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30 12:57:21| 人氣4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必讀推薦-地藏菩薩分靈開示-〈淨土論〉~下~

(45)靜慧法師問:一個人精進專修淨業行者,臨終不得往生是否有下列情形:一、定業難移。

二、持戒不慎,偶有毀犯而不自知,也無人提醒,無從懺悔故。

三、在募化、推銷、贈送時不慎,為所種的惡因所障。

四、臨終時為惡因緣障礙。願菩薩開示之。

(45)地藏菩薩答:歸納可分為二,一為定業難移,一為戒行有虧生障。須知此二者,固能為害,其主因在「正助」兩功,俱不精進,若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謹持戒律,尚有何惡緣之可生?

    若能行住坐臥,一句法名懺悔,念念無間,尚有何定業而不能轉?果能如是,是為自修生力,況又有他力之彌陀大願,六方之佛陀護念,其不往生極樂者,乃是信願行皆不行持之因。

 

 

(46)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亦為咒中之王,此說不知出於何經?

(46)地藏菩薩答:彌陀身為法界藏,光壽悲智俱無邊際,宏願四八,度化眾生無數盡,功德超乎諸佛,故稱曰願王,阿彌陀佛不翻為是秘咒,只一阿字,便是一切發音之母,八萬四千陀羅尼所申出,三藏十二修多羅所從演,故亦曰王。

 

 

(47)靜慧法師問:修淨業人欲求延長壽命,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增高往生之品位,每日固定課,加念觀世音菩薩及消災延長壽藥師佛聖號,默求加被,是否可以如願,此種希求亦符合佛法真理嗎?

(47)地藏菩薩答:修行人,須精進行持戒定慧,求其一心不亂;日後往生上品。若大德眾生所欲求延長壽命,增高生品,不但是落入「身見」外道,而已著「壽者相」,實在不宜行持妄念也。

 

 

(48)靜慧法師問:念佛不迴向,可能消滅罪業否?

(48)地藏菩薩答:亦可滅罪消業。但所行法門為大乘,宜當下迴向。

 

 

(49)靜慧法師問:臨命終時,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知最有利益。別世以後,四十九天念佛以外,要誦什麼經,為利亡者,再請問頭七至滿七,要用什麼方法超度好?

(49)地藏菩薩答:既是淨土宗之人,不必多生分別,只誦念六字洪名、往生咒、彌陀經、便極妥善。如歡喜心多加《本願經》亦可,也可〈誦毘盧遮那佛大光明灌頂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彌陀懺》,足可往生極樂。

 

 

(50)靜慧法師問:〈阿彌陀經〉摘註解內云:「釋提桓因,即帝釋也。迦葉佛滅時一女子發心修塔,三十二人助佐修之,今王忉利統三十二天故曰天主」。此迦葉佛應不是當時在座聽經之摩訶迦葉,請示迦葉佛系何時人?

(50)地藏菩薩答:迦葉佛乃過去劫七佛之第六佛,並非釋迦佛之弟子摩訶迦葉也。

 

 

(51)靜慧法師問:據古德人云,命終後八小時方可移動,設若精通念佛之輩,命終後即隨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時,方可移動,其理若何?

(51)地藏菩薩答:眾生命根系第八識,投胎先來,死時後去,餘識舍時,即現死相,然實非真死。今醫學界已有證明,在現死相之八小時內,誰能知其第八識何時始去,此為策萬全起見而取八小時方可移動取此法。

 

 

(52)靜慧法師問:為何學佛道之人,每逢相遇,皆揖手雲:「阿彌陀佛」,這不是把阿彌陀佛當世俗問候之用?或有共他用意!請開悟之。

(52)地藏菩薩答:佛經云:至心念阿彌陀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此語最為吉祥,相逢稱誦,祝福之意,且司使對方一歷清淨耳根,八識田中得到佛種。

 

 

(53)靜慧法師問:一個未真正修行者,想要拋棄一切,是很難辦到的。人的牽掛甚多,事業,家庭、愛情、浮名虛利、男歡女愛,盡在心頭,所以修行難以徹底,有一僧人曾請教禪師:「如何是諸佛」?神師簡單的回答「頭上無寶冠

