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淑委一路相熟十幾年。可以說,創作坊歷史有多長,和她相伴走來的日子就有多長。
1. 十餘年的情纏
2000年,渴望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曲折,不要一輩子被同樣的生活韻律綑綁,決定停下創作坊。教室退租,和創作坊行政夥伴麗玲姊姊深談,知道她喜歡文學世界,為她安排和中文碩士仲志在我們家相親,最後,看看存摺,餘額近二十萬,包了十八萬紅包為麗玲賀婚,謝謝她守護創作坊相陪三年。
以為自己寫下來的「創作坊」這篇人生短文,已然寫到收尾。沒想到,淑委為了小學還沒畢業的宜澧,追到「陽光山林」這個小山丘,日日追問,可不可以在我那傍山的迢遙小廳,為甜蜜迷糊的宜澧,繼續作文家教?
從此,和淑委的關係從「創作坊」延續到家裡,從公務轉為私交。陪宜澧嘗試各種文學練習的這段時間,瑺憓剛剛出生,在上課的陽光午後,總是靜靜睡在淺藍的嬰兒床裡,從不啼哭。一直到瑺憓送進創作坊,看著她慢慢摸索、慢慢成長,小學三年級時,讀哲理詩,她寫了篇習作:「ㄞˇ ㄞˇ祥雲,朵朵福花;風中之海,雨晴繁華。」
我把這篇極有韻味的詩,打成國字「靄靄祥雲,朵朵福花;風中之海,雨晴繁華。」,貼在中壢教室新聞台,在閱讀時,感受在「靄靄」中聯想到天空中翻飛如海的雲彩。詩一發表,瑺憓跑來問我:「靄,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雲很多的樣子啊!」我非常吃驚:「這不是你自己寫的詩嗎?」
「是很矮的矮耶!矮矮祥雲,朵朵福花。」瑺憓蹲下身加強語氣解釋,她刻畫的是腳邊的海浪,如一朵一朵矮矮的雲,風吹著海,使浪花翻攪得更美。詩的美麗,就美在這些模糊邊界。
有時候,我會悄悄猜想,是不是因為這種文學私塾般的胎教,以及教育學家最重視的「三歲看大」,瑺憓才比宜澧更沉迷於閱讀?
2. 三代間的奉獻
如果說,宜澧和瑺憓有多好,大概都是因為她們承繼了媽媽的二分之一。
淑委手巧,學甚麼都學得快學得好;熱愛古典音樂,和先生在音樂廳結下情緣,像偶像劇,不但自己喜歡,陪著音樂班的孩子,東奔西跑找名師,卻只要孩子們怡情即可。
她的媽媽是藝術家,兩個孩子都優秀,卻心甘情願地忘了自己。她的選擇,常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曾經在2008年為她寫了篇〈快樂的蠟燭〉:
一月十八日,學校一結業,孩子們陸陸續續回創作坊。我覺得很幸福!這就是我所期待的創作坊價值,溫暖的愛,永恆的安定。
十九日,宜澧回來從台北回來。這孩子一回到中壢,一定會回創作坊。每一趟精心安排的隨手禮,一定是,帶著她可愛的媽媽,黃淑委。
任何時候看到這個媽媽,我都覺得開心。想要為「創作坊媽媽」們,逐次做個小傳的想法,就這樣慢慢發酵。
我想起,大半的旅人,在每一次長途旅行剛起步時,都飽漲著期盼,有人欣喜於走入畫中;有人憶起兒時畫面;有人牽念在大壩、在黃山、在這裡那裡的諸多行旅;也有人覺得自己走進層層撥開的山的「心」裡,感念著什麼叫「為天地立心」……。
走著走著,漸漸覺得旅程的漫長、疲憊、滄桑,以至於從「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的殷勤翹望,到最後,不過成了「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的悵然感觸。
生命的行進,幾乎也是一場無從計畫的長途行旅。
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看見「計畫」與「志願」的不可相信。生活種種如水,一波湧來,一波又去,「就這樣吧!」成為荒疏偷閒的好禮物。
不得不接納的現實,讓我們察覺了記憶裡印刻著的一張又一張生命藍圖,多半隨興得來,越來越少從理性的思索勉強掙得。
不過,年光偷換,不一定只是「追憶似水年華」的惆悵。
有些人,無論人生的鋪排如何,總是可以過得興高采烈。淑委,就是這樣活色生香的一個人。她把生活裡的三分之二,都用來接送、陪伴孩子學習。
從很小很小的時候一起在讀經班共讀開始,學鋼琴、學小提琴、學樂理、學英文、學作文,就連國文,也多面打聽以千元以上時薪為孩子敦聘名師家教。
宜澧從小學音樂班畢業後,輕鬆考上國中英文資優班,都是明星學校,才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淑委又重披「書僮」衫服,陪小女兒讀經、跳舞、Yamaha學樂理,還親自到幼稚園、到小學做義工,為了打理自己的孩子,乾脆大鍋炒,讓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吃到她那美味又營養的愛心餐。
難得的是,她的孩子都很單純,簡單而有禮貌,表現得極有教養。
淑委還有一個十分巧手的媽媽,朋友從國外買回來的藝品、背袋、擺飾,只要是她喜歡的,總可以運用簡單的台灣素材複製一個,精確地把異國風味表現出來。
三年前,淑委的媽媽在國小志工訓練中參與摺紙課程,這個六十八歲的志工奶奶一頭栽進「紙的技藝世界」,巧妙地運用不同素材、不同顏色來構圖,把廢棄的撲克牌、四色牌、競選傳單、香煙包裝盒……,化成各色各樣的花瓶、古甕和小動物……,樣樣讓人驚艷。
循著兒時記憶,她花了七天用三萬多張磚紅四色牌,在指間「蓋」出兒時居住的客式三合院,惟妙惟肖的石磨、轎輿,以及藍、白、紅、綠的屋瓦、窗櫺,具體重現了精緻繁麗的兒時古宅。
她的「粉絲」越來越多,這些只送不賣、別具風格的紙雕作品,只能用各式不同的紙質材料來「交換」,還在地方藝文展中大出風頭。
朋友們都說,淑委有這樣手巧而極具創意的媽媽,以及兩個出色的女兒,如果把時間用來經營她自己,不知道會有何等驚人的成就?
