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在2002年3月寫的。)
3月20日 以賽亞書15~18章
我小時候搬過幾次家,在青潭出生,在新店、永和跟基隆路長大。青潭溪是碧潭溪的上游,而青潭鄉是一片綠色的世界,好水依傍著好山。山谷裡只有幾戶鄰居,其他的屋子都在百尺以外,雞犬不相聞。
後來搬到新店鎮,碧潭清澈見底,一片綠水映襯著吊橋和落日,真是個漂亮的小鎮啊。我們住在小山上的一棟洋房,牆外就是空軍公墓。寫完功課,在花木扶疏的墓園裡玩遊戲,騎在墳墓上吹吹風,或者在小徑上跳跳格子。新店比青潭熱鬧多了,路邊有一排小攤;雖然沒錢去消費,光是路過看看也夠愉快的。
★ 從青潭到竹林
永和畢竟是老台北的邊陲,比新店更現代化。我家住在竹林路,面對遼闊的「竹林廣場」,也就是一大片空曠的草地。這裡應該是竹林幫的發源地吧,但是絕對沒有人會來騷擾居民。政府廉潔,講究奉公守法;現在的台灣人不可能想像得到,當時的社會治安狀況有多麼優良。
每到年節假日,「竹林廣場」就搭起一座臨時舞台。我們不需要出門或買票,坐在二樓的家裡,觀賞了一齣齣的野台歌仔戲;以那樣鑼鼓喧天的陣仗,想忽視它也不太可能。女伴男裝的戰士穿著絢爛的戲服,在舞台上唱戲、翻滾或耍槍弄刀,忙個不停。
上演皮影戲的那些天,想像空間更遼闊了。幾個豪傑的影子,搭配著原始卻迷人的明暗效果,上天下海地跳躍、追逐著。看完戲下雨了,天花板滴滴答答地漏水。沒問題,幾個小孩已經很熟練了,奔到廚房取鍋盆來接水。
「竹林廣場」旁邊是菜市場,跟著媽媽去買菜,偶爾能嚐到香香糯糯的雪糕,簡直是「極品」嘛。永和大戲院站在街對面,雖然不可能進去,但是每天放學路過,總能欣賞看板過過乾癮。後來老師特地帶我去看了兩次「梁祝」呢,頭一遭踏進電影院,跟全場觀眾同聲一哭,真是終身難忘的經驗啊。
四年級結業,萬分捨不得地辭別了校風開放、教學精緻的及人小學,搬進台北市,在基隆路的調查局眷村落腳。不愧是台灣的首善之區,福利社賣香香脆脆的現烤吐司,夾著一層薄薄的果醬。省下零用錢,每週可以熱騰騰的買兩片。
眷村是三層水泥樓房,在大片綠油油的稻田當中鶴立雞群,又配備了抽水馬桶,儼然是一流的社區啊。第一次住樓房,我們幾個小孩不免開始顧盼自雄。
媽媽有個同學移民到美國去,留下電視機送給我們。小小的一台機器,把全家人帶進「多媒體」的領域,讓我們見識到現代社會的新聞、戲劇和運動報導。當時我讀高二,把課文整整齊齊地抄在手掌型的簿子上,連洗澡、走路、搭公車都在背誦,哪捨得花時間去看電視?
半夜,大家睡著了。我站在黑暗裡,靜靜地眺望著客廳裡的電視螢幕,想像著那些閃爍的黑白畫面,以及活潑而戲劇化的配音,天上竟然會掉下來這樣的禮物!肅立致敬一分鐘,帶著滿足的心情去睡覺,明天還要早起賺成就感和獎學金呢。媽媽說的對,成績好才能升大學,到時候就能看電視了。
★ 家鄉在基隆路上
歲月一年又一年地向前奔跑,基隆路上出現呼嘯的車陣,四周的稻田全都變成公寓。閃爍著漂亮的磁磚;灰灰黑黑的水泥眷村老舊了,落後時代的腳步,看起來像座監獄。幾個小孩跨出學校和眷村,全速奔向都市叢林,投入「台灣奇蹟」,展開賺錢的生涯。
搬遷復搬遷,真是漂泊的歲月啊,好不容易在台北安定下來,我再也不打算離開這個家鄉。台大外文系的同學當然不會這麼閉塞啦,他們在歐美各地申請到獎學金,不少人得到博士學位和滿腹的經綸,在國內外大學的系所裡擔綱。
我算是最沒志氣的異類吧,安土重遷。而且朱炎老師說:「你們以為學校最清高嗎?我告訴你們,學校最黑。」我認為他是個坦誠的人,這種情況應該是事實,所以我寧可進入社會去自求多福。
放著能就讀牛津、哈佛的成績不用,窩在台北拒絕深造,同學都覺得很可惜。有一位香港僑生苦勸了幾次,兩個人差點翻臉,我仍然固守著家鄉。所有經驗、回憶和親人都在這裡,所有的夢想都是在這裡編織的,為什麼要跟一切說再見,揮揮手走人呢?
今年,耶穌一再地告訴我,應該去新竹發展,我這顆死硬的頭腦實在是聽不進去。台北的素質、福利、活動和設備,有什麼話說?成功國宅的公園廣場,在台北可是最棒的,我們就住在一個大型的公園裡啊。敦南林蔭大道和復興南路的木棉樹,在國宅的兩側綿延伸展。
隔壁的科技大樓、遠企、新學友書局、圖書館分館和總館都還沒逛夠呢。森林公園在步行可到的距離,動物園就在幾站捷運以外。斯土斯情,怎麼能割捨呢?