    意思是,如果內心沒有戴寶冠的貪欲,就足以成佛了。只要尚存虛飾之心,就仍然離佛甚遠。惟有將一己的身心全然投入佛門,才能確實感受到佛的溫暖與親和。

    這就是信仰。假如你發現自己的頭戴寶冠,務必立刻將之摘下。拘執此物,就會心生迷執。請問,當一位修行者失眠苦不入寢的時候,想起來坐一坐,但不知禪坐之要領,請解悟之。

(53)地藏菩薩答:修行者,失眠之人,最宜右脅而臥,即側身右方在下,兩足疊齊,右手托腮,左手搭胯,冥目調息,放下萬緣。心中默轉「阿彌陀佛」四字,縱不入眠,念歸於一,亦得息養。若要打坐,亦是萬緣放下,默轉佛號,自然平靜而眠。

 

 

(54)靜慧法師問:淨土宗以九品蓮花為父母,其他宗托何物為父母呢?

(54)地藏菩薩答:淨土宗是橫超三界,帶業見性之識往生極樂,托蓮化育而生。待悟無生,直證佛果。是往生與成佛為二層階級分別九品蓮位。他宗是主張跳出三界,斷盡諸惑,見性成佛,即性是佛,託為依托。

 

 

(55)靜慧法師問:《阿彌陀經》說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晨晚上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何因要供養他方佛呢?

(55)地藏菩薩答:供佛積功德,聞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圓,安能成佛?不積不增,豈能圓滿?釋迦世尊,亦曾於過去世供無量諸佛,觀世音菩薩亦復如是,故皆圓成大智。往生之人,在未證補佛位之前,必須上求下化,覺得雙圓,方得證補處果位。

 

 

(56)靜慧法師問:修行人積欠債務,到命終時,未達還清楚債務,還能帶業往生嗎?或是再輪迴還他欠債之財呢?

(56)地藏菩薩答:如是,真實無力償還者,是無貪吝惡業,或不妨礙。若一面念佛求生懺悔,以西方作逃避,一面貪吝世財,起賴債之心。

    修行念佛既不為上求下化,因已不淨,再加貪吝之心,此兩粒種子起現行時,試問世人結什麼果?其悟之。

 

 

(57)靜慧法師問:淨土宗帶業往生之說,似與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惡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報,反生極樂,此話果然,誰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

(57)地藏菩薩答:一切善惡念頭惡造作,總名曰業。當起造時,即是一粒種子習氣印落八識田中,異日遇有增上緣,發生作用,能牽八識,六道投胎。通途法門修行,專為消滅此類種子,名曰斷惑。

    至斷將盡,便是涅架。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造作,單提一句佛號,印人識田,舊日種子,不遇增上緣,無由而起作用。佛號種子,念即由心,是心是佛呈,愈積愈厚,時時有增上緣。能得先起作用,報盡生西,惟舊種依然存在,故曰帶業,往生西方後,舊業種子仍須求斷,方證補處,是與通途之法始異而終同也。若謂只管惡業,而以佛號作護身符則誤會矣。

 

 

(58)靜慧法師問:《普門品》中有云曰:「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菩薩是度眾生往西方,豈有度眾生出生娑婆世界的呢?

(58)地藏菩薩答:往生西方必聞法信修,方能成就。其有眾生,但修人天福報。不發出世大心者,自不能走出娑婆。菩薩即以此類眾生,而與求男求女之人,實以此眾,佛緣未熟,本在娑婆,行一時之權智,滿求者之心願,並非度眾出生娑婆也。

 

 

(59)靜慧法師問:中土難生,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而我中土已生,人生已得,佛法微聞,明師未遇,有志入佛門修道,遠離六道輪迴之苦,不合家境窘迫,家務纏身,是否無納福之緣分?

(59)地藏菩薩答:修持淨土法門,有師傳固然最佳,無師亦能看佛經善書自修,而成功九品果位不限於出家也,但肯發心,無須擇境也。

 

 

(60)靜慧法師問:念佛果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會得到神通嗎?

(60)地藏菩薩答:卻不一定成就,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境界,縱然得神通,也非念佛的本意,此心切不可存在。

 

 

(61)靜慧法師問:若有佛道弟子,沒功夫聽經聞法,只有家作功課,吃長素,守五戒,能往生否?

