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正文
在台灣,「徐薇」就等於是英文補教的代名詞,生動活潑的教學吸引不少學生上門求教,也為她帶來豐厚的收入。但已經住得起帝寶的她,卻奉行儉樸保守的風格。靠著專心工作賺錢、儲蓄跟房產,做簡單快樂的有錢人。
徐薇說,「我看 過 補教界很多名師從雲端跌到谷底,賺的錢一夕成空。」所以她永遠都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也不敢冒太大的風險。人的金錢觀極容易受到上一代影響,徐薇也是。她說:「如果不是因為貧窮,讓我有努力工作賺錢的動機,也就沒有今天的我。」
父親存錢無方 假日市場擺攤助家計
徐薇並非出身清寒,但是上一代不善理財,卻讓青少年期的徐薇,飽受貧窮之苦。徐薇的父親是貿易自營商,由於做生意難免有起有落,因此徐家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但是父親的用錢方式,則是讓徐家經濟狀況持續惡化的主因。
「我父親很愛孩子,他有10元,就會把10元都花在孩子身上,」徐薇記得,小時候住的老公寓,當年只要40萬元,但是他父親卻捨得在暑假帶著3個孩子出國旅遊,一口氣花掉10萬元,目的只是希望藉此培養孩子的外語能力和國際觀。由於家裡沒有存款,一旦父親的生意需要資金周轉,母親就必須四處起會,幫父親籌錢,甚至以會養會。
徐薇高一那年,父親居然還用分期付款在內湖買下一間總價198萬元的公寓,讓徐家的經濟更為吃緊,徐薇常見母親向親友借錢,來支付房貸。
徐薇的母親平時在菜市場擺臨時攤位賣東西,徐薇也常利用假日到市場幫忙叫賣,「菜市場最容易看盡人情冷暖,媽媽不但擺攤要躲警察,收攤後還要應付上門討債的親友。」徐薇說。
因此,當徐薇考上台大外文系,同學中有超 過 半數的人,畢業後都打算出國留學,或是繼續深造。但是徐薇打從進台大的第一天起,就拋棄了留學夢,並且開始尋找課餘的工作機會,一心想幫家裡還清債務。
大學二年級,徐薇到補習班教課,從1小時鐘點費只有300元的菜鳥老師做起,由於教學方式生動,受到學生歡迎,大四時一個月就可以賺進8、9萬元,幾乎等於當時4個大學新鮮人的薪水。
不 過 補習班賺來的錢,徐薇幾乎全數都交給媽媽,讓媽媽繳交會錢,而她只留下自己需要的基本生活費,並且想盡辦法省吃儉用,盡量存錢,「我父親賺10元花10元的方式,讓我警惕。」因此存錢的觀念在徐薇心裡根深蒂固。畢業後,她一個月可以賺到1、20萬元,「我規定自己賺10元,至少要存下7元。」徐薇說。
賺錢還債是徐薇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徐薇大學畢業後第三年,靠著補習班的收入,徐薇存到了生平第一個150萬元,她將這筆錢其中的138萬元,拿去繳清內湖老家的房貸餘額,也終於實現了替父母清償所有債務的心願。
卸下幫家裡還債的重擔後,徐薇才開始為自己攢錢,她的方式只有兩種,存錢和存房子。
童年陰影仍在 不欠債買房子用現金
「我買 過 股票、基金幾乎都沒有賺到錢,唯一讓我覺得最安心不會虧錢的理財工具就是房子。」徐薇說。一旦戶頭裡存到足夠的現金,徐薇便會拿去買房子,目前名下至少有6間房子,分別位在台北縣市、桃園、苗栗以及北京。
徐薇買房子有3個原則,第1個原則就是不負債。「我只買自己負擔得起的東西,買房子也是如此,全額用現金付款,絕不貸款。」徐薇說,小時候看爸媽被討債,對於借錢有很大的陰影,因此她要求自己買任何東西都要量入為出,絕不負債。
這兩年台灣吹起豪宅風,不少房屋仲介向她銷售上億元豪宅,雖然可以貸款分期支付,但是徐薇想到房貸壓力,便興趣盡失。
其次是,徐薇買屋都是以自用為出發,會考量居住的便利性。像是徐薇的工作地點在台北車站附近,因此剛結婚時,徐薇買的第一間房子是在新店郊區,但是後來補習班營運上軌道,徐薇存到第二間房子的錢,便選擇在台北市中正區購屋,以便於工作。
由於徐薇買房子不是以投資賺取增值價差為目的,因此她買屋的第3原則就是「只買不賣,耐心地等待長期增值」。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薇在1998年,嘗試到中國大陸拓展英語教學市場時,由於經常往返,住不慣飯店的她,於是在北京市中心購屋。
儘管徐薇這幾年又將事業重心放在台灣,北京的房子多數時候是閒置的。但是奧運熱潮帶動北京房市熱絡,不少人開出2倍以上的價格,希望她割愛,但是徐薇仍不為所動,「因為我打算今年八月,帶全家人到北京看奧運,就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也不用擔心訂不到飯店。」徐薇開心地說。
「我姊姊平均每2至3年就會買一間房子,她買房子的方式,既保守又有點瘋狂,」徐薇的弟弟 、也是NEWS98廣播節目主持人龐德說,2006年他在桃園市區買了一間房子,邀請徐薇去參觀,沒想到她當場買下同社區一戶,要和弟弟當鄰居。「我姊姊買房子,只會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只要她覺得價格合理,便二話不說直接下訂。」
很少買名牌 衣物多購自路邊攤
不 過 ,徐薇對於買其他東西,尤其是消費用品卻不這麼「阿沙力」,龐德透露,徐薇經常在螢光幕上曝光,但是卻很少買名牌,衣服都是在五分埔、路邊攤買的,也從不買珠寶首飾。
「貧窮並不可恥,而是要去借用貧窮所帶來的正面力量,努力賺錢,」徐薇說。現在的徐薇身價保守估計至少上億元,早就不用為錢工作,但是她還是努力在教學講台上發光,就是希望能夠激勵更多像她一樣的年輕人,要自食其力,不要向貧窮低頭。
Smart智富月刊2008/07/1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