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顆」橘子
上作文課的前五分鐘,到離作文班最近的一家水果攤買了十二顆橘子。
一進到作文班,櫃檯同事雅筑告知:今天來了兩個補課的學生。
「哇!那,我的道具不夠了!」
這個班上有十一個學生,加上我自己,所以我買了十二顆橘子;想說一人一顆--剛剛好。
進到四樓的作文教室,班上已經坐滿了學生,數了一數,「十二個」,十二個學生分十二個橘子,還是剛剛好。
等三分鐘再上課吧!我還有一個遲到的學生。
在黑板上先寫了四個大字:「一顆橘子」。轉身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寫的作文題目!」
「一顆橘子」要如何寫出一篇文章?
我看到學生們一個個露出茫然不解甚至懷疑的表情。
是的,除了「吃」以外,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對待一顆橘子?」
我也沒有十足把握,要如何教孩子把一顆橘子寫成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但我知道,適當的引導、教導之後--「一定可以」。
三分鐘到了,我那個遲到的學生還沒來;合併好兩張桌子,在桌上擺置好十二顆橘子。
「同學們,一人來挑一顆橘子;等一下,你要用這一顆橘子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挑一顆你喜歡的橘子吧!」
學生們一一離座,挑選橘子。我不知道每個人挑選他的橘子的理由--這一顆比較大?那一顆比較黃?這一顆比較軟?有人積極比較、挑選;也有人隨便挑 一顆便走,更有人慢慢來,他們打的算盤可能是:別人挑剩的就是我的,一切委諸命運吧!橘子再怎麼挑還不是一顆橘子!
學生們挑橘子的時候,我那個遲到的學生,開門進來了。
真的少了一顆橘子!
「因為你遲到了,班上突然來了兩個補課的學生,所以,你沒有橘子。今天我們要用橘子來寫文章;你雖然沒有橘子,但還是要寫。」我對遲到的學生小光說:「沒有橘子,你可以想像一顆橘子,或者等一下認真聽老師講解,你就會知道怎麼寫了!」
學生們各自挑好了橘子,一一回座了。
「在那麼多顆橘子之中,你為什麼會挑中現在手上的這一顆?」我問學生,讓他們稍作思考,沒有人回答。
--挑一顆橘子需要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那代表他,跟你有緣!」停頓了一會兒,我說:「一顆橘子要經過多少陽光的照撫;風雨的吹襲、滋潤;經過多少人的手,現在,才會到達你的手中?你挑中他,他必定跟你有緣!現在,我要你們跟自己手中的橘子好好地『培養感情』;給你們十五分鐘的時間,十五分鐘一到,你就要為這一顆橘子寫一篇文章!」
學生們開始用各種方法跟自己的橘子『培養感情』--有人把橘子放在書桌的一角靜靜地觀察;有人充滿愛心地撫摸著橘子,甚至把他貼一貼臉頰,再拿到鼻前嗅聞;有人讓橘子在左手、右手之間滑跳著芭蕾;有人用指叉球、伸卡球的姿勢把玩著橘子;有人讓他的橘子一再撞牆;也有人把橘子放入外套之中,說要給他溫暖;更有愛惡作劇的男生跟同學商借橘子--然後放入運動服胸前的位置,作怪笑鬧一番!
突然有學生發問:「老師,我可不可以現在就吃了他?」
「你可以先跟他相處十五分鐘,不要那麼急著想跟他『融為一體』嘛!利用這十五分鐘好好培養感情,之後,他就隨便你怎麼樣了!」
跟橘子培養感情是「不容易的」,時間只過了三分鐘,我就覺得有點漫長了--不知道學生們會不會感到不耐煩?--十五分鐘,跟一顆橘子到底能培養出什麼感情?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為了填補空白,或者給學生們更多寫作的靈感,我說:「你可以把橘子當成一個朋友,或者當作情人;你對他付出的感情愈多,等一下你就會有愈多的材料寫他了!當然,你也可以趴下來睡覺,不理他,十五分鐘過去了,你可以寫出三個字--『綠色的』,我們就會看到一篇題目比內容還長的文章了!」
有人因為漫長的煎熬,開始拿出簽字筆在橘子的身上刺青、作畫,給他的那顆橘子一些與眾不同的花紋、一頂瓜皮帽、一個笑臉或南瓜鬼臉……。用十五分鐘來認識一顆橘子,真是太漫長了,如果沒有在橘子身上做一些活動,那一些「無聊」要如何排遣?我不制止他們的任何舉動,包括一個學生用簽字筆去刺橘子的「屁股」,而另一個學生說:「你好黃哦!好髒哦!」--後來在巡堂時,我才知道,原來橘子的底座、枝蒂的對面,那大自然為了渾圓而設計的紋路,頗像一朵「菊花」,在青春期的男孩認知聯想中便有了色情的關聯。