(61)地藏菩薩答:正因一心念佛,助緣能守五戒,宣化行善,可決定往生上品。

 

 

(62)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發願超升西方,而志不在救脫眾生,是否為自私,是否有違世尊慈悲度化宗旨呢?

(62)地藏菩薩答:如此小人,並無慈悲菩提心,當然有違功尊慈悲教化,如能精進往生,恐有下品亦不高果位矣。

 

 

(63)靜慧法師問:弟子有一位同道知已云:我先生說,佛家的修行,單念佛未免過於消極,若全世界統統念佛,即無有種種事業的發達,是不是呢?

 

(63)地藏菩薩答:念佛是修參心性光明,屬於學習,發達事業,是莊嚴剎土,利益群生,屬於行。

念佛譬如儒家之「格致正誠,發達事業如修齊治平。有學方能起行,心端方能利眾。西方極樂淨土,為法藏比丘精勤求索,恭慎修習,滿足五劫之所成就,種種莊嚴,超過一切佛剎,專為利益眾生,念佛修行即是學佛腳步,如果弟子都照法藏比丘榜樣去作,行為是否消極?事業是不是發達?請清淨頓悟之。

    一個人總是貪生怕死,生存令人執著迷戀,凡塵卻充滿苦業。為苦業所困,日子當然難熬,以慧劍將之截為兩斷,而以光明坦然的胸襟,創造超然自在的人生。

 

 

(64)靜慧法師問:彌勒菩薩,亦是彌陀法會中世尊的親教弟子,為什麼不往西方極樂,而居兜率天宮呢?

(64)地藏菩薩答:受世尊之囑託,繼在娑婆成佛,以度五濁穢土眾生成道也。

 

 

(65)靜慧法師問:《無量壽經》中第十八大願末二句云:「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假若在未學道以前有做了以上的事情,學佛後重新懺悔改過,可得往生彼國否?

(65)地藏菩薩答:眾生大德未學佛道,知見偏邪,昧於良心行惡,謗法五逆,多劫以來,自所難免。如覺悟皈依,名曰反邪三皈,進而求戒,先經懺悔,前罪自然本屆無知,果能皈懺至誠,眾罪如霜露,真心如慧日,罪除消障,焉得不生?

    調達五逆,佛與授記,蓮池靈巖少時,皆以韓歐自任,後俱證果,是其前例。倘皈戒以後,再蹈前轍,是明知故犯,怙惡不悛,自障往生矣。

 

 

(66)靜慧法師問:六道眾生未往西之時,西方眾尊者有分階級否,是否後來才創?

(66)地藏菩薩答:西方諸尊者,證果者,有聲聞、緣覺、菩薩之分別,初往生西方極樂,有九品下生邊地,此是各種不同果位階級。

 

 

(67)靜慧法師問:有一位有修有證的老法師,他說,念佛不念到一心不亂,很難往生,業未盡根本就不能往生,那裡會帶業往西方呢?

(67)地藏菩薩答:此位大德策礪後進,可謂苦心孤詣,「一心不亂」經文如是指示,自當遵守,不可妄圖僥倖。但帶業往生,卻是諸祖承認,若必斷惑,乃是通常豎出,此法為伏惑橫超,與通途不同。偈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悉不開悟」,是伏惑之證也。

     有些修行者心中的意念尚無頭緒,口業就已經脫口而出。多話的眾生多半不會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而不知口業因果。只是用言語來填補當時的空白。一位修道者,行、住、坐、臥日常中,只有超越分別判斷,而達無礙自在的境界,才可塑造完美的人格,多言無益。

     無欲無執的人,雖然不發一言,只要面露微笑,也是人們所樂意接近的。人類眾生因心而活動,若心靈閉塞,即使嘴上說得甜言蜜語,也難讓人感動。修行者,記住,無論凡聖,皆因心而動,言語只是拘囿的明證而已。今夜著作到此止。靈體歸位。

 

山峰無伴,道人無心。

青松無友,佛性無住。

 

 

必讀推薦-地藏菩薩分靈開示-〈淨土論〉~上~

必讀推薦-地藏菩薩分靈開示-〈淨土論〉~中~

 

text3992.jpg

台長: 淡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