道不學,不知其善,學佛修行遇到瓶頸,不用覺得氣餒,堅持不懈、持續努力必有所成。學習的過程就是失去與獲得兼備,學習好的德行禮義,就會拋棄惡行和缺失,啟發本自俱足的智慧,待人處事和行為舉止就能越來越成熟圓滿,失去與獲得之間無好也無壞,沒有分別,心自然就能清淨無礙。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經華節錄》:「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是循序漸進的,先藉由《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來打基礎並消業障,接著唸誦《六祖壇經》。等《六祖壇經》嫺熟了之後,再進入到《維摩詰經》。要拾階而上,才不會像沙灘築塔。世上頓悟的人少,漸悟的人多,然而一旦悟了,每個人都能夠明心見性。」

 

「心性提升和定功、渡眾同等重要;心性要提升,需勤息貪嗔癡、去我執、無我相;去我執,就是凡事莫強求,來者勿喜,去者勿悲,隨緣即可;無我相,就是凡事不要以我為中心,將自我意識淡化,圓融諸事物;唸經是開智慧與培養定心,遇事有智慧分辨;修行是把定心修好,把執心、我相放下,否則是越修越煩惱,越修越自私,越修越我慢,越修越回去。」

 

「負有渡眾任務的人,不能率性而為,而是要面對各種人事物的淬鍊,經歷磨鍊,方能有智慧與能力去渡眾生,磨難愈多,成就愈大;要自己救自己,更要把定功修好,接受磨鍊,修到如如不動。『欲成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所以要忍辱才能負重,萬事起頭難,再做就不難。」

 

勤修戒、定、慧才能熄滅貪、嗔、痴,把心靜下來,修定功,才能真正契入佛法,契入修行,將自己從內而外洗刷乾淨,提升心性,這才是真修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six-4-6-tc.jpg

six-3-2-tc.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482)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2-15其他 |
此分類下一篇: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此分類上一篇:能救一人是一人,趕快加入發書的行列吧!

愛你寶貝
2020-06-22 11:40: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