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偏食動物」,很多菜不吃、很多書不看、很多人不敢靠近。但是,我也是「死心眼保育動物」,只要愛上了,就是一輩子,《詩經》,就是我的摯愛之一。
《詩經》故事,來自季眉2018年底的邀約。我心甘情願埋進原始初民的世界,日夜揣想著倉頡剛剛造字,《詩經》的吟詠從貴族慢慢擴張到常民,這之間會發生甚麼故事?會有多少我們無法理解、而在遙遠年代有可能仍然神靈相通的奇幻異想?就在2019年跨了年還在艱難摸索的過程,我慢慢寫著進度遲緩的詩經故事,接到季眉詢問:「有沒有興趣改寫《山海經》?」
我愣了一下,好像有個心愛的角落被掀開,無關學習、工作,只是個無邊寬闊的遊戲場。我從「無中生有」的開天闢地,鑽進無邊寬闊的「寶山拾遺」,像面對巨石費心思索的羅丹,轉瞬,藏在原石中的形象和力量都自動跳了出來。那些思索近半年的初民生活,像層層包覆的璞石,神靈晶玉,隨著《山海經》的關鍵字跳了出來,所有過去的累積和好奇、想望和詮釋,透過陸吾和開明的牽繫,一路奔滾,從2019年3月29日寫下第一個字到2020年6月1日,崑崙傳說三部曲,就這樣標示了一段專注又歡愉的奇幻旅程。
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分期付款添購一整套「時報經典寶庫」的貧窮歲月,最目眩神迷的,就是《山海經:神話的故鄉》;赴日在東京閒走一年,最喜歡早稻田學區連排的藝文咖啡屋裡,學者專家和學生平起平坐的對談和辯論,回台後,成立「黃秋芳創作坊」,和式空間,每個月周六的學人作家對話,很快就搬來李老師的神話夢鄉。迻寫《山海經》,如果沒有李豐楙老師的簽署認證,好像就無法安心。書都送廠了,辛苦了編輯還在苦等,李老師正喘不過氣地忙一個大案子,一結案就用一整天「拼命」讀稿子,然後再用一天寫序,再交由編輯和時間拔河。
一起來欣賞李老師的這篇序,真覺得自己流動在時間裡,這樣奇幻,也這樣開心。
〈破譯山海新謎〉☆李豐楙,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山海經》做為文化百寶箱,方便每個創作者從箱中取寶,新創造的寶貝也是新而有趣,由此發現它始終是最好的媒介,將先民與現代人聯繫在一起。
華人一向被認為既無神話也缺少想像力,原因在我們不像陶淵明嗜好「泛覽山海圖」?但新世代面對電玩遊戲,到底又是如何創造出炫奇的新虛擬世界?古人與今人在山海世界如何相遇?《山海經》這個文化百寶箱雖則敘述簡略,從人物、動物到無生命物,卻反而留下許多空間供想像馳騁。這些富含創意的神話元素,形成民族共同的文化底蘊,就像新世代創造的電玩遊戲,有機會創造民族風格而形成民族氣派。
面對黃秋芳創作《崑崙傳說》的山海圖象,經過現代包裝之後,是否能夠聯結古之人與今之人?關鍵在,此心此理有什麼共通處?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傳統下,如何定性《山海經》的奇幻世界?這問題的答案,若非視為難解,就批判為荒誕不經!在這種歷史壓力下,導致缺少神話想像,既欠缺真正的兒童讀物,也不太懂得遊戲三昧!但看到秋芳筆下的系列新作,發現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中。
如是改造,亟需超常的勇氣,相較之前的山海創意,她選擇走自己的路,翻轉了傳統的山海印象。原本簡缺至於不足的,剛好可以發揮想像;前後卷銜接不上的,反而成為可資運用的空檔。
基於傳統欠缺遊戲的精神,在這𥚃提供一組觀念:「常與非常」,做為這系列讀物的參考。「常」的秩序導向遍於儒家經典,但「非常」則一直欠缺,就是形成超常、反常的力量。如何將山海世界翻轉為現代版本,將來自古代奇書的創意,以現代人的眼睛觀看?尤其成長在電玩世界的世代,視覺經驗既大異於昔,既注重圖像思維的造型、色彩,也習慣以簡馭繁、以一見多,卻又能極其繁富。故透過「非常」形式可以認識世界,也能從這一組概念取得進入山海世界之鑰。
在《山海經》的原初世界中,「常」就是日常世界所接觸、經驗的所有生物、無生命物,相同的種族、常見的動植飛潛以及常用的自然礦產,這樣熟悉的生活世界雖則讓人感覺有序、安全,卻也重複、單調而殊少變化,故在記錄時常一筆帶過。所以「常」做為一種筆法,只是認識世界的基本形式。
相對的第二種筆法則是「非常」,凡少接觸、罕見的經驗,只有經由組合、拼裝為新物,才能傳達給原本對此不熟悉的人,這就是做為想像形式的創作。其實文明蒙昧期就像兒童一樣,從近認識遠、從常認識非常,也就是從熟悉認識不熟悉,利用這種創意形式,就會形成一個不尋常世界。陌生化正是想像力的發揮,同時兼具真實與想像的拼合。在這種創作方式下,山海世界構成了「非常」的圖書譜系,形成彩色繽紛的山海圖像。這種書籍不斷翻新而後出轉精,相當程度滿足了新世代的想像需求,使兒童文學成為藝術新媒介。同時結合了真實和虛擬,也就是常物與非常物的新組合,這種趣味就像現代電玩世界的創意。
「常」的世界少有故事記載,而「非常」世界則有許多故事可以敘說,其中也銘刻著「跨越時空」的故事。這時「非常」世界不再是條列的,而是綜合了多視角,從地上的異獸到會飛會潛的異物、從輿圖內到域外,層層向外舒展空間,這種視野也就從人境到境外,每個繁簡不同的故事,都能引發想像之旅。
如何破解這類奇書之謎?從博物圖誌到巫書祕笈,類似《禹鼎記》、《白澤圖》,都被用於法術中,代表一種神奇的「登涉術」,為了登山涉水先備好入山指南,在森林、溪谷間遭遇奇物就可依方破解。秋芳的新作正可以歸屬這種巫書系譜。遵循了一定的原則、既有的名字,也標記其形狀、顔色,就像擁著《白澤圖》入山,就方便辨識神奸。
在《山海經》中的「咒術性思維」,這種根據同類相感、相治,以相互感應而傳達其屬性,也就是巫術中所謂的「屬性傳達原理」。從巫術、方術乃至道教法術,時間雖然相隔遙遠,但《山海經》做為神祕圖笈的源頭,流傳既久、層面也廣,遠在《白澤圖》、道教法術之上。
秋芳專心投入《崑崙傳說》系列的奇書創作中,利用神話知識創作另一密碼,亟待有心的讀者破解其祕。如此神聖又神祕的奇作既可隨身攜帶,亦能隨興泛覽,相信能夠成為具有神奇效應的當代祕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