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之地是關於族群、土地、死亡、階級。導演真是瘋了,這些議題放在一部片子裡簡直是在宣告票房的死亡,假如真的有人因為這些原因去看這部片子,那他/她真的是非常支持國片。但假如觀眾不在意在娛樂之於關懷一下弱勢階層,那一席之地可以是一部全方位的影片,對生理、心靈和娛樂都有強大的滋潤效果。
很討厭聽到國片的宣傳的經常說:請大家支持國片之類的話。看電影是娛樂的享受,假如被套上愛國精神再好看的片子都變成一種負擔了。但或許這也是我個人的偏頗,因為看完一席之地以後,我深深覺得自己的言論雖然渺小,但人畢竟要為自己的錯誤做出一些彌補。請大家都去看一席之地吧,不是因為支持國片,而是因為它很好看。看完之後除了可以延年益壽之外,還可以振興國力。
搖滾歌手,莫子,因為堅持做自己(那個自己有時候並不值錢)欠了一屁股債,女朋友漸行漸遠,房子也即將被法拍(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去做流行歌手的原因);把做葬禮用的紙屋當作藝術品在經營林師傅,染上死亡率不太高的疾病,開始動手幫自己做幾乎是史上規模最大的紙札屋,規模之大竟然引起經營寶塔的黑道-小吳的覬覦;林師傅一家的違建蓋在別人的風水寶地上,但卻庇蔭不了這家人;林太太靠著幫人顧墳墓籌醫藥費,做的是幫死人看房子的工作;林師傅的兒子賣了網路遊戲上的領土幫父親籌錢,但金額還是不足,只好再去當仲介賣真的房產;富家兄弟急著幫中風卻還沒死掉的爸爸找寶地,想靠死人墳墓庇蔭子子孫孫….
當然,故事的最後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湊在一起了,有人走了,有人留下,有人活著跟死了一樣,有人死了確比活著還輝煌。死的人佔了活人的地、活人搶了活人的房子…看開的死不了,看不開的想活都沒了路。影片一路下來就好像台灣人吃的鴛鴦鍋,口味裡有辣有甘,前一段才辣了嘴,後一段又給了甜頭,湯鍋上浮著白菜,下面還埋著一層牛五臟。 一口一口每口都不一樣,前面走了落魄的吉他手,後面又來了說不出場面話的仲介;黑道幫著死人跟活人搶地,白道幫著有錢人搶窮人的地;從頭到尾劇情曲折迂迴,對白辛辣但順口,雖然故事分成許多支線,但內容白話,不需要翻閱教科書就知道笑點在哪裡。故事結尾,不講道理不作批判,大家都笑著出戲院,但心理卻多了沉重卻無解的情緒。
假如劇情吸引不了你,那建議你光去看高捷詮釋林師傅就夠值會票價,因為經常在談話性節目看到他,對於這種經常被稱為大哥級的演員有點不以為然,覺得他們靠的是影片的光環,名導的光環,被稱為大哥不過是沾了別人的光。但是一席之地中的林師傅,舉手投足讓我有看到台灣鄉野版的韓啟柱(巴黎戀人裡的社長)的驚艷感。這樣的比喻或許有失恰當,畢竟兩個腳色南轅北轍、毫不相干,但同樣到位的演技,都有讓人酥都骨子裡的麻痺感,還有飾演老婆的陸亦靜不溫不火,老夫老妻你來我往,兩人開口是戲,閉口更是戲,聲音是戲,連手腳都有戲,這樣的表演方式,中外影片都很難有機會見識到。
一席之地在台北電影節只剩下一場七月七號的場次,套票的場次已經售完,但單場的票可以上國家劇院售票系統查詢是否有餘票。接下來應該會排定院線上映,希望大家都去戲院支持"好看"的國片,假如看完之後你也覺得還不賴,那就多寫一些文來推吧。沒有道理用好萊烏的爛片把自己國家的好片都搞垮了吧,親愛的同胞,一起到戲院笑笑發洩一下,也幫忙把爛片推出戲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