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豐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曾經在2011年創作坊寒假班上了五天「輕鬆學作文,快樂寫日記」的基礎訓練。開學後,他居然「天真」地向老師表態:「我很會寫作文。」
這個一向表現得溫文秀雅的小太子,自我感覺居然這麼良好,著實讓大家小小地受了點驚嚇。
一直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像極了陪伴在他們身邊的人,在家裡,像到家人,到了教室,就會像到老師。庭豐初開眼接觸到的第一位作文老師,就是「創作坊自我感覺宇宙超級無敵霹靂良好」的羽豔老師,相信自己很會寫作文,算是這孩子留下來的「鴨媽媽印記」。
2011年暑假,即將升上二年級以前,庭豐帶著弟弟庭軒,從台北回到阿嬤家,重新回到創作坊作文教室,讓我們得以溫習,這兩個「創作坊寶寶」的各種豐功偉業。
1. 說好話
上學第一天,阿嬤陪小孫子坐在書牆前,看到同學們推開雕花大門,阿嬤非常具有團體感地提醒:「新同學來了!要對人家說,你好,我是黃庭豐。」
這就是庭豐和庭軒所擁有的,最特別的阿嬤。她是標準的「創作坊人」,二十四小時在實踐「說好話,負責任,團體感」。創作坊最喜歡遇到這種「家長」了,對於孩子的教育,無論是老師、家長,或者是身邊的每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在一個統一的共識平台,這樣,我們就可以捏塑出有見識、有禮貌、有很多朋友,而且真的很快樂的創作坊寶寶。
這個可愛的阿嬤,非常重視「說好話,打招呼」的基礎教育,在閩南語的形容裡,就是「厚禮數」。連她養的柴犬甜甜,狗齡10歲,活力大減,在「家教嚴謹」的長期耳濡目染下,仍然以「有禮貌」為畢生志業,無論遇到任何客人,必定竭盡所能,繞圈圈,熱情地狂吻狂嗅狂抱一兩分鐘,直到筋疲力盡才躺下休息。
隔了一段時間,甜甜眼睛一瞄,發現家裡有客人,可能因為年紀太大了,忘記剛剛已經「接待」過了,一時又熱情地跳起身,繞著客人由衷表示「歡迎光臨」。這種「賣命死忠」,常常讓我想起「鞠躬盡瘁」那種古典情懷。
狗都這樣殷勤,孩子就更不用說啦!阿嬤在帶領孫子時,怕孩子們疏遠了遠在台北的外公外婆,常常交代:「無論是遇到外公外婆或者是打電話,一定要先說,外公外婆,我好想你。」
孩子們在阿嬤的嚴格督導之下,對誰都很熱情地表態:「我好想你」。姑姑說:「我同事在我講電話時,聽到這兩個孩子嫩嫩的聲音『姑姑我好想你』,總是很感動,我都笑說,這是他們的招呼語,類似於我們使用的『哈囉』或『你好』。」
他們的招呼語,充滿了「戲劇張力」。任何時候有人回到家,孩子們一定要搶到門口,有禮貌地說:「阿公,下班啦!你辛苦了。」、「姑姑,下班啦!你辛苦了。」、「爸爸,媽媽,下班啦!你們辛苦了。」
即使是星期天,姑姑和同事、朋友們聚餐後回到家,一推開門,就聽得到脆脆的童音:「姑姑,下班啦!你辛苦了。」
後來,阿公退休了,從大潤發大包小包購物回來,孩子們還是搶到門口,播出「說好話錄音帶」:「阿公,下班啦!你辛苦了。」
我想起庭豐兩歲時,羨慕別人上學時總有這麼多玩伴,背了一整套「台灣國語演講稿」:「老師好,同學好,我是黃庭ㄏㄨㄥ,我想和你做朋友,請多多指教,謝謝!」
過年時,他還在家裡表演,每講完一遍,大家大笑,他就可以吃一片魚乾,像海生館的海豚表演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267160455 。
