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30 10:36:11| 人氣5,9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母親》:喔,妳真的很愛他。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想打造我們的樂園。」
「為什麼不直接打掉蓋個新家?」
「這是他的家。」
「喔,妳真的很愛他。」

觀賞《母親》過程,我同排側邊觀眾、我前排觀眾、我左前方兩排距離觀眾,都在看片過程反覆查看手機,或許說明他們對電影的不耐吧;片末上字幕時,前排兩男一女年輕觀眾聊起天來,兩個男生說以後都不會相信女孩的推薦,女孩說她本來就知道會是怪片,看電影前還做了功課,男孩說做功課有用嗎?還不是一樣悶!

《母親》的劇情不複雜,一對夫婦家中來了名訪客,年輕妻子希望訪客可以早點離開,作家丈夫顯然很享受他人的拜訪,即便那名訪客陸續邀來更多人,丈夫也甘之如飴,隨家中客人越來越多,妻子一手打造的家園也開始遭受破壞......。

(底下都是雷,請斟酌閱讀)

《母親》對我來說並不悶,而且可以從多個面向切入討論,頗有意思;《母親》可用作家的角度看電影,整部片就是一本小說,作家寫完一本又一本小說,不斷有新的創作取代舊作品,電影最後,我們或許覺得「如果這部電影就是作家腦袋裡的創作,那麼他的作品差異還真小,下一本書看來還是差不多。」,呵呵,其實分析每個創造者的作品,儘管各有差異,但仔細推敲又會發現每件作品間,可能都分享著近似的主題與概念。

《母親》可用宗教狂熱的方式解讀,信徒崇拜偶像,偶像享受信徒的崇拜,《母親》令我想起歷史上幾樁有名的宗教狂熱事件,而片中最讓觀眾感到怵目驚心的設計(愛你愛到吞食你),則是早在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導演的《魔法聖嬰》就已經演繹過了



「我就是我,妳是家。」

《母親》也能從造物主與自然之母的角度分析電影,作家說他的本質就是創造,也說他是孩子的「父親Father」,所以我們姑且就說他是上帝/天父吧,那麼作家妻子的角色,Mother,可被視為「Mother earth 自然之母」,亦即上帝的「靈感泉源」;妻子一手打造(建立)的家園則是地球,她和作家所生的孩子可視作資源(或耶穌),而那群不斷造訪夫婦倆的客人代表人類,這群人剛到夫婦倆家中(地球)作客時,一開始都還能維持禮數,久了就把別人家(地球)當自己家,放肆起來,片中出現的第一宗兇殺案即是爭奪家產,導致兄弟鬩牆,說明人心的失控(可以跟《2001太空漫遊》裡,猿人發現武器並為爭奪財物而痛下殺手的橋段對照觀賞);那麼貪婪的人類最會做什麼?答案是掠奪,什麼都想佔為己有,反正作家(上帝)說:「我所有的一切都與你們共享」,人類就硬要把「共享」兩字扭曲成「免費的東西,不拿白不拿」,而掠奪與貪婪破壞妻子(大自然)辛苦打造的房子(地球)、他們還把兒子(資源)給活活分食掉,妻子最後忍無可忍放火燒盡一切與人類同歸於盡,即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天譴;由此來看,《母親》跟Darren Aronofsky導演的前一部作品《挪亞方舟》,概念其實一脈相承。

你只是愛我有多愛你,我給你一切,你卻依然不覺得滿足。」

《母親》還能用「愛上了癮」的方式閱讀,電影裡,妻子深愛著丈夫,面對種種不合理要求,總是隱忍,總是付出,以為丈夫遲早會理解她的好(天真與樂觀),怎知作家丈夫不只想要妻子的愛,他還想要更多(名聲、崇拜),當丈夫創作出「完美」的詩集時,妻子一臉憂愁,丈夫問她為何不開心,妻子說:「我怕會失去你。」,名氣與聲望是一種癮,一旦接觸就難戒掉,妻子深諳這點,也就猜到兩人關係可能會朝她擔心的方向前進(他們的愛情無法善終,因為他們追求的「本質」天差地別,妻子只要兩人關係,丈夫卻要一整個世界);假如丈夫在片中象徵上帝,那麼Darren Aronofsky導演眼中的上帝嗑愛(崇拜)嗑上癮,他是虛空宇宙的孤獨王者,唯有「被愛」才能讓他感受活著,只是一個人的愛太單薄,唯有全世界的人都瘋狂崇拜他,他才會感到安心,想來,假如上帝是個貪婪之神(用身邊一切交換人類的愛),那麼依照他形象創造的人類會貪婪成性,也就不是太意外的結果;《母親》最後在年輕妻子的憤怒中毀滅了一切,然後又在作家手中重新創造一切(創造與毀滅的核心都是「愛」),接著我們看見從床上醒來的「新」妻子說了跟前一任妻子相同的台詞,猜想所有一切大概又要重頭來過,人類學不會教訓,因為作家(上帝)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與想法,自然也無法創造出更好的作品(未來),重蹈覆轍便成必然選項。




《母親》有趣,可惜沒有太打動我,主要是電影預告一直強打《母親》有多麼地驚世駭俗,觀眾會一輩子難忘第一次在戲院看到這部影片時的震撼感受,嗯......我覺得之前看的《性愛成癮的女人 導演版》比較挑釁與恐怖耶,《母親》預告太過強調電影的特殊性,對我反而是種反效果,加上劇情設定關係(事件的突然發生與結束),使得劇中角色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最後,《母親》的美術、攝影、音效都夠水準,演員也有出色表現,最喜歡Michelle Pfeiffer的演出,氣場格外強大(可惜只出現前半場,而且角色性格不夠豐厚)、Ed Harris會讓我聯想起他在影集《極樂西世界》裡的角色,欠缺驚喜、Javier Bardem飾演的作家,亦正亦邪摸不透心思,頗為迷人、而年輕影后Jennifer Lawrence的表演,前半場收斂情緒的演出我很喜歡,後段壓低嗓音、累積能量、卯足全力發出怒吼的宣洩表演方式,出現頻率實在太高而讓我稍稍感到厭煩。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5,98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英美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你是我的勇氣》:找回我們的力量。
此分類上一篇:《性愛成癮的女人 導演版》:小喬的十字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