時間一秒一分地過去了,好不容易經過了十分鐘。
「好!現在,請各位同學給你的那顆橘子一個名字吧!給他一個名字,你跟他就多了一層感情,就像你養寵物一樣,如果那名字是你命名的,你給他的,你和他就有了進一步的聯繫!你有五分鐘,想一個適合你的橘子的名字!用簽字筆或原子筆在橘子的底座寫上你給他的名字吧!」
三分半鐘又過去了,剩下最後一分半鐘,我提醒說:「如果你還想不到橘子的名字,就把你的名字的最後一個字賜給他吧!比如說『遵凱』的橘子,如果還沒有名字,就叫做『小凱』,『婷心』的橘子就可以叫做『小心』!」
我去查看每個孩子給橘子的名字--圓圓、典典(點點)、小疤、小醜、憨兒、笑面橘、橘子花、無名氏……,其中最熱門的名字是「小綠」,十二顆橘子之中,有三個叫「小綠」;像「小白、小黑」之於小狗。
我把黑板上的作文題目「一顆橘子」擦掉,改成:「橘子小醜」、「橘子圓圓」、「橘子點點」、「笑面橘」……。
十五分鐘一到,我宣布:「你們現在要暫時跟你們的橘子朋友分開一下!」我回收所有的橘子,把他們放在黑板前合併好的那兩張桌子,然後請同學們看最後一眼,認清楚自己「培養了感情的」橘子。
之後,我叫同學們用外套遮住眼睛,然後在弄混了的那堆橘子裡面找出他們那顆灌注了自己感情的橘子。在這過程中,我還饒舌地說:「你們現在要挑選的是,跟你陪養過感情的、特別的橘子;說真的,老師吃過的橘子,少說也有好幾百顆了,可是我除了快速地吃下他們之外,也沒有跟任何一顆橘子發生過感情。這十二顆橘子,真幸運!因為在被吃掉之前,他們跟人類還共同有過一段特別的旅程!如果你剛剛那十五分鐘是真心對待他的,那麼你一定可以閉著眼睛在一堆橘子之中把他找出來!如果是很好的朋友,在千萬人之中,你也可以聽出他的聲音;甚至他燒成了骨灰,你都可以認出他來!把你自己的橘子找出來,他的身上還留有你的指紋,甚至還有你的體溫,你不該忘了他吧!把他找出來!」
其實,我說的有點心虛,因為如果沒有那兩個來補課的學生,我自己也會分配到一顆橘子,而我實在也沒有把握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橘子。
幸好,在這活動之中還有四個學生能找出自己的橘子--仲瑄找到了他的「圓圓」,他是第一個找出自己橘子的人;我笑著說:「『圓圓』是讓吳三桂神魂顛倒的明末清初的大美女,今天晚上,你可以帶她回去睡覺了!」,全班一陣嘩笑之後,高瘦的嘉哲找到了他的「典典」(點點),他摸出來他的「典典」--枝蒂的連接處是十二顆橘子中最高昂的;婷心也找出了她的「小疤」,她就是那個把橘子放在外套裡面說要給他溫暖的人,她還知道那顆橘子身上特殊的疤痕位置,所以給自己的橘子「小疤」這個名字;還有遵凱找出了他的「憨兒」,從拿到橘子的那刻開始,他的橘子撞牆了好幾十回,他摸遍了那堆橘子--找出觸感「最柔軟」的「憨兒」(在後來交給我的文章中,他寫說「憨兒」遭受了他的「家暴」)。
在學生們正式下筆之前,我們對認識一顆橘子做了一些討論:我們可以動用什麼感官去貼近一顆橘子?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底下便是學生在這次作文活動中的一些字句摘錄:
「橘子的皮膚顏色,綠中帶黃,黃中帶綠,腰身下方還有一小塊的咖啡斑點,我想應該是他在成長時,一次不小心的碰撞而造成的『瘀青』吧!」∕∕「之後,我開始跟橘子玩,先把他當一顆棒球,想把他丟出去,但想到等會兒還要吃,所以打消了這個唸頭。我再把他當成一顆綠色的小太陽,雖然他不會發光,也不會自己旋轉,但是我們還是玩得很快樂。」--簡葳
「從小到大,這是我第一次這麼細微地觀察橘子,平常都只是剝開來吃而已,這次活動讓我感覺真新鮮;更知道要用各種感官去接近萬物,用心去跟陌生的事物培養感情。」--何嘉哲
「橘皮上有許多斑點,靠近底坐上有一道疤痕,皮色由深綠逐漸變黃,看起來有點像人的臉,而那些點點就是青春痘。」∕∕「用雙手撫摸這顆橘子,冰冰涼涼的,手感是軟中帶硬、硬中又有彈性;橘子形狀飽滿光滑,只可惜有點冰冷,不過,沒關係,我用外套幫他取暖,讓他感受我對這個朋友的關愛。」∕∕「這堂課讓我學到,要深刻認識一樣事物必須動用各種感覺,平時不注意的事情,指要我們用心就能有不一樣的收穫與體會。」--鄭婷心