★ 整頓大台北(15章)
台北人承受著業績的壓力,極力地追求擴充。他們跟著業績起起伏伏的,不懂得什麼叫正直。
3 求你獻謀略、行公平,使你的影子在午間如黑夜,隱藏被趕散的人,不可顯露逃民。
4 求你容我這被趕散的人和你同居。至於摩押,求你作他的隱密處,脫離滅命者的面。勒索人的歸於無有,毀滅的事止息了,欺壓人的從國中除滅了。
5 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必有一位誠誠實實坐在其上,在大衛帳幕中施行審判,尋求公平,速行公義。
6 我們聽說摩押人驕傲,是極其驕傲,聽說他狂妄、驕傲、忿怒,他誇大的話是虛空的。
8 這枝子長到雅謝,延到曠野,嫩枝向外探出,直探過鹽海。
耶穌計畫在三年之內(二00五年落幕以前)整頓台北,它的力量會很快地萎縮,而信靠耶穌的人都會得救。
9 我要為西比啞的葡萄樹哀哭,與雅謝人哀哭一樣。以利亞啊,我要以眼淚澆灌你,因為有交戰吶喊的聲音,臨到你夏天的果子,並你收割的莊稼。
10 從肥美的園中,奪去了歡喜快樂。在葡萄園裡必無歌唱,也無歡呼的聲音。踹酒的在酒醡中不得踹出酒來,我使他歡呼的聲音止息。
14 ……耶和華說:「三年之內,……摩押的榮耀與他的群眾必被藐視,餘剩的人甚少無幾。」
★ 分公司減肥(17章)
海外分公司都謀求擴充,台北愈來愈虛胖(10~11節)。耶穌會為它減肥(4~6節),分公司虧損了,就會停下「盲目擴充」的腳步,倚靠力量的源頭(7~8節)。
4 到那日,雅各的榮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體必漸瘦弱。
6 其間所剩下的不多,好像人打橄欖樹,在儘上的枝梢上只剩兩三個果子,在多果樹的旁枝上只剩四五個果子.這是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的。
7 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
(「聖者」:耶穌。我們都不聖潔,只有祂才是聖潔的。)
8 他們必不仰望祭壇,就是自己手所築的,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作的……木偶日像。
10-11 因你忘記救你的神,不記念你能力的磐石;所以你栽上佳美的樹秧子,插上異樣的栽子。栽種的日子,你周圍圈上籬笆,又到早晨使你所種的開花。但在愁苦極其傷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飛去了。
★ 在熱天收割(18章)
不要留戀台北,災難的徵兆已經出現了(1~2節)。耶穌會派遣開路先鋒,帶我去新竹科學園區(第3節)。
1-2 唉,古實河外翅膀刷刷響聲之地,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過海。
2 先知說,你們快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裡去。自從開國以來,那民極其可畏,是分地界踐踏人的,他們的地有江河分開。
(新竹一市兩治,電子新貴和老新竹人之間,簡直是涇渭分明。)
3 山上豎立大旗的時候,你們要看。吹角的時候,你們要聽。
新竹的水準,比成功國宅有過之而無不及。氣候溫暖,有雨水和霧氣,適合呼吸系統,污染不是很嚴重,耶穌親自在管理這個地區呢(第4節)。
新竹的環境,跟耶穌設計的地球相當接近。自然環境有完整的食物鏈,動植物互惠(第6節)。資源的耗損比較緩慢,所以環境比較健康,容易生生不息。工作環境注重質化的成果,不重視量化。環境比較活潑,發現贅肉就隨時除掉(第5節)。
如果留在台北,心理可能被扭曲,而且大環境馬上就要惡化了,我也會跟著遭殃。在新竹那個「美麗新世界」,身體很容易保持健康,小孩也會自然地茁壯起來。大家的心理樸實,態度比較誠懇,少了一些扭曲,容易按照耶穌的時間表開花結果(第5節的「收割」)。
4 耶和華對我這樣說,我要安靜,在我的居所觀看。如同日光中的清熱,又如露水的雲霧在收割的熱天。
5 收割之先,花開已謝,花也成了將熟的葡萄。他必用鐮刀削去嫩枝,又砍掉蔓延的枝條。
6 都要撇給山間的鷙鳥和地上的野獸,夏天鷙鳥要宿在其上,冬天野獸都臥在其中。
我會服務那些態度傲慢、內心卻乾渴的新竹人(「高大光滑」的居民)。他們得到好處,不需要替教會拼業績,會自然而愉快地把禮物獻給耶穌。
7 到那時,這高大光滑的民必將禮物奉給萬軍之耶和華。
話是不錯,但是我怎麼捨得這個首善之區?帶著恩慈走在敦南的林蔭大道上,看不見盡頭的樹木,在寬闊的馬路當中連接成一片朦朧的綠意。我的家鄉真是沒話說啊,為什麼要離開呢?
我沈痛地告訴耶穌,我不捨得離開家鄉,即使它變質了也不走。祂是個君子,不想勉強我,所以這件事作罷了。不久以後,台北的環境開始惡化,經濟蕭條,氣候