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2 23:17:04| 人氣1,4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動資訊)尋找三新一力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尋找三新一力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錄

尋找三新一力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錄
新詩獎決審會議現場。

時間:2009年10月25日晚間7時

地點:自由廣場1樓會議室

評審委員:尹玲、白靈、向陽、楊牧、鄭愁予(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記錄:陳思嫻

攝影:陳奕全

圖:蘇意傑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開始,首先由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958篇來稿,由林婉瑜、林德俊、吳岱穎、陳思嫻、楊佳嫻、鯨向海等六位初審委員分三組進行初審,選出51篇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李進文、陳大為、顏艾琳選出12篇作品進入決審。五位決審委員公推楊牧為主席,會議開始。

楊牧:請各位評審委員報告這次的選稿標準和各自的看法。

鄭愁予:參賽詩作難免追求巧言妙語、情節奇詭、意象動人,如此可先滿足自己進而打動評審。寫詩好比刺繡,表現技巧就是針法。寫作方式不外以下兩種:如果文字準確,都能互相呼應,環環扣緊,就好比蘇繡;而較不那麼精確的詩,意象疏離,看似雜亂,其實在意念上仍能表現秩序,就像亂針繡。

尹玲:每次閱讀這些進入決審的作品,每位作者皆呈現不同的技巧與風格。我主要看作者在創作時,或體現於實作中,是否有一股「真」的味道能夠感動讀者。有些詩作似乎勉強在拼湊,讀不到它的真心。每首詩的主題及表達,有時相符、有時不符,這也是我評斷詩的標準之一。假如一首詩能有新的觀點,也可以算得上是好詩。整體結構也是我的考量,能夠在完整的形式下呈現意象、文字通順、詞彙豐富、文字具音樂性……我會給予較高的分數。

白靈:這次入圍決審的詩作具有相當重的分量,多讀幾次才能進入它的堂奧。構成詩的三角形之「三新一力」——新的寫法、題材、觀點,表現出整體的力度。所謂力度,亦即是否令人有驚異感。有些人很在意行數,為了符合主辦單位的要求,刻意寫了長達五十行的詩,既曲折又繁複,對讀者而言,閱讀起來較困頓。

向陽:脫穎而出的這十二首詩,整體風格水準都不錯,也許複審採取嚴格的角度與標準,使這些進入決審的詩作深具多樣感,彷彿十二種聲音。我選詩的三個標準包括思想、創意與發想,思想即是意象的運作;至於內容的豐富性,是否具有深度,能否感動讀者,尤其內容的深度很重要。此外,語言與結構這兩種技巧都需兼顧,假若技巧成熟,詩的力道會更強。

楊牧:我最追究作者如何表現主題與內容、意象、音樂性等,進而形成一首詩,這是我看詩的原則。

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評審以不計分方式,圈選五篇。結果如下:

四票作品

〈永夜談〉(尹玲、白靈、向陽、楊牧)

〈三月的翻譯〉(尹玲、白靈、向陽、鄭愁予)

三票作品

〈在國小圖書館〉(尹玲、向陽、鄭愁予)

〈致ㄓ〉(尹玲、白靈、楊牧)

〈黑暗之心〉(白靈、向陽、鄭愁予)

二票作品

〈火焰的再版〉(尹玲、鄭愁予)

〈穿過霧一樣的黃昏〉(白靈、楊牧)

〈我親愛的植物學家〉(楊牧、鄭愁予)

一票作品

〈佛的表情〉(向陽)

〈打盹〉(楊牧)

○票作品

〈牽著蛇到遠方等待〉、〈流光〉

○票作品不予討論,評審針對有獲票作品依序發表看法。

一票作品

〈打盹〉

楊牧:前面寫得很好,可惜最後兩段失落掉了。

〈佛的表情〉

向陽:這首詩還不錯,但有缺點。它描述相當多土地上、旅程中會遇到的情景,以及各種困境,通過具體的圖像表現人生的苦厄,但最後幾句很可惜。

鄭愁予:我特別注意這首詩的標題。場景明顯,把蒙古包和西班牙的小毛驢放在一起有些矛盾,後來所寫的都不相關。應該寫了蒙古就不要寫北方的風景,使用太多套語,把詩意全解掉了,但仍有其趣味性。後面幾句很說教。