淑委總是笑,她這樣的人生已經太好太夠了。
週一到週五陪著老二成長,週休二日公公婆婆接走精緻可愛的老二,又可以拎著貼心的老大回娘家看看媽媽、到朋友處坐坐、和孩子的老師們閒話。
她快樂地展示母親的作品,剪貼、收藏著母親展覽時的報導;同時也快樂地為孩子照相、做攝影集,剪接表演比賽時的影音錄像。
她是一根快樂的蠟燭,快樂地兩頭燒。
生命的流動,常常在轉彎的地方走向驚喜。我一直相信,這根快樂的蠟燭,會在下一個人生階段,自然地燃燒出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光華。
3. 甜蜜蜜的迷醉
〈快樂的蠟燭〉完成後,又過了近四年。
看淑委在「中壢主婦聯盟烘焙班」進行日新月異的「修行」,真讓人嘆為觀止。教師節前,她習慣為創作坊團隊做好多好多鳳梨酥和梅子酥,台灣形的是鳳梨,梅花形是梅子,形色俱美。
這樣吃了不知道多少年好多年,宜澧都快大學畢業了,當年的小嬰兒瑺憓,小學也將畢業。
教師節和中秋節前後,吃過人氣名店「微熱山丘」鳳梨酥、「佳德」鳳梨酥、「鼎泰豐」鳳梨酥、「旺來伯」鳳梨酥、「月十二曲」芋泥酥。知道淑委要送親手做的糕餅來,開玩笑地問:「有信心跟人氣名店拼了嗎?」
「當然有囉!」淑委信心十足:「因為它們沒有特製的梅子口味啊!」
喜歡吃糖、從不吃餅的小知云,在我帶梅子酥回家祭奉母親時,連連抓著餅說:「還要,還要!」沒想到,試吃過梅子月餅,她又熱烈地換了新歡。
熱愛「說好話、負責任、團體感」的羽豔,一直以「成全別人」為主。在創作坊團隊各自都分到一個鳳梨酥、五個梅子酥時,難得地,向她先生撒嬌:「這梅子酥真的太好吃了,都給我吃,好嗎?」
2012這年,淑委功力精進。中秋節,她做了盒月餅送我,真可說是「超凡入聖」。
淑委知道,我吃蛋容易過敏,刻意用麻糬替換掉蛋黃,開開心心地問:「喜歡嗎?」
以前的室友喜歡嘗鮮,所有網路名店風行的甜食,都喜歡網購一大箱,甜點、糕餅、蛋糕……,常常一訂就是好幾盒,好吃的,不好吃的,慢慢都吃得膩了,特別不喜歡加麻糬的甜點。當淑委問我時,徹底說好話的我淡淡說:「不知道耶!沒吃過。」
沒想到,夾在梅子、抹茶、咖啡三種口味裡的麻糬,不軟,所以不膩,又不算Q,在尋常的Q勁中有一種柔潤馨芬,再搭上她親手選配的精美禮盒,想著該如何形容這盒月餅,已經算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個中秋一早,泡了金萱,選了特製的梅子月餅,在神案前供「光」。
習慣傳統口味、苦恨年年在大家起鬨下試吃新口味的夢工廠廠長說:「這是我所吃過的新式月餅,最好吃、最美味的!」
午後,家人都到小小的屋子裡來,聚會時,把三種口味的月餅,每個都切成1/4,大家一起分享。白色的梅子、黑色的咖啡、綠色的抹茶,擺在法蘭瓷「飄然忘憂」瓢蟲點心盤裡,說有多美就有多美。
從小到大,和無止盡的皮膚過敏、失眠、貧血、拉肚子、頭痛、胃痛、生理痛、胃痙攣、十二指腸潰瘍,不斷拿掉又迅速生成的肌瘤奮鬥,有時候我會想,我這「人形殼」就像多啦A夢一樣,是個徹頭徹尾的「瑕疵品」。可是,對著中秋節的這盒月餅,承載著淑委十餘年來的照顧,聯想起家人、朋友、親長、學生……,所有對我好又無所求的每一個人,真的覺得,生命何等寬容,即使是「瑕疵品」也滿載著豐美飽滿的盛情。
在中秋夜,這明亮如鏡的月,照見的,不是時移歲往的寒涼,而是永不消歇的,承恩和溫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