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鬆身五法
預備式:
ㄧ、兩足立正、身正,兩目向前平視,頂頭懸,胸微含,兩肩微沉,肘微弓,舌捲而輕抵上顎,曲膝沉身,重心落右腿。
二、左腳跟微起,向左平開,寬與肩齊。腰向右轉,再向左轉,把右腳尖扣回轉正。
三、練時要注意氣沉丹田,背部有如貼牆,腰微塞,兩髖骨微抱丹田,收尾閭,收小腹,兩膝微曲而不過足尖,足趾似抓非抓。
四、立定時,頭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視,如默對長空。眼神宜斂,而耳注於息。舌捲上顎,合口併唇,呼吸自然,氣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鬆落,沉于丹田。
五、而由足內側達於腳底,兩肘同時微弓,兩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張不併。自然有沉漲之感,直達指尖。
六、此為混元站功,如練鬆身五法,或太極拳功架前,先練習15至30分鐘,對養身及增長太極內勁甚有助益。
第一法:轉腰鬆胯
ㄧ、兩膝微沉,以意導氣。身手上升,兩膝微直。兩臂分向兩側舉起平伸開展。兩肩微沉不動,兩肘微彎,彎曲已能容納四個手指,兩腕與肩平高,兩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腰胯向下微沉,牽引兩臂。同時鬆肩墮肘,由兩測下盪。
二、坐實左足,腰胯向右旋轉45度。左手掌心向內,隨勢甩向右上前胸,同時右手掌背隨勢甩至身後尾閭。腰胯回正,兩臂盪回,由下盪向兩側上方。腰胯微沉,牽引兩臂由兩測下盪。
三、坐實右足,同時腰胯向左旋轉45度。右手掌心向內,隨勢甩向左上前胸,同時左手掌背隨勢甩至身後尾閭。腰轉時保持中正,以腰為主宰,膝以下不動。腰動手要貼著身體跟著動,腰停手也停。
四、腰胯向右旋轉45度時,要使鼻尖和左手腕,對準右膝蓋與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對正左膝蓋與左足尖。尾閭向下,對正左後足跟。腰向右轉,重心轉落於左腳。左腳湧泉穴有沉沒入地之感。右腳變虛,可輕鬆抬起。兩肩微沉鬆開,有如骨頭掛在肩上。
五、垂肘,左右擺盪,手腕不過肩。兩肩關節韌帶有如橡皮筋,盪轉自如,勁由腳底生直透勞宮。
第二法:合氣鬆身
本法分為身體先下降,然後上升兩個動作。
ㄧ、身體下降動作:
(一)身手上昇,兩膝微直。兩手腕向兩測盪開上舉與肩平高。手心向下,腰胯向下微沉,定住上身不動。用腰胯牽引兩手,分向左右繞圈。然後由下向上收,兩手左內右外,抱成十字手,交叉於胸前。
(二)腰胯向下微沉,兩手同時甩勢分開。由兩側向上盪起,恢復兩腕上與肩平高。腰胯又向下微沉,兩手再分開,向左右繞圈。然後由下向上收。兩手左外右內,抱十字手,交叉於胸前。
(三)腰胯再向下微沉,兩手隨勢甩開。由兩側向上盪起,兩腕與肩平高。此時坐姿,兩膝微屈。
二、身體上升動作:
(一)身體上升方向與下降相反,與下降時相同。上身不動,兩手交叉相合。身體向上微動,兩手盪開。身體又向上微動,左外右內兩手交叉相合。身再向上微動兩手開,此時恢復身體下降開始姿勢。
(二)以上動作先下後上,兩手ㄧ開ㄧ合,上下各做20次。在口令:『下、二、三、四』『上、二、三、四』進行。
(三)動作時,尾閭要中正,胸微鬆含。使氣沉丹田,虛靈頂勁,鬆身自然,上身及兩肩不要晃動。身勢升降要直上直下,沒有虛實,唯下降,腰帶手動。動作不可顯形露象。如潮水般,如下、二、三、四,上、二、三、四。上下為內變,中間勁由腳底生。綿綿不斷,似流水般。直透勞宮,不能斷勁。
第三法:擺臀鬆肩
ㄧ、開始時,頭不動。眼神注視前方ㄧ固定點不動,腰脊微左轉,重心落左腳。左手臂隨勢前盪平伸,至手指尖與鼻尖平高,掌心向下。左手臂隨勢向下盪垂,掌心向下。腰脊微向右後帶轉,重心落右腳。
二、右肩隨勢微沉,右肘微垂。將右前手隨勢向下盪回。同時左手隨勢前盪,平伸至中指尖與鼻尖平高。再腰脊向左帶轉,重心落左腳。左肩隨勢微沉,左肘微垂抽帶回來。同時右手隨勢盪起,此勢左右兩手交互前後上下甩盪。
三、在口令:『一……二』『一……二』進行。左右手交互甩盪時,重心亦交戶左右移轉。左足實,右手亦實;右足虛,則左手亦虛,發揮交叉神經作用。
四、向前上甩盪手時,用意不用力。以腰帶動手腕,向上盪至與自己鼻尖平高。向後下盪時,則使腰帶動手甩向身後。