白靈:倒數第三段描寫城市稍嫌突兀;如要與現代城市做對比,可先在前面加入提示,到了最後倒數第三行才加入城市意象,否則很不自然。整體而言似有自我試煉、成年禮的意志與力道。

兩票作品

〈火焰的再版〉

鄭愁予:若追隨意象讀下來,題目就不對了;應該是「火的再版」,火焰才是火的再版。作者寫「我是火焰的再版」,如此再版出來是火,這就有問題。最後火和火焰交錯,表現肉體情欲,之後也有意欲,思想不錯、很單純。藉火焰表達意象,可以發揮得很好,可是針對火和火焰的關係、其中許多感覺、意象的根源,沒有處理好。這是一首意象很集中的作品,但沒有更精緻地賦予它一個意義。

尹玲:我在選擇這首詩和〈黑暗之心〉時,掙扎很久。最後一段很有哲理,談及存在與虛構。我可以放棄這一首,〈黑暗之心〉看來內容更豐富。

〈穿過霧一樣的黃昏〉

白靈:乍看像霧裡看花,細看寫得滿好的。描寫一個人在黃昏時刻,等車時引擎的聲音引起他的回想,連接到後面的敘述,表現出人的意識流,想到自己在國外的身分之疑惑,貫穿流浪的情節,最後又回到當下。整首詩結構嚴謹,通過「穿過霧一樣的黃昏」之景象,統合全詩。

楊牧:我也感到有點霧裡看花,讀這首詩像是看一場技巧高超的爵士樂表演,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聲音上的表現很好,但不是很自然。

鄭愁予:我希望能從詩中找到一些東西,文字應該要更準確地表現出什麼是「霧一樣的黃昏」。有些很好的句子,作者或許有旅歐經驗。

〈我親愛的植物學家〉

鄭愁予:相當不錯的詩作,一首詩不一定要有個既定的主題去表現,但這首詩在主題上發揮更多的技巧,也使用更多的切入點,主題本身即具有藝術性,許多的意象和詞彙都與植物有關聯。但有些詞彙,例如「寂寞的意念」就有衝突,這是小缺失。詩中的讀書人不見得真的是植物學家,而是想像一名植物學家的存在,中間貫穿了自我的讀書經驗,再循序提到一些植物。菊在這首詩中的分量似乎很重,不脫離婦女的意象,形容女性絲絲入扣。布局很有層次,不是東扯西扯的那種詩。結尾的寫作手法考慮到音樂性,呈現作者的閱讀經驗。它是我心中的首獎。

楊牧:這首詩也是我心中的首獎。詩中的植物學家不是在植物園裡種樹,他是在《楚辭》花草圖鑑裡尋找植物,文字清楚明白、很現代。作者在追求植物的定位,確實進入植物的生態,幽蘭和菊之間的控制、最後問答的口氣等等,可看出詩的音樂效果。

尹玲:起先我也有考慮這首詩。它講了許多與植物有關的環保意識、生態等,後來沒選,是因為我無法忍受詩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很多地方的標點符號用得很怪。

鄭愁予:我覺得作者使用標點符號的方式與其情緒的表達具有關聯性。詩中音樂性的轉折包括頓挫、遲緩、急速,發展出許多小的長句。可能花園裡有很多盆栽,其上貼有說明的標籤,呈現一個個小的場景,描述非常仔細,沒有硬湊行句。

白靈:這首詩和〈三月的翻譯〉,我在考慮要選哪一首。這首詩寫寂寞的女子愛上男人的那種心境,男人並非真的遠行,而是沉迷在自己的研究之中,女人用脫韁的意念去跟隨,等待男人的轉身或回眸;詩中的女子很可愛,表現出等待時的調皮。這首詩我可考慮支持。

