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24 17:50:12| 人氣1,057|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柔克剛,弱勝強,鬻熊締造了楚國(華中勢力崛起 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共有十二集,楚國的故事比金庸還精彩唷。。。


  講到那個光燦燦的古中國,哪有什麼疑問呢?當然是從華北(黃河流域)發源、以華北為中心啦!這叫「北方中心論」或「中原中心論」。至於華中(長江流域)究竟是怎麼回事,又有誰在乎呢?

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唷,其實中華古文明有幾個源頭。在舊石器時代,炎黃集團(華夏民族)在黃河中上游發展,黃河下游有少昊太昊集團(東夷),而長江中下游有南蠻集團。這三個部落集團同時發展,都創造了原始的農業文化。


★ 本是同根生

  華夏和少昊太昊集團「本是同根生」,全都是黃帝的後人,但他們之間並沒有和平。商朝既然國力鼎盛,就砲火全開,向東方攻擊黃河下游(河南和山東)的兄弟部落,那裡是雨水充沛的黃金地帶啊!雙方實力懸殊,黃河下游的部落紛紛走避。

華夏族接收黃河下游,吸納了當地的部落,建立統一黃河流域的王朝,並且分封了諸夏──許多國中的小國。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他們對自己實在是滿意啊。從周朝中葉開始,諸夏忘掉禮制的內涵(用上帝的大道來治理國家,讓百姓安心過日子),只固守禮制的形式,變得很自我中心。

他們不再敬天畏人了,認為自己是「中原」,而周遭的土著部落沒有實行禮制,所以全都是野蠻人。這些「蠻夷」住在「化外之邦」,分為東夷、西戎、北狄和南蠻(荊蠻、苗蠻)。其實南蠻並不野蠻,他們創造了大溪、屈家嶺和石家河文化。但是諸夏哪有心情去瞭解這些呢?

「周朝」在中原誕生的時候,「楚國」也在華中誕生了。那八百年,楚人在周朝的壓力下,拿出「開放」和「自強不息」,創造了比周朝更富強的一個大國、更驚豔的一個文化。

在周朝,神州大地上主要只有兩個民族和文化系統:

﹡黃河流域有「中原文化」,又叫「華夏文化」。在此說明一下,廣義的「中原」指黃河流域,狹義的「中原」以河南為主,是黃河流域的政經中心。

﹡長江流域的各族當中,中游的楚國(湖北為主)最強大,有「荊楚文化」(又叫「南方文化」)。

八百年以後,秦國在西邊崛起。這個新興勢力真強,把周朝和楚國都消滅了。屈原殉國,楚人不是普通的傷痛啊,他們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短短十五年以後,這個誓言應驗了,楚人把秦朝終結,建立漢朝。為什麼叫「漢朝」呢?楚人是從江漢流域(湖北)發跡的。


★ 遷到深山莽林

  想聽聽「楚」的故事嗎?有一支祝融部落,直系祖先是黃帝時代發明擊石取火的火官祝融(即黎)。他們住在河南,屬於東方(黃河下游)部落,與商朝長期對峙,吸收了先進的商文化。幾次被屠殺以後,發現商朝太強了,決定去南方避避鋒頭。

在商朝末年,整個部落一齊往南走,抵達睢山和荊山之間的丹陽(湖北西部),應該夠遠、夠偏僻,能避開商的鋒芒了。進入這個陌生而險惡的環境,一般人真會喪志啊!但是這些祝融後人(現在根據地名叫「楚族」了)沒有怨嘆。他們披荊斬棘,與大自然和猛獸拼鬥,並且與當地的少數民族九黎、三苗來往,吸收他們的文化。

一邊吸收華夏(中原)文化,一邊吸收土著文化,再加上楚人的創新,「荊楚文化」逐漸形成了。這種文化非常有特色,既不是夏也不是夷,又有各方面的長處。

舉個例子,商的陶器文化傳入江漢地區(湖北),但當地已經有先進的陶器製作技術了,應該怎樣取捨呢?沒問題,同時學習夏夷兩邊的技藝,吸收兩邊的特色,創造出「楚式陶器」。


★ 決策正確,締造楚國

  商朝末年,楚族的部落酋長鬻熊發現紂王暴虐到不行,而周勢力(姬昌)正在招聘賢能的人和戰士,準備討伐紂王。他率族去投靠姬昌(周文王)。姬昌說真可惜啊,你已經九十高齡了。鬻熊回答,如果需要打獵的人,我確實太老了;如果需要制訂策略辦理國事的人,那我還年輕呢。

周文王就請他當老師,指教國事。鬻熊建議用仁德讓天下歸心,用法繩來約束大家。建立國家以後,趕緊修文息武吧,認真地教化萬民,振興各種行業。這樣國家就會平靜,百姓就能過安舒的日子。

楚族參與滅商的戰爭,建下汗馬功勞,應該酬勞他們。周文王把楚族分封在「睢山和荊山之間」的地區,也就是承認他們實際上擁有那片蠻荒之地。


★ 柔克剛,弱勝強

  鬻熊實在是「決策正確」啊!得到中原政權的承認。楚人把祝融(在華北衍生這群人)和鬻熊(在華中建立楚國)都當成直系祖先,這是有道理的。鬻熊有大智慧,他的思想開放而自強不息,不僅為楚國打下基礎,後來也發展成道家學說。華中的道家學說,與華北的孔孟學說互相輝映,合稱「北儒南道」。

