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3 15:23:04| 人氣2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樹沉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樹,看見了久違的陽光,在惡夢般漫長的雨夜之後,醒來。

約略早上九時,沿著仁愛路向東步行。一輛輛公車、汽車、機車與我逆向駛過,順著單向車流往西邊去。原本預期這條台北市的交通幹道會車水馬龍,在繁忙的機械移動中製造都市慣有的喧囂。不知道是通勤時間已過,還是時辰尚早,這時的仁愛路居然車陣鬆散、行人寥寥。漫遊其中,感覺舒緩和寧靜。

踩踏在寬闊的行人道上,鞋底發出清脆的聲響。一爿爿鐵門未啟的商店與我擦肩,傢俱行、餐廳、咖啡店、書店,不打烊的加油站、便利商店。這樣的行走是安靜的,宛如世界只有我,和幾聲遠近莫辨的鳥啼。我開始思索這條路的魔力何在。經過記憶的反芻比對,原來仁愛路的獨特,在於其綿延數公里的行道樹林。

種植在路面之上樹林,分三排層次,把車道隔成四條動線,它們個自分離卻又遠近連成一塊。微風徐徐,綠葉成群搖曳,彷彿排演歌劇《阿依達》中盛大的舞蹈場面。從樹底向上仰望,破碎的陽光從樹梢篩落地面,光影錯落斑駁,令人有浮潛於熱帶海洋的迷離錯覺。

人類是矛盾的生物,行道樹是矛盾的存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結束田園生活,擠進水泥鋼筋圍建的狹小空間裡。都市化的過程中,人類無法忘情大自然的美麗,把一株株的樹移植過來,望梅止渴。行道樹,是人類鄉愁的產物。原本應該悠然於山野的生命,成了異鄉人般的存在,錯置在城市裡。

日本學者瀧光夫在作品《建築與綠》中說,樹木並列的主要街道,有足夠的綠呈現於眼前,令人感到神清氣爽。

其實,行道樹對於城市的貢獻,絕不僅於美化市容而已。

以科學的角度而言,樹木在光合作用中,釋放氧氣、芬多精,提升「空氣品質」,同時吸收光能以減少輻射熱生成,涼爽氣溫。另外,葉片內的葉綠素、葉黃素、花青素、葫蘿蔔素等物質,會隨環境調整葉色,達到增強綠、藍光,減弱紅、黃光的效果,在視覺上對人們產生「安定情緒」的作用。此外,樹葉還有「降低噪音」的功能,減輕我們聽覺的負擔,減少因噪音折磨而導致精神耗弱的發生率。

生態圈裡面的植物,有原生種和外來種之分。但是對於一座城市,這樣的劃分顯得毫無意義。每株都是外來客,不論移植或種植,只有先來後到的差別。一旦落土,就生根發芽,融入城市生態,為此生命共同體貢獻己力。先來的,有必要標榜自己的血統,作為認同或認異的限界,排擠後到的嗎?分化族群的概念,可能讓以和諧為貴的行道樹匪夷所思吧!

總統大選後政界嘈嚷紛擾,終於有人對「愛台灣」的無敵口號提出檢討。愛,用說的?愛,對特定族群?愛,是與不愛角力的二元對立?多少寶貴的心靈資源,在愛的論戰中持續消耗,一如人類對自然的濫墾,唯不見愛的作為!

樹,懶得去管愛與不愛的嘴皮大戰,一逕在污濁的空氣裡,吐納著芬多精,沉默而優雅。

台長: JR
人氣(2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過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旅人】不滅的香燈─白沙屯媽祖至北港進香之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