「和『圓圓』相處的這段時間,讓我認識她不少,只可惜,她只是一顆水果,可以繼續留在世上的時日不多了;我打算把她吃掉,發揮她的功用,才不會浪費她的生命與價值,但我要散佈她的種子,把她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每顆橘子看似差不多,但是當我們用心和他們相處,便會發現每一顆橘子的獨特之處;當我們在人生路上遇到一個人也可以像握在手中的那顆橘子一樣!」--邱仲瑄
「要深入各種人、事、物,我們必須努力從各種角度了解他。」--邱厚允
「一顆不起眼的橘子,運用各種感覺,我們就會更深入地了解他。」
--林裕翔
「看著桌上的橘子,實在不太清楚『培養感情』的意思,我只知道橘子的作用是被吃掉,突然要用一種不一樣的態度去面對他,不知如何做起……我知道,這堂作文課是要我們了解:認真運用各種感覺去貼近一件事物。」--陳冠霖
「老師才剛把橘子放在桌上,我就看定了要選哪一顆,因為那堆橘子中就只有那顆,感覺好像在對我微笑。」∕∕「給了他名字之後,我心裡彷彿聽見他默默地說:『這名字真好聽!謝謝你!』他的這句話更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於是我就大膽地把名字刻在他的身上。」∕∕「課堂進行到最後時,突然,我聽見他說:『把我吃的吧!我的果肉可以讓你更成長!』雖然難以置信,但那句話卻不停在我心中迴響,禁不住誘惑,我小心翼翼地剝開他的綠皮,雖然沒有聽見慘叫,但他的臉好像已經變得乾癟而不再翠綠了……他犧牲了他的身體,使我享受了他的美味,雖然已經不存在了,但我知道他已經跟我『融為一體』了。」--林奇蔚
「大家拿到橘子時,有些人拿筆在上面做記號,有些人觀察他的形狀,也有些人將橘子當成仇人,一直折磨他,難道他與人做朋友也是這樣嗎?」∕∕「這堂課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每一件事物都要用心去觀察。」--沒有分到橘子的小光。
一堂作文課下來,我們從上面的摘錄,看到了學生們的各種觀察、推測與想像,甚至物我合一的「同體感」、與人生哲理發現的「同理心」,收穫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我們要認識一顆橘子,除了透過嘴巴的途徑之外,眼睛當然是最重要的認知器官,如果眼睛矇蔽起來了呢?聽覺可以知道橘子嗎?橘子會不會說話?在掌心的撫觸與溫暖之中,橘子會雀躍不已嗎?橘子有他們的味道,而在黑暗無光的地方,我們可以在一堆橘子之中準確地找出自己的橘子嗎?
透過各種感官活動的進行,最後,我們必然會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那就是:「心覺」。
記敘文要寫好,「感覺摹寫」必不可少,那是讓文章內容具體的要素,但一篇文章最能感動人的還是那抽象、美好的感情;在所有的感官退位之後,只有我們的心,才可以指認出那一顆跟我們建立過感情的橘子。
從感覺進入到感情,從感情再深入到感悟,那便是一種哲思提煉。
從「感物」入,到「感悟」出,寫起文章來,自然高雅不俗,用心多去感受體會,感情是無所不在的,而生命也因為我們的用心,顯得更加的寬廣開闊了。
「一顆橘子」要寫出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有什麼困難?
我的學生在一堂不到半小時的課中都學到、做到了!
聽說聞名世界的建築--澳洲的「雪梨歌劇院」,設計師伍重就是在剝橘子時從錯落層疊的橘子瓣得到建築的靈感。
「十三顆橘子」的文學之旅,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可以找出自己的橘子,還能為橘子留下這麼些文字紀錄,真是讓人欣喜--或許也可以間接證明:「人和橘子是可以培養感情的!」而讓我更訝異的是--我的學生們沒有當場「拂袖而去」,並且還能陪我演戲--跟一顆橘子認真地「培養感情」,證明他們多少還是有一些「文學細胞」的,誰說「文學」不可教呢?只要給孩子們一些生長激素,文學的根苗還是會在向陽處欣欣向榮的。
是的,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對待一顆橘子?」
多年以後,我的作文班學生長大了,他們將會成為另一批孩子的父母親,他們或許忘了跟我學過什麼作文方法與技巧,但當他們在吃橘子或者在教他們的孩子寫作文時,如果他們還記得紀小樣老師的「那顆橘子」,不管置身何處,我都會在遠方,點頭微笑!
文章定位:
人氣(1,301) | 回應(10)| 推薦 (
2)|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