庭豐三、四歲生日時(呵呵,參考照片),阿嬤帶著好大的蛋糕到創作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創作坊學生很多,阿嬤切好蛋糕,擺進小盤,請庭豐幫忙分贈給創作坊的孩子們。我趕忙吩咐學生:「耶,怎麼這麼安靜?沒禮貌!吃蛋糕前要先說,黃庭豐,祝你生日快樂!」
庭豐立刻「回應指令」,一邊發蛋糕,一邊大聲對書牆前的這些大哥哥、大姊姊們表現出「應有」的禮貌:「黃庭豐,祝你生日快樂!」
流光如水,庭豐八歲了。也許是因為長大了,「臉皮」慢慢變薄,這一次,面對開學時的新同學,庭豐倒沒有加上阿嬤吩咐的這句「我是黃庭豐」,只是輕輕和新同學打了個招呼:「你好。」
2. 負責任
大家都說,孩子們年紀靠得太近,難免打鬧不休。
有時候,接送這兩兄弟上下課的阿公,因為他們在車上打得太兇,血壓一飆高,氣到忍不住停下車問:「到底是你們要下車,還是我下車?」
奇怪的是,他們在創作坊書牆前,總是非常像「創作坊人」地相親相愛著。哥哥和弟弟分享在書裡看到最有趣的地方;弟弟喜歡和哥哥湊在一起討論繪本線索;穿著一樣的衣服,臉靠著臉,負責任地相互照顧,引起好多家長殷勤探問:「這兩個孩子好乖、好可愛,是不是雙胞胎啊?」
「他們長得幾乎一樣耶!」高階班的國中生,平常很酷,難免也會被坐在閱讀區這兩個小小孩吸引:「差別的好像只是,一個是甜甜的牛奶,一個是香香的巧克力。」
第一堂課,在佔滿整面牆的大型白板上,先畫一個「○」做基礎,接著用更多更多的圓,畫出太陽、太陽臉上的太陽眼鏡、眼鏡邊不斷滴落的汗珠……,再讓孩子們接著畫出更多的圓,延伸出一整面牆的豐富故事。
庭豐透過一個圓,畫出一張臉,繼而完成一個太陽下的活潑男孩。庭軒在這男孩的腳邊,畫出另一個圓,同學們以為他又要畫出另一張臉,紛紛鼓譟:「世界上哪裡有這麼矮的人?」
沒想到,庭軒勾勒幾筆,居然畫出一隻沙灘上的螃蟹。同學們覺得很有趣,跟著也在螃蟹旁邊,畫出落了一地的毛毛蟲、糖果、機器人……,甚至連太陽都在喝圓鼓鼓長滿刺的「河豚思樂冰」。這時,庭豐一句話都沒有說,直到回家,才提出意見:「螃蟹的身體,那裡會這麼圓?螃蟹不可能是圓形,應該是橢圓形。」
就算是心裡不能贊同,庭豐從來不曾,在外面說一句庭軒不好,這是他做哥哥的責任。只要一發現被分在不同一組的弟弟,因為年紀太小,沒拿到任何椅墊時,他也會從自己那一組抽出椅墊,遠遠地遞給庭軒。
庭軒不一樣,他還處在「視出糗為樂趣,以爆料為己任」的幼稚期。上課時,常常一時興起就舉手向大家公告:「我哥哥說,在家裡寫日記,寫流水帳沒關係。」
寫流水帳沒關係?這樣,不是太不負責任了嗎?庭豐一急,大聲說:「我哪有?」
「你有!」庭軒更是乾脆地加重語氣強調。庭豐到底有沒有對弟弟做「寫流水帳沒關係」的反教育?或只是頑皮小男生在叛離大人時的小小叛逆?還是,這是幼兒分不清楚虛構和真實,純粹是拼湊出來的想像遊戲?這件事,因為我們走不進孩子們的心靈地圖,永遠就只能是一個謎。不想讓這些小小的枝節成為爭吵的理由,我善意地蹲下身,在庭豐胸口聽了聽:「你有說嗎?嗯,有心跳聲,蹦,蹦,蹦……」
面對這個沒有下文的懸案,庭軒始終興致盎然。有一天在家,他忽然蹲下身,在庭豐胸口聽了聽:「嗯,有心跳聲,蹦,蹦,蹦……」
「庭豐,老實回答,到底你有沒有說呢?」大姑姑一出面,問題就大條啦!小小的「家庭胡鬧劇」,很快升級成「警探推理劇」。庭豐在風暴中,謹言慎行,保持沈默;庭軒說得很直接:「姑姑最會罵人,但是,她也最會帶我們出去玩。」
