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rex_chiang/1/124632777031)
這篇是和一位歸化美籍台灣朋友聊天的心得,他對歐洲和美國的歷史比我清楚多了,因此以下主要觀點的原創性是來自我朋友,當然我是同意他的看法才寫下這篇文章,當做拋磚引玉的話題,讓大家也思考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我提的問題是,為什麼十八世紀的歐洲能很成功的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而中國走上現代化和民主化的道路卻是如此的艱辛與漫長呢?從結果來論成敗,歐洲分裂成各國的情況以現在來看是對的,歐洲雖有大國小國強國弱國之分,但總體來看歐洲非常不錯;而一直強調統一的中國卻比歐洲差,弱,窮,這是為什麼呢?別忘了,歐洲大陸上還打過二次世界大戰!
之前我就一直反對中國導演張藝謀拍“英雄”的所要表現的主題,即強調中國統一的正確性與重要性,而現實生活恰恰好和電影相反,現實生活中證明統一的中國不如分裂的歐洲各國!這裡比較的標準是以“人民”的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富裕為基準,而非一個國家權利集中程度與武力強大與否。
中國主張統一的理論是統一後比較不會有戰爭,以此來看,歐洲打了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只參加了一次世界大戰,似乎頗有道理…但中國在清朝時被列強包括日本欺負的多慘?而且中國的歷史除了元朝建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帝國以外,有那一個朝代沒有與鄰國土地接壤?也不是所有鄰國都稱臣,清朝打過緬甸喔!所以中國所謂的統一範圍到底在哪裡?照古代標準,只要陸地有接壤的就必須統一,否則就永遠有戰爭。以現在科技導彈可以無遠弗界的標準來看,中國只有統一世界了,不然中國和全世界各國那能睡的安穩呢?依此道理和邏輯,那麼日本侵華時的藉口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說起來也很道理,應該支持日本侵華囉?
所以統不統一從來就不是會不會發生戰爭的原因,會發生戰爭的原因只是一個強盛的國家不實行王道主義(濟弱扶傾維護和平),而採取霸道主義(消滅鄰國一統天下)而已!當弱國小國擁有過多的資源時是最最危險的!一如台灣和科威特一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戰爭總是由霸道的強權國家向資源豐富或有戰略價值的弱小鄰國發起而開始的,根本與統一就能減少戰爭走向長久和平無關。這種鬼話不過是強權國家的藉口,和日本帝國主義高喊的大東亞共榮圈有何不同!
而且事實上中國的清朝已經就是統一了,難道就沒有戰爭了嗎?積弱的清朝還不是被列強侵略的體無完膚?難道以後中國強盛後也必須統一世界,這樣世界才會有永久的和平?中國統一世界唯一的好處是…人人學中文,以後不必學英文了!統一統一,統一之前就必先殺戮!除掉異議份子啊!但一個殺戮的政權能統一多久?看看秦朝,元朝,二戰的日德義三國…況且為什麼大家不能有多元化的價值觀?必須只聽從當權者主政者的一元化思想?中國一直無法現代化和民主化就是思想不夠自由和開放,無法容納多元化的意見和思想所致啊!
朋友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唉,人真還是得多學學歷史。正確的學習歷史,必須是了解影響歷史發生的各種事件的前因後果及其影響,而不是只背誦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這是沒營養沒意義的歷史讀法。朋友認為促成歐洲現代化的原因是歐洲,包括亞洲的日本其皇室與貴族都是採取“世襲制”,而中國除了帝王之位仍採取“世襲制”而一般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卻是採取“分田制”。
“世襲制”就是不管你生幾個兒子,只有一個兒子(通常是長子)能繼承家業,其餘的兒女最多給點財產,其他就什麼都沒有了!而“分田制”是不管你有幾個兒子(中國古代女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基本上是採公平主義把財產予以平均分配所有的兒子的。所以中國有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因為中國人認為多子多孫多福氣,而子孫一多田產分到第三代後,就沒有田可分,家道自然就中落了。
加上一般中國這些分到田產的公子哥兒有出息的沒幾個,因為從小都被不良的中式家庭教育給寵壞慣壞揮霍慣了,從小就不用學賺錢只懂花錢,更不會理財,不當敗家子的算是祖上有德了。好一點的富家子弟就去讀書、考試、然後當官,但也不一定能當好官,想當好官也未必有治理的能力…因為論語是一本哲學思想的書而不是一部實際可應用的工具書,熟讀論語未必能治國。
由於本版的主題是“中國尋奇”,所以要插一段和主題有關和本文也有關的介紹。我在電視看過一個介紹苗族特殊村落的節目,中國這類節目做的很不錯,有空可多看看增廣見聞。這個苗族村落與其他苗族或漢族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觀念,他們認為漢族所說的“多子多孫多福氣”根本就是錯的,“多子多孫多盜賊”才對!因為子孫一多而田地卻無法增加,不斷多出來的子孫會因為沒田可種沒飯可吃,自然而然就會淪為盜賊了!
