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21 10:27:44 | 人氣996|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蘇恩文的科幻定義 黃海「科幻的最大公約數」(世新大學,第二堂課)

      第二堂2012.2.23
本堂課(2010.3.5.),是加退選之後的第一堂課,同學選課應該今天都固定了,我可以更正式的上課了。

上一堂課一開始教室就塞滿了,讓我意外,本堂課,今天一開始上課時還不見得很熱絡,同學們零零星星進場,讓我心情一時有點低落,沒多久,同學們漸漸把課堂擠滿了。下課時有一位女同學問,上一堂課她沒來,我說,沒點名呀 她說她想知道上什麼內容,大概她覺得上課還很有趣,我說,部落格有有啊。

http://www.depauw.edu/sfs/interviews/suvin54.htm
http://www.depauw.edu/sfs/backissues/14/suvin14art.htm
有關Darko  Suvin的科幻理論,參考↑

以下的本堂課的摘記:

科幻定義的說明:
科幻,科幻小說

1. 根據加拿大著名的科幻學者蘇恩文(Darko  Suvin,-1930)在一九七○年代研究不計其數的  
    科幻小說,為 科幻小說所做的定義,認為科幻小說的充分和必要條件是:認知cognition) 和疏離(陌生化)(estrangement )。蘇恩文的說法,很早以前,大約一九八○年代以前我曾聽聞過,但它的意涵實在過於抽象詩意,艱澀難以從字面了解清楚,幾十年來,我只是一個創作者,不是研究者,對此不以為意。到了二00五年間,我因為寫作《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一書,也不曾注意思考蘇恩文的說法,逕自以中文的思維做出中文的科幻說法,那是2004、2005年評審倪匡科幻獎作品寫評介,我宣稱為科幻小說找最大的公約數便是「合理的超現實想像,或看似合理化的超現實想像。」

前者等於是硬科幻,後者是軟科幻。
我不強調科學了,科學精神也是合理化的一種呀。

也就是說,你的作品合理度越高,越堅實,越像硬科幻,合理度低,是軟科幻。我是在淡化「科學」的關聯性。


2. 後來到靜宜大學、世新大學的通識中心任教「科幻文學」,而我的《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也出版了,在課堂上課時,我都以科幻概念的闡述為主,盡量把我的心得拿來來分享,我有了驚奇發現,那就是,蘇恩文的「認知」,仔細思考,應該包含不就是與「合理化」相關,「疏離」(陌生化)不就是「超現實」。維基百科的說法,在心理學或哲學之內,認知概念可以包括 思想、 推理、知覺、 情報、 學習和許多其他人的描述能力的思想和 心理學和人工智能,認知是用來指 心理功能,心理過程 (思想)。特別是對重點領域的研究特定的心理過程,如 理解,推理,決策, 規劃 和 學習。
         
          總之,科幻奇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科幻和奇幻很從圖形上區別出來。狹義科幻,也可以是葉李華所說的「現在不可能,未來一定有可能。」

          科幻的特質,又可以回溯到愛倫坡的時代,他是詩人,寫過很多推理小說,也寫過科幻小說,有些評論家也認為愛倫坡開創了科幻小說,他是科幻小說之父,瑪利‧雪萊則是科幻小說之母。愛倫坡對科幻小說的影響被認為無法估計的,因為他提出了一條規則:
   所有超常的事物,都必須有合乎科學的解釋。

   世界第一本科幻雜誌《Amazing Stories)1926年發行時,雨果.詹斯貝克(Hugo Gernsback ) 創造了scientifiction ,即scienticfic fiction 兩個字的合成字,直譯為「科學的小說」,或「關於科學的小說」。詹斯巴克提出三位作家的作品做Hugo Gernsback為標竿,便是愛倫坡、凡爾納、威爾斯。他寫道 :「我所說的科幻小說,是指凡爾納、威爾斯、愛倫坡一類具有無窮魅力的浪漫故事,它們既有科學事實,又有預見性。」大約直到一九二九年才出現scientifiction 這個字,它是scientic fiction 的合成字,後來他又在《科學奇異故事改名為scientic fiction,直譯應為科學小說,英語世界中science fiction也逐漸定型。