他好像根本就忘記案件本質是「流水帳追蹤」,居然轉個彎細數起「姑姑打人最痛,阿公第二,阿嬤第三」。我笑問:「這樣,你們怎麼還這麼怕愛心小手?」
「我姑姑都用La New 。」庭軒最擅長答非所問,然後另起一章,但也常常扣住我們的注意力,天哪!La New鞋拔的尺寸,該不會是專為「打小孩」設計的吧?要不然,大小怎麼這麼剛好?就在我們都籠罩在「毛骨悚然」的恐嚇下,大姑姑冷靜地加上一句:「我還會用電蚊拍。」
「我有被打過。」庭軒熱烈響應:「不過,沒有發出ㄆㄧㄚˋㄆㄧㄚ˙的聲音。 」
3. 團體感
庭軒就是這麼「魔幻脫序」,有時候,又覺得他有一種奇特的「現實邏輯」。
準備送庭軒到創作坊學作文之前,阿嬤再三交代,到了創作坊,一定要叫「廠長」和「黃老師」,絕對不可以冒出「姑婆」這種稱呼,因為,那不是在家裡,是在學校,一定要遵守學校的規矩。庭軒看阿嬤這麼緊張,有時候會故意說:「我就是要叫黃老師『創作坊姑婆』,叫Match姑婆『廠長姑婆』。」
「好啊!你就去叫。」阿嬤老神在在,她發現庭軒正陷入熱情的「創作期」,淡淡加了一句:「叫了以後就不能再去創作坊了。」
這場「因地制宜稱呼戰」,阿嬤大獲全勝!庭軒一路遵守到底。
平常聽阿嬤分享這些和孩子們之間的「家庭鬥智」,每一齣小戲碼都充滿有趣又有意思的豐饒情味。結業當天,特別帶了本小筆記本做「家庭訪問」,阿嬤一看到這麼正式的筆和本子,一下子變得很緊張,當然什麼都想不起來。庭軒不以為然地評論:「阿嬤,你真沒有團體感。」
這個暑假,最講究團體感的,應該是庭豐了。
回台北時,家裡有客人來,大家一起玩拼組玩具,玩得正開心時,遠地而來的姑姑,一時興起,忽然對庭豐說:「你坐到那邊去!你的頭這麼大,剛好給我套圈圈。」
「不要!」庭豐長大了,早已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傻傻的「大人的小玩具」。書瑋姑姑拔高聲音:「不要?ㄟ,你沒有說好話耶!你是主人,我是客人,你本來就應該負責任招待客人呀!而且,我們一起很開心地套圈圈,你說,是不是這樣才有團體感?」
這個「惡作劇專家」的提議,恐怕是我所聽過「最惡質的陷阱」了,沒想到,純情的庭豐想了想,居然想不出反駁的理由,就用一種最標準的姿勢,坐定,自願成為標的,讓客人套圈圈,小孩子「犧牲奉獻」的功力,真是不可思議!
創作坊作文教學的基礎土壤,就建立在生活中,習慣讓孩子們思索,我們的每一天,都應該活得充滿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意見,所以,孩子們的同儕故事,常常是教學時最精彩的素材。
結業時,以庭豐讓客人套圈圈的故事,一方面複習創作坊規範「說好話,負責任,團體感」,另一方面讓孩子們發表意見。
基礎班的孩子們紛紛表示:「客人也應該被我們套圈圈,這樣才有團體感。」、「套的時候,要輕一點噢!」 、「玩別的遊戲,也可以有團體感啊!」……
高階班的大孩子們反而感嘆:「現在的我們,當然不會答應,回想小學一年級時,我們可能也會答應唷!」、「坐著讓客人套圈圈,究竟是很傻、很可愛,還是很乖巧呢?」、「怎麼會有這種客人?」……
在這些嘈嘈切切的討論裡,好像可以清楚看見,甜蜜孩兒不帶任何條件的純真與信任,青春時期不確定一切的叛逆與質疑,以及回眸童蒙時,偶然閃現的眷戀與珍惜……。
這麼多難以詮說、界定的流光,因為這些聲音、形色,因為這一張又一張臉模,一段又一段清楚刻印的故事,就這樣留下了晶瑩美麗的痕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