真是精闢啊!一語道穿中國問題之所在。所以這個苗族村落自古就歃血為盟一起發過誓,每家每戶只能生二個,而且必須是一男一女,決不能多生!彼此聯姻,嫁娶時互贈子女土地,所以世世代代人口差不多,每家每戶的田產也都不會少跟原來一樣多,因此能永遠的耕者有其田,家家戶戶豐衣足食。漢族傳統錯誤的想法真是害人不淺啊!不過漢族人多有個好處,就是容易融和不同的民族,漢化不同的民族,這是人口數量的一種優勢。但人一直增加而地相對就越少的問題卻一直無法解決,導致中國農民至今仍生活在貧困中。
中國的人口專家曾研究過這個苗族小村落,驚訝的發現自有記錄記載以來,此地區的人口幾乎維持在一個定數而沒有增減,更驚人的是該村落的男女比率也一直保持不變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這個苗族村落有一種保證生男生女的神奇藥方,由於每家都必須是生一男一女,所以必須用這種藥方控制生男生女!夠神奇了吧!而且娶媳婦和嫁女兒都一樣,雙方家長給男孩或女孩同樣大小的田地,所以堪稱是絕隊的門當戶對,雙方一點都不吃虧,田地永遠只是交換地方而已,總面積從來就不會增多或減少,妙吧!因此這個苗族小村落一直是當地諸多苗寨中最富裕的一個村落!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rex_chiang/1/124632777045)
歐洲能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思想開放,有點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思想百花齊放。那麼,為什麼歐洲思想能自由能開放呢?由於歐洲很多的貴族本身沒有繼承世襲爵位和領土的資格,所以這些受過良好教育有知識、生活又算的上富裕的貴族只能把精力放在科學,哲學,藝術等等各種不同領域上,以期揚名當代甚至流芳千古!
當時歐洲的農民日子應該也不好過,辛辛苦苦種田可能都快吃不飽了,那有什麼時間受教育?其實根本也沒什麼機會受教育,吃飯都成問題的情況下,更沒有什麼精力去鑽研這些學問或藝術了。而貴族不用種田,靠向農民收租就可以輕鬆過日子,所以當然在有錢又有閒還受過教育的情況下有條件能去做學問。有些貴族本身也許沒什麼能力,但是他們可以贊助和支持各種學問研究和藝術發展,甚至是出資贊助哥倫布去發現美洲!“世襲制”的結果反而成為促成歐洲文明大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
反觀同時代的中國,由於只注重當官之路的科舉考試,因此只偏重文學和哲學一道,非常不重視自然和社會科學(古中國稱西方科技為奇技淫巧,雕蟲小技…)或藝術(當時沒有相機,各種物體人體的解剖圖需要工筆細畫!這是藝術對人類貢獻的一個小例子)發展;中國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這裡的“書”卻只限於與“科舉”有關的才算是“書”,其他的都不算正統有用的“書”。
所以當時的中國人才都往“讀書從政”的窄門裡擠。在古中國裡把職業分為“士農工商”,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是最高的,農夫因為勞苦種地養四民,所以地位也高…但實則中國農民地為從未高過!中國的社會根本也從來沒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官才能光宗耀祖!
當時日本和歐洲的貴族世襲制度比較像,不只是貴族是世襲,一般百姓連職業都是世襲,傳統上都是子承父業克紹箕裘。因為沒有類似中國科舉考試的公平制度,所以歐洲和日本的人才反而能均勻的分散在各行各業裡,一但開始現代化時,各行各業裡的頂尖人才都能透過學習而快速的現代化,從而使整個國家在各個方面都能快速的現代化!
當時中國清朝,就算派了不少留學生出國學習,也還是不注重科學和藝術方面學習,更別說有關“商業化”、“工業化”和“制度化管理”方面的學習;中國在各個領域的人才實在太少,才會造成中國現代化的落後。中國總想西學中用,抄捷徑而不願意老老實實紮紮實實的科學學透,只知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只求能應用卻不求甚解。反觀日本,當時是全面西化,從頭到尾每一項都仔仔細細學習、吸收、消化後,全盤了解後再轉化為最適合日本和符合日本國情知識。中國只不過學個一知半解和皮毛而已。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比歐洲和日本的貴族世襲制度好很多,至少中國讓平民百姓有機會從政參政,只要努力就能“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平步青雲;不像世襲制度造成“永世不得翻身”的不平等階級社會,任何人有再大的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好的出身也沒用。歐洲和日本雖然是處在相對落後的世襲制度,但反而使人才能在各個領域中發展,能在各自的領域上各領風騷,各創一片天,從這一點不同所發展出來的不同結果倒是很有意思。
但由於中國人以當官為榮,所以造成人才都往政治方向發展,而選拔當官的人才標準又只重文學和哲學(到後來的八股文更是連文學都稱不上了),使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落後,不利於中國政治思想和制度進步與發展!或者可能如同厚黑學所說的,由於儒家提倡尊王,於是帝王提倡儒家罷黜其他的諸子百家思想,走向思想一元化的思想鉗制,儒家與帝王互相吹捧,使中國的哲學思想只剩下儒道釋三派,而後二派都是出世思想,無法激起民主主義。儒家沒有錯,但帝王獨尊儒家卻害慘中國了!
很久以前讀過天下雜誌出版的的書叫“發現台灣”,書裡細節記不清了,但裡面提到古中國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套好的稅賦制度,財政制度等,更別論現代的企業管理或非營利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及慈善基金會等)的管理理論與制度了。宋朝的地方官俸祿少到不足以養家活口,你說連當官的都混不下去了還能不貪嗎?清朝的官則要一級一級的往上交錢送錢,不然官位就難保,這樣的環境你說地方官能不貪嗎?欠缺完善的稅收和財政制度,自然就很容易成為貪腐的溫床!所以一個國家不能只重視文學或哲學,想要經世濟民、治國平天下更要靠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基礎,以及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社會風氣!
說到底,歐洲和美國經過不斷的摸索,他們試圖在建立一種適合人類和平共存、共同生活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一種大家都可以安居樂業、平等自由,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這已經是歐洲和美國的一種共識,一種價值觀;而中國或者台灣某些人,則還在做著“統一偉大中國”的夢;到底是人民安居樂業幸福重要,還是“千秋萬載,一統江湖”重要?中國人老是看清,只好永遠在苦難裡輪迴了。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rex_chiang/1/12463277707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