向陽:我和尹玲的看法相同,詩中分號的使用及結構上有些微問題。基本上它的想法不錯,但太過散文化。這首詩有三個層次:「寂寞」、「脫韁的意念」、「多足」(也許是植物上的毛毛蟲)。植物學家不必然是植物學家,有可能是一種隱喻,或是《楚辭》專家,疏於照顧幽蘭,呈現女性被忽略的心情,卻也墮入以男性為主的意念之中。

三票作品

〈在國小圖書館〉

尹玲:描述很逗趣,詩中有些形容非常特別和生動,在不安定的社會現況之中,這首詩讓讀者感受到愉悅溫馨的溫暖畫面,很有美感與希望。

向陽:這是一首寧靜之作,表現出溫和的心境,以及對知識的尊重。圖書館彷彿引領學童的所在。沒有歧異或特立獨行的警句,使用常見的修辭方式,沒有特別出奇或想要引人注目之處。詩中的書頁恍若山谷,疊合知識和自然。文法錯誤極少,語法自然,配合整首詩想要表達的情境,很順暢,試圖結合台灣常見的動植物,動物又好像學生們的身影,表現珍惜自然的隱喻。

鄭愁予:我選這首詩是為了尋找童趣,作者從小動物聯想到大環境,用「旋律」形容兒童上、下課的口令,作者一直在追求童心,是個很鄭重、很投入的寫作者。用「冊葉」扣緊「光合作用」,顯見其寫作功力。行數可再減少。這首詩的表現達到詩的公益性,很忠實呈現作者所看到的,文字上無敗筆。

白靈:這是一首很明亮的詩,圖書館員可能本身也是老師,把圖書對學童心靈的餵養寫得滿生動的。語言較平實,有些文字比較冗長、囉唆,不夠簡潔,跳躍性可以更大一點。

楊牧:句法很軟弱,意象發展囉唆,太過光明面、樂觀主義,標點符號也有問題。

〈致ㄓ〉

尹玲:用淡淡的語氣描述,擅於用鮮明的對比。

白靈:題旨很清晰,很有想像力與高度的技巧,使用倒敘,很冷靜、知性,不帶任何憂傷卻分泌出惋惜與感歎,具有死亡之美。最後兩段寫得最好。我極力鼓吹其他兩位沒有投票給這篇的評審,也能支持這篇。

楊牧:因為必須選五首,它是我心中的第五名。毛病似乎很多,尤其從「致ㄓ」這個題目看來,內容應該是他對亡者ㄓ的發言,但實際詩作內容卻像是對其他ㄓ以外的ㄅ或ㄆ、ㄇ在講話,愈讀愈怪。就優點而言,文字是跳動的,我滿喜歡他的創作手法,穿插悲喜劇。不過整體而言,我並無特別喜愛這首詩。

向陽:我的看法和楊牧相同,這首詩的寫作對象似乎有誤;題目是「致ㄓ」,照理說應該是要對著ㄓ說話、寫信給ㄓ,但內文卻是在描述ㄓ的故事,所以作者寫信給A、B、C等人皆可講述ㄓ的事,不一定要「致ㄓ」,或許可以把題目改為「懷念ㄓ」。

