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投資生意會失敗的,首推「中外合資」企業然後專做內銷生意,也就是說由台灣人和中國人共同出錢合資開工廠,然後做內銷市場的生意...這是最白癡的事!!原料、生產技術、市場都不控制在自己手上,難道不是有意想讓人設局坑你嗎?一般大陸人只要有機會,根本不會講道義的!出事的台商以這種模式被坑是最經典的!!...但要怪誰?古人早說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這句話在中國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件事上都有用,而且非常有用!請切記再三啊!!
中外合資做外銷生意被坑的,最經典的是台商和河北石家庄政府合資生產「醫療用橡膠手套」,結果石家庄官方的合資方利用賠錢的超低價,不僅把這個產業的其他台商都幹掉了,也把自己的工廠賠光賠倒了,這個死台商害死其他台商同業, 自己也賠錢買單回台灣了...
然後石家庄官股代表人 (也是個大官) 再以私人名義買下這家「虧損」、「資不抵債」的公司,因為對手都死光了,他個人一接手立刻調漲價格然後開始大賺其錢...連共產黨也被這個官員給坑了!但起碼共產黨政府還賺到稅收,台灣這個死白癡台商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小利,免費教對手技術,奉送對手資本,還附贈市場和客戶給對手...這些客戶都是日商!您知道日商多難搞嗎?能和日商做生意可不簡單啊!!這死傢伙搞死自己就算了,又坑殺了其他台商同行,弄沒了台灣整個產業,真是名符其實害人害己的奸商!!不過話說回來,台灣的產業真的要升級啊, 不然以後就被中國追過,會沒飯吃的!!
第二類失敗案例大多是由於台商自己私生活不檢點,包二奶夜夜笙歌狂歡,第二天上班無精打采,不認真經營;公司重用的都是二奶的親朋好友,人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搞的公司烏煙瘴氣,員工憤恨不平,那公司還會有錢途嗎?
其實在中國經營比在台灣經營辛苦,只能比台灣更用心經營,根本不可能天天吃喝玩樂;想想看全世界五百強的公司都在中國設廠了,台灣在哪幾個行業能稱的上世界第一,能和世界級的公司競爭嗎?往下比,中國大陸的私人企業,成本遠比台商更低廉,可以逃漏稅,不必管環保問題,還有各種人脈關係可運用,所以如果做內銷工業性產品的市場,台商是非常沒有優勢的!只能拼技術比管理,這二點是台商目前僅有的一點點優勢,所以能不認真經營嗎?不認真經營能活的下去嗎?台商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又能領先多久呢?再不加油,被中國人超越的話, 就不要怪政府!!只有不爭氣的企業,沒有不爭氣的政府!!
第三類失敗案例是台商本身水準不夠所致,這類台商不亂搞,也非常兢兢業業工作,但由於可能是「黑手」出身的老闆,當老闆之後沒有再繼續學習和進修,中小企業人才也比較不足,所以沒辦法跟上大陸的各種變化,然後找出生存之道。
舉個例子,我見過一個在中國十幾年,個性很直,典型高雄操閩南口音的台商,他剛到中國時,很認同中國,覺得兩岸一家親,對中國有一些自以為是的美好幻想...結果他攪盡腦汁的新產品被中國的大企業仿冒,他很生氣的說,對方連改都沒改,尺寸大小款式材質都一模一樣,他去告對方侵犯智慧財產權還敗訴!從此開始覺醒了,兩岸中國人還是不太一樣的!!
上述的案例乍看之下是「司法不公」,不是台商本身水準不夠吧?那就是這個台商本身白癡啊!白癡的人可不可以說他「水準不夠」呢?中國每年在各地有各種的產品展銷會,比方說有名的「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有台商就告訴我,千萬別把新產品拿到產銷會上,展期還沒結束,你的仿冒品已經在廣交會上接訂單了!連這點「常識」都沒有的台商,怎能在中國生存呢?還怪中國的司法不公?難道沒聽說過中國的法律有「地方保護主義」嗎?就算打贏官司也不一定拿到錢!這麼「純潔善良」的台商在中國也能生存的話,還有什麼台商會賠錢?這種人在中國經商沒賠是「老天沒眼」,沒天理!!中國的錢哪有那麼好賺的?!
很多台灣中小企業的台商到中國經商,不懂中國的法律,雖然中國的法律在執行層面有很多問題,但既然頭頂中國的青天,腳踏中國的土地,就應該去了解和遵守中國的法律,就算要鑽法律漏洞或「擦邊球」(中國術語,指法律灰色的模糊地帶,是法律的空白地帶) 也必須先了解法律。
其次是了解中國各地的風土民情,做人做事的習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但很多中小企業的台商不學中國法律,出事就花錢消災,問題是你違法的事實從沒消滅,那天換個官員你豈不是又得破財消災?甚至是整間公司得白白送人?加上不懂中國人的想法,不會管理中國人,難怪會被中國的股東、員工、供應商、客戶欺詐...你說,這樣的台商不賠錢,還有誰應該賠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