後人記錄他的話,編成《鬻子》。在宇宙觀這方面,這本書提出樸素的「宇宙生成」觀點:天地形成以後,大道就傳遞下來了。
「天地辟而萬物生,萬物生而人為政焉。」
「有天然後有地,有地然後有別,有別然後有義,有義然後有教,有教然後有道,有道然後有理,有理然後有數。」
「日有冥,有旦,有晝,有夜,然後以為數。月一盈,一虧,有合,有離,以數紀。」

宇宙天地不停地運轉(「運轉無已,天地密移」);萬物也是這樣起起伏伏的,在這裡消就在那裡長,在這裡成功就在那裡吃虧(「故物損於彼者盈于此,成於此者虧於彼」)。這些循環,又有誰能發覺呢(「疇覺之哉」)?
「運轉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故物損於彼者盈于此,成於此者虧於彼。損盈成虧,隨生隨死。往來相接,間不可省,疇覺之哉?」

天地萬物有消有長,人際關係也是這樣的。「柔克剛,弱勝強」,用某些溫和的手段,看起來有點軟弱,卻能達到「讓國家剛強」的目標。譬如說在國家弱小、環境險惡的時候,應該對周朝臣服,替自己爭取一些時間。

將來國家強盛了,與其對鄰國「威懾」,還不如「友好合作」。聖王當政,絕對不會輕易用兵,那戰士的傷亡就能減到最低,大地就不會被戰火摧殘,百姓也就不容易挨餓受凍了。


★ 人才的磁吸場

  光是手段柔和還不夠。在「以柔克剛」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地累積實力,國家才會漸漸從柔弱轉化到強盛。

怎樣累積實力呢?光有英明的君王還不夠,必須有賢人輔佐,君臣同心協力,積極地治理國家,才能累積實力,達到「讓國家強盛」的目標。所以說聖人主政的時代,賢人再多也不夠用;王道衰微的時候,賢士再少也顯得擁擠不堪。

至於執行細節嘛,鬻熊主張用「王道」來治理天下──國君拿出「禮節」,尊重並任用賢能的人;臣子拿出「道義」,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勇敢地規勸國君。
「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累積實力)於柔必剛,積于弱必強。觀其所積(有沒有累積實力),以知禍福之鄉。」

楚國被鬻熊思想影響,只要看到一個人才,無論他是貴族、前朝的老臣或外地來的客人,都同樣地尊重。

有一次蔡侯在楚營放聲大罵,文王氣壞了,想下令殺他。大臣鬻拳勸文王,既然想稱霸,就應該釋放蔡侯,結成盟友,否則各小國都會唇亡齒寒,甚至會聯手抵抗,那楚國就沒戲唱了。

文王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啦,但是蔡侯太囂張,所以還是要終結他。鬻拳沒辦法了,衝到文王座前,拔出劍大聲說,就算要與陛下一齊死,也不忍心看到楚國失去盟友。這下子文王終於聽進去了,鬻拳砍掉自己的腳來謝罪,文王卻獎勵他並且責備自己。

楚國真是個開放的環境啊!只要能直言勸諫,不問方式和動機,一概當成「忠臣」,所以代代都有直言極諫的臣子,而且到處都受尊敬。春秋時期「唯楚有才」,所有人才都跑到楚國去發揮了。

台長: 魏筱玉
人氣(1,057)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羯希錄
的確,湖北,古荊州地,武昌即古楚國,南岳峻極五溪交錯道通九省亦為天下之中土。領十府八州六十縣。
試譯筱玉之文:
自羲農,至黄帝,號三皇,居上世。
從混沌初開乾坤定位之後,初出盤谷氏。盤谷氏之後則有太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太古三皇,弟兄共三十二人,並盤谷氏總共三十三人。三皇生太古之初未有文字之典籍。其年數始末根由難以稽昔。所以史書綱鑑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
伏羲氏,風姓,號太昊。神農氏,姜姓,號炎帝。黄帝,有熊氏,姓公孫,又姬姓,又名軒轅,諸侯尊為天子。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徹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始春私,終戰國,五覇強,七雄出。
楚,芋姓,顓頊之後為高辛火正,曰祝融。其後鬻熊為周文武師。武王得鬻熊曾孫鬻繹,封於丹陽為楚國,今湖北荊州府。後都郢中,今南陽府。傳四十四世,自武王三十九年入春秋,至哀王為秦始皇所滅。
2006-07-25 05:39:53
筱玉
羯兄這是文言版,給有程度的人看;我寫的是白話版,給我們這些一般大眾看。

以上是個笑話罷了。講真的,現在以色列又去血洗黎巴嫩了,就像當初美國侵略伊拉克,而我們台灣也正在進行不流血的洗劫。

你看這些強權,吃相多難看啊!一邊搶錢,一邊愚民。有些糊塗蟲太糊塗了,真以為「這些壞人也有苦衷」,或者以為「他們的對手更壞」。

所以說,我想寫些大眾版的歷史故事啊。看看先人,找回自己的聰明,就不會被愚弄了。
2006-07-26 00:30:18
試譯筱玉之文?!竟用文言譯白話!!阿羯頭昏昏了,今日要去參加研討會,明天再來。
2006-07-27 05:34:26
試譯筱玉之文?!用文言譯白話,羯真是頭昏昏了!
今天要去研討會明天再來。
2006-07-27 05:36:45
筱玉
沒問題。

1. 聖人也會犯錯.

2. 更何況「翻譯」是把某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所以說「白話」確實是可以翻譯成「文言」的。

羯希錄的個性很開放。光憑這一點,就沒有人願意去挑他的錯啦。
2006-07-27 15:51: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