〈黑暗之心〉

白靈:用論述性的語言,寫出一篇彷彿讀後感般的詩,展現歷史的不可重複、文學家發聲的可貴。作者用口音、拼音去呈現過去殖民主義時代對人性黑暗面的深刻感受。

向陽:這首詩是作者對文本的解讀。也許想透過康拉德談語言、殖民地問題,有其深厚的表現。文字和語言的運用滿成熟的,情境亦很妥貼。

鄭愁予:文筆乾淨、擅於使用明喻,其實在寫實的技巧上,把名詞當動詞使用,亦有其戲劇意味,這也是不錯的現代詩手法。

尹玲:這首詩觸及文化、語言、歷史等方面,寫法不錯。第三段的「波蘭裔的船長,在海上/波瀾著俄國的口音」,除了講歷史現象,「波蘭」和「波瀾」也是巧妙的諧音。

楊牧:我不太了解「黑暗之心」這個題目,也不太能欣賞這種把謎語當做詩的狀況。第二段某些地方文字怪怪的,我跟不上這首詩的口味。

四票作品

〈永夜談〉

鄭愁予:這首詩屬於我所說的那種寫作方法——「魔術師練習法」,魔術師徒手往空中一抓,就能抓到鳥、花等物;作者使用了許多地名或其他名詞,都是憑空出現,沒有任何具體的意義或關聯性。第三段描述「四月二十二日」發生的事件,在詩中變成自創的現代典故,最後也使用了非常強烈的意象結尾。

白靈:第一次讀不怎麼喜歡,前三段是那種事不關己的制式化反應,用以批判人性的荒謬,弱勢的孤立與邊緣,隱喻人性裡都存在著精神性的小丑、肢障,不光是談死亡,也談每個人自身所隱藏的缺陷。

向陽:為了造境所以有語句上的重複,但作者很清楚自己要表現什麼。

尹玲:批判一般世人對他者的漠視,題材特別,比喻與形容很深刻。

〈三月的翻譯〉

楊牧:整體文字不是那麼好,尤其引言介於白話與文言之間,感覺不是太具寫作經驗。人物描寫也不是很清楚,我得一邊讀一邊猜作者所要表達的。但我喜歡後面傳達的和諧感。

向陽:作者使用了一般人不了解的地方廟台中市南屯萬和宮的典故,而非普遍的歷史典故。我特地印了萬和宮媽祖廟的相關資料,供各位評審參考,作者詩中使用的典故全都在裡頭。像這樣用典的詩,引言是很重要的,是讓讀者了解詩作的一個連結點,但他的引言沒有負載詩中「翻譯」的功能。主題上表現「萬姓共和」,結語呼應了「翻譯」二字,所謂「翻譯」是指各族群的語言需要互相翻譯、進而互相理解彼此、互相融合。就這首詩而言,萬和宮的媽祖於是成了各族群之間的「翻譯官」。

尹玲:題目很特別,尤其是「翻譯」二字。最後「百合」的雙關語也用得很好。

鄭愁予:使用很多典故,許多用詞不太能立即理解,可能都與閩南的俗語有關聯。

評審們進行第二輪投票,經過討論後,評審決定放棄○票、一票作品以及〈火焰的再版〉、〈穿過霧一樣的黃昏〉兩篇,並針對其餘作品進行投票。以最高分5分,其次依序給4分、3分、1分,逐篇給分。結果如下:

〈在國小圖書館〉17分

(尹玲5分、向陽5分、楊牧3分、鄭愁予4分)

〈我親愛的植物學家〉14分

(白靈2分、向陽2分、楊牧5分、鄭愁予5分)

〈永夜談〉13分

(尹玲3分、白靈5分、向陽1分、楊牧4分)

〈黑暗之心〉12分

(尹玲1分、白靈4分、向陽4分、楊牧1分、鄭愁予2分)

〈三月的翻譯〉11分

(尹玲4分、白靈1分、向陽3分、鄭愁予3分)

〈致ㄓ〉8分

(尹玲2分、白靈3分、楊牧2分、鄭愁予1分)

投票結果出爐,經所有評審委員同意,依照分數高低順序給予名次,結果如下:〈在國小圖書館〉獲首獎,〈我親愛的植物學家〉二獎,〈永夜談〉三獎;〈黑暗之心〉、〈三月的翻譯〉同列佳作,〈致ㄓ〉未獲獎。●

台長: 析客
人氣(1,4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活動足跡 |
此分類下一篇:(活動資訊)林榮三文學獎 新詩獎評審簡介
此分類上一篇:(活動公告)管管八十壽慶詩作學術研討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