3. 本堂課繼續加強科幻概念的闡述,部分重覆上一堂課講過的重點,以便讓新來的同學有所了解。我畫的圖形,繼續上投射上銀幕,強調科幻與科幻小說本來有所差別的,我們為了指涉的方便,常把它混為一談。對一般人來說,科幻,就是指科幻小說或電影,對於所謂「科幻事物」或「科幻報導」(科幻構想),反而忽略了,其實很多的科幻小說或電影,都是從科幻點子來的,《侏儸紀公園》的原始構想來自克萊頓和他的朋友同時讀到一則科學新聞,可以從琥珀裡面的蚊子,提取蚊子裡面的血,複製出恐龍。這樣的過程,也是一種合理化超現實事物的過程。這樣的點子,在還沒有寫成科幻小說之前,是科幻。

4鳶緒燥婓盄夤艘/婓盄畦溫/漆惆/芞. 《火狐狸》,1982年克林伊斯威特主演的電影,裡面使用了一個科幻元素,使用腦波控制駕駛那架「火狐狸」的革命性新式戰鬥噴射機,故事的主幹說,這 種戰機能夠躲過雷達偵測 ,是一種"隱形戰機"-,飛行員戴著由腦波控制的頭盔,以操控飛機,但是它只能解讀俄語,這是蘇聯特意設計來防止飛機被西方國家所用的手段,英國政府千挑萬選地找上了具蘇聯血統的退休戰鬥機飛行員米克林伊斯威特 ,偽裝潛入蘇聯偷出火狐狸,然後再橫越 冰天雪地的北極冰原飛回自由國家。本片重要的科幻點子在於使用俄語思考自動駕駛的戰鬥噴射機,但它在全部的故事中雖然並沒有佔有非常重要的關鍵地位,但在故事轉折點上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黑夜旋律
它是一個軍事驚悚故事,並不全是科幻,卻有科幻元素在內。
 
5. 科幻元素是便是科幻概念,使用念力移動機器,目前的實驗已經能使在美國的一隻猴子利用念力啟動日本的機器人。它的合理化的情況,已經接近實現。
6. 在很近的未來,會有人與機器人結婚,中國大陸有一位作家很先進,他的科幻小說是寫「我決定跟我的機器人離婚」;所以寫科幻一定要比現實超前,才有戲唱。

7. 科幻小說或電影中,通常點子會發生很大的作用,如《時光機器》中的時光旅行;但有的點子,只是陪襯性質,或居於無關緊要的位置,或者只是一種被利用來說故事的科幻道具,如李敖最近出版的《虛擬的十七歲》,是利用科幻道具來說故事,譚劍獲得九歌文獎二百萬元入圍的譚劍的《黑色的旋律》、周桂音的《月光的隱喻》都有科幻意味。
        
                  
原創科幻小說魅力  逐漸衰退 

很多科幻事物逐漸成為事實,就算沒有成為現實的,也因為經過小說、媒體和影視戲劇不斷的傳播之後,變得不再有驚奇效果。從小說的觀點來看,科幻的魅力在逐漸衰微,就像冰山一樣逐漸融化。另外一個原因,科幻中夾有奇幻,奇幻中夾有科幻的有之,或者一般傳統文學中夾有科幻奇幻因素者,也是屢見不鮮。科幻,變得逐漸稀鬆平常,科幻本來是次文化,便成融入主流文化,或者說,主流文化吸納了科幻次文化。美國最賣座的三位導演都是科幻為主調:史蒂芬‧史匹柏、喬治盧卡斯、詹姆斯‧柯麥隆,但是電影史上從來沒有一部科幻電影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也沒有一部科幻奇幻小說得到諾貝爾文學獎,2007年英國的萊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以科幻奇幻得獎,萊辛寫過科幻奇幻。

我們只能這樣說,科幻電影與科幻小說呈現的方式有別,中文世界裡,科幻不管在台灣和大陸都屬小眾。

科幻小說在台灣是從1968年開始有的,但一開始時並沒有名字,就像一個人出生時沒有名字一般,一直到後來,才被取了名字,張系國稱它為科學幻想小說,後來簡化為科幻小說,一九七○年代中期,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和View Image史蒂芬史匹柏的《第三類接觸》,造成全世界轟動,科幻名詞也隨著遭漸同型,要不然也有人稱它為科學小說、科學故事、科幻寓言。在西方,一九二六年雨果‧詹斯貝克在美國創辦了全世界第一本科幻雜誌,《驚奇故事》,大約直到一九二九年才出現Scientifiction 這個字,它是Scientic fiction 的合成字,後來他又在《科學奇異故事改名為Scientic fiction,直譯應為科學小說,英語世界中Science fiction也逐漸定型。