五、甩盪時手起上身及肩部不可晃動,兩臂猶如掛在肩上ㄧ樣。肩部關節放鬆,身帶手過來,好像皮帶般。頭不動,腰胯連貫,圓活自然。
第四法:彎腰鬆筋
ㄧ、本法動作為,柔腰、胯、肩、肘的動作。身體微昇,雙手撫在小腹。然後意開、氣開、手開。隨著身體上昇,雙手向兩側展開,至肩高,再意合、氣合、手合。收攏至耳際再至口。
二、雙手微沉,雙手前按。兩掌左握拳,右開掌。左內右外合抱,沉肩墜肘。兩姆指相對併攏,慢慢收回胸前。兩姆指對正咽喉,再慢慢鬆開雙掌,掌心朝上。兩臂下墮,身體隨之下沉。如此反覆做兩次。
三、做第三次時,雙手撫在小腹前,然後意開、氣開、手開時,身體微微上昇,雙手向兩側展開,至兩肩,收攏至耳際再至口。然後身微沉,膝微屈,雙手前按。左拳右掌,左內右外向前合抱時,即向上開掌,掌心對正胸前。再雙手合掌,收至胸前。再啟開無名指、小指,手心向外。拇指、食指、中指相併,緩緩向前推出。
四、沉肩垂肘,身體慢慢下沉,至膝與跨平高,雙肘與兩膝相觸,兩掌貼地,掌心向下。伸直兩腿,彎腰,眼看兩腿夾間之後,兩臂如掛肩上般以腰帶動手,向前後擺動十次。
五、再將肩部鬆開,以腰帶動手,搖晃雙手,使兩臂分別向上下鬆動十次。
六、頭不動,用腰帶動手,如鐘擺般,向兩足左右兩側成弧形擺動十次。兩手中指尖,接觸兩腳中指尖。
七、同時,身體下蹲至膝與胯平。雙手附在兩足外側,眼朝下。身體緩緩上昇,先收尾閭、收腰,再含胸拔背、在鬆肩、再頂頭懸。
八、如有患心臟病及高血壓者,僅可坐上半部,彎腰以後動作可省略不做,以免腦充血。開時由下運起,中開中發。
九、此勢因彎腰且雙手鬆垂,可加強脊椎骨節拉開伸縮,以及膝、胯、踝、肩、肘、腕關節之韌帶拉鬆,對鬆肩及預防凸腹、肥胖最有助益。
十、彎腰下蹲起來時,先收尾閭、再收腰、再含胸,而鬆肩、頭正、周身節節貫串,意氣由湧泉而腿而腰,而脊椎上達泥丸,及兩手勞宮穴。
第五法:坐腿鬆膝
ㄧ、全身鬆沉,屈膝坐馬步。重心落右腳,左足尖內扣,轉身向右,坐實左足。右足尖隨腰胯轉向右前方,成為坐左腿。身勢微沉,尾閭對準後足跟下沉,前膝成微弓,重心仍在後腿。在以坐腿之內勁,運送身體向前緩進,成右弓腿。
二、向前時膝蓋不超過足尖,重心漸移右前弓腿。後腿勁送盡時,再由弓腿之內勁,將身體緩緩向後坐回左腿。後坐時,尾閭不超過後腳跟,重心完全落在左後腿。弓腿、坐腿,一弓ㄧ坐為ㄧ次,共三次。
三、坐實左後腿,右足尖前伸微翹,隨即將右足掌貼地向後收回。足尖點地,再向前伸腿。右足掌貼地向前推出,足尖微翹,足跟點地,右腿來回收放共三次。
四、重心落左腿,右足尖內扣。再坐實右腿,轉身向左。左足尖,隨腰胯轉向左前方,成為坐實右腿。身勢微沉,左前膝微弓,重心仍在右後腿。接著以坐腿引發之內勁,運送身體向前緩進,成左弓腿。膝不過足尖,重心漸移前弓腿。右後腿勁送盡時,再由弓腿之內勁,將身體緩緩向後坐回右腿。尾閭不超過後腳跟,前腿膝微直,重心完全落在右後腿。如此弓腿、坐腿,共做三次。
五、坐實右後腿,左足尖前伸,足尖微上翹,隨即將左足掌貼地向後收回。足尖點地,再向前伸腿。左足掌貼地向前推出,足尖微翹,足跟點地,如此來回收放共做三次。
六、右足尖內扣坐實,腰胯向前轉正,同時右足收回靠攏,合步成立正姿勢。
七、弓腿時腰脊要正,以腰帶動。意氣及身一直往下沉鬆,湧泉貼地栽根,腳負擔全身。不可有起伏,否則無內勁。後勁起時,後腿有如彈簧般彈起,如用手摸臀要鬆垮垮的如棉花。練太極拳,後勁全在後腿。
八、本法在內修方面是,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兩足虛實交換在尾閭,兩手虛實交換在夾脊。在外練則是太極拳栽根的工夫。坐實後腿而前腿變虛,足尖、足跟推拉時,要有意前虛腳與胸,有相吸相繫之意。並假想前腳掌放一顆雞蛋,順著推拉滾來滾去,但不可踩破。而後腿不要用勁過度,用力過猛。精神貫於實股支柱全身,且要有上提之意。
黃性賢師伯示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1S78x0fOJo&feature=related
2011/12/03登入奇摩胡清如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uchingju/article?mid=17042
2012/03/09登入pchome新聞台胡清如的部落格
高雄市苓雅區漢昌街84巷23號 電話:(07)761-2979行動:0929-569449
胡清如(筆名胡大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