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07 10:13:15|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發現不一樣!《臺灣高山小獵手》三部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發現不一樣!

    對於太喜歡的書,我都斟酌太多,反而寫得很辛苦。這一個月來,先從意識形態的自由發聲,把文化領略整理出給孩子們的叮嚀,讀了幾遍都不喜歡;又從全書四萬字中裁切出自然描寫,覺得這就是這本小說的價值,還是覺得沒有寫出新意;第三稿,取材2021年的漢文化流行語「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融進原住民一個石屋裡的家族生老病死,又因為本土意識,放棄中國順口溜。最後,總算有一個比較喜歡的版本,發現不一樣!雖然,前面複製出來的小說原住民資料都用不上了,但是,寫序時總希望建立一個獨特觀點,通過心裡的「文字警總」,直到確定可以讓更多人愛上這本書,才願意放行。

    發現不一樣,真的是最重要的生命起點。小時候我們塗鴉,只要想表現日出,一定先畫出兩座相連的山,再從山坳處畫出半圓弧表示太陽,最後塗上幾道光芒,天就亮了!後來,在台東看孩子們畫日出,非常簡單,先拉出一條水平線代表海面,上面再畫個或大或小的圓,太陽就出來了。

    第一次發現這種差異,我先是驚奇;慢慢地,覺得有趣;最後,我「變」聰明了,開始思索台灣島嶼的地理特性,隔著中央山脈,山脈的東邊和西邊,由不一樣的地理背景形塑出迥異的世界觀。東部孩子看太陽自由地從海上升起,玩一整天再回山坳休息;西部孩子覺得太陽得努力爬出山頂,經過一整天值勤後,在海裡洗個澡,再依依不捨地染紅海面,和大家辭別。

    這就是成長的幸福。我們脫離熟悉的舒適圈,不斷從純粹的發現驚奇,為平淡的生活激撞出活水;慢慢拼貼出細膩的感覺,感受各種差異,讓心志和情感形成「從這裡到那裡」的流動;最後,因為這些改變而深入思索,建立出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對每一個「別人」的適應和尊重,以及對自己的認識和期待。

    當然,世界很大很大,不可能每個角落都靠自己直接去經歷;長大後,我們透過閱讀,模擬出無邊擴張的世界。有一次,在小說中讀到「離開人群的少年,往茫茫風雪走去,越往南,天氣越惡劣,他攏住自己單薄的外套,靠指尖的張力來抵禦漫天霜刀」這些字句,我先吃了一驚,想起早已習慣了的北國風雪和南方陽光,啊,這種不一樣的視角,就是南半球小說家送給我們的禮物;這時再對照南半球聖誕節時,戴著紅帽子和白鬍子的聖誕老公公穿泳褲衝浪,更覺得這個世界真有趣。

    這就是小說閱讀最深沉的意義,不只是讀一個故事,更讓我們遊走在更多不同的領域,不斷修改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發現。從《排灣族的一年》、《射耳的布農英雄》、《泰雅少年巴隆》到《高山上的小獵手》,作者馬筱鳳習慣讓一個頑皮活潑的漢族孩子闖入原住民部落,去除過多的情緒代言和文學設計,以更接近真實的模式,讓一個族群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婚喪禮祭、繼承除祟……自然呈現出特有的價值觀和哲學觀。

    3C資訊越來越紛繁的現代,這樣體系完整地發現不一樣,讓讀小說這件事,變得更好玩了。         2.前世今生

    20236月初,接到筱鳳新書推薦的邀寫。幾番刪修,寫了近一個月。讀書寫字,一直是我的日常,宛如呼吸,很少花這麼多時間,也許因為喜歡,就會諸多挑剔,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自己很喜歡的切入點才寄出定稿。原始版其實是從第二段開始;筱鳳把我在信中關於意識形態文化領略自然描寫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順口溜……的相關思索,放在序的最前面。過了一年,在吳濁流評審時問起這本書,還在畫圖;又過了半年,終於在20252月看到書,隔著漫長歲月回首重讀,才發現對這些切入點的輾轉反覆,讀起來特別有感情。

    筱鳳在給台灣山林的情書簡單勾勒出關於這套書的前世今生

    退休四年半,修修改改,中途換了繪者,麻煩原住民朋友審稿,終於拿到剛剛出爐的三本新書。高山小獵手系列的發想是在30年前當錦繡出版的編輯時,當時不甘心只為人作嫁衣,先去台原出版社應徵編輯。我對自己土地的故事充滿好奇,總編劉還月不敢錄用,勸我試試自己寫作,我辭去工作10個月,用鉛筆寫出近十五萬字的青少年小說。但是一年多都沒有出書,原來總編劉還月離開台原出版,自創常民文化。其中兩本書在新出版社印製,幾年後,經營不善倒閉!只退了一箱書抵版稅。

    後來陸續寫了泰雅少年巴隆(在九歌得文學獎出版)但是印量少,賣完沒再版,其他書也都陸續獲獎,但也絕版。這中間20多年走訪毛利人和澳洲黑人,更覺得台灣原住民的可貴,但報社和出版工作忙碌也無瑕他顧。

    退休後有時間,把版權要回來,請女兒和小兵出版的編輯,把書稿文字打字出來,修改並加入這些年的新觀察、新資訊和進入山林的新體驗!在30年後,改頭換面成為同一系列三本以打獵文化為主題的新書,希望留住台灣珍貴的原住民與自然相處的文化,做為現代對環境保護的借鏡!         3.一路情緣

    「常民文化」初成立,算是台灣本土出版的盛事,還月寫信給所有創作者尋求支持,我讓行政姐姐查了帳戶,創作坊餘款十餘萬元,就匯了十萬元預購。當然,直到常民結束了,錢也沒用完,買了好多好多《寫給青少年的:射耳的布農英雄》送給學生,至此,馬筱鳳也就成為印在心上的名字。

200310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九十二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時發表論文〈從意識形態看台灣少年小說的原住民形象〉,馬筱鳳這一系列的原民書寫,成為一種意識型態的定錨。

二十年後,得有機會為筱鳳新書寫推薦序,想起來,真的很特別。

    太感謝了,我都不知道這一段過往!馬筱鳳這樣說時,我想起《一代宗師》的名人金句「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宮二小姐說:「我心裡有過你。我把這話告訴你也沒什麼,喜歡人不犯法。」

    因應喜歡延伸出來的一路情緣,總算在《臺灣高山小獵手》三部曲中,看見敬天感恩的生活哲學生命的愛惜尊重,以及大地共生的智慧

    1.勇氣》:泰雅族縱橫在層巒疊嶂的高山上狩獵,有著過人的膽識和體能。害怕暗夜山林的少年巴隆,歷經各種考驗與春夏秋冬的洗禮蛻變,找到對應山林挑戰的智慧。

    2.出草》:漢人番薯仔和排灣族男孩古速,在部落石板屋生活中,檢視「生番」印象,在勇敢、勤勞與真誠的成長過程中,思索山林深處的生存依歸。

    3.傳承》:布農少年比勇隨著族人居住在臺灣最高的玉山山腳,與山林共存共榮,生老病死,婚喪喜慶,都在自然的恩賜中和諧共生。

    希望這些書,好好在人間找到更多的情緣,一路流轉。

台長: 小蟹子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書序路迷雲深 |
此分類上一篇:謝謝,蟹老闆!謝謝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