在一九六八年的時候,台灣本身是個封閉的社會,與大陸隔絕,與國際也少有交流,台灣的書籍和刊物,有的來自香港,有的來自翻譯日本出版物,而香港和日本的出版物,來自翻譯美國作品,我看過香港的《今日世界》出版的系列叢書,有一章寫的就是「科學幻想小說」,談《二00一年太空漫遊》的創作和影片拍攝,我也看過翻譯日文的少年雜誌,刊載科學幻想小說,原作者則來自美國。

「科幻小說」的名字,在一九八○年代在台灣才逐漸定型,中國大陸也不約而同使用了同一名詞,過去在中國大陸曾經用過「科學文藝」是最普遍的,從四人幫在1976年垮台以後,科幻小說躍了起來,到一九八○年代達到一個高潮。「科幻小說」這個名詞,大約在一九八0年後才收入台灣的詞典。

  
8. 介紹了「黃海牧園:文藝&科幻」部落格,「我的嘀咕」,很好玩的一句話:
──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仍有未知的夢幻,就是科幻與奇幻,教你不想吃
飯,思想奔放。

這句話很有意思,好玩,也表達了科幻奇幻的意涵。


9. 介紹參考書目:這就是科幻(事物),而非科幻小說 我說,理論物理的項目,規劃為「科幻」,是指某一部分,諸如探時光旅行的論述等等,並不是妄指科幻就是理論物理 《想像的未來》、《全方位的無限》,這位充滿人道關懷和宇宙哲思的理論物理學家戴森(Freemam Dyson) ,自稱「未來是我的第三個國度」,因為他是移民美國的英國人,他是有資格得到諾貝爾獎而沒有得到諾貝爾獎得主溫柏格為他大抱不平。在《二○○一太空漫遊》還在拍攝期間,他曾經參觀片場,做了導演庫伯瑞克的科學顧問,他常常有很多巔覆的想法,《全方位的無限》一九九0年代的暢銷書,「全方位」這個名詞也成為大眾的流行語。

另外,對於俄國天文學家卡達雪夫提出的宇宙文明三型論」,戴森在他的《宇宙波瀾》一書,做了詳細論說,我課堂上曾加闡述,請同學參考。

       介紹維基百科的《科幻小說》條目

         維基百科的的科幻小說條目,是精簡扼要勾勒了科幻小說的發展史。

《時光機器》在一八九五年出版,從嚴格意義的科幻小說定義來說,也有學者說,第一部合乎現代科幻小說標準的作品應該從英國的威爾斯這部作品算起。

時光機,目前成為理論物理的重要研究項目,但有一個常識的判斷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就是,如果時光機器有可能發明成功,為什麼我們看不見未來的人坐著時光機器來訪問,這個很普通的推理,我也曾想過,英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者霍金也樣告訴我們,但是天下文化出版的一本書《時光旅人》講的就是作者之一的理論物理學家馬雷特(Dr. Ronald L.Mallett)正在打造第一部理論可行的時光機器,想要回到過去的時代,去見他早逝的父親,重溫往日的幸福時光,書中有非常真實和感性的描寫,並且提出科學的理論,朝向可能的方向製造時光機器。


其他:


       即將實現的(科學、社會科學)未來的機器人社會;人口結構變化,共同扶養小孩
       發展中的(科學、社會科學)太空電梯;奈米科技;基因科技
       可能的(科學、社會科學)「人與機器人結婚」、「一人養十個老人」
      
       遙遠的科學:時光旅行
                               光速飛行
                               蟲洞旅行
                             

        未知的可能
        假設的可能

台長: 阿煌

obiwrw
hi
2010-06-16 18:45:02
fjylkqv
天天開心
2010-06-18 22:01:40
usbnjhpjcv
hi...您好
2010-06-22 17:12:53
agehizkshi
加油
2010-06-22 21:38:28
ajlyehqa
3Q~~~
2010-07-07 17:45:11
glfhlqcd
天天開心
2012-02-27 07:40:47
swxrkevafgv
很高興看你的文章
2012-02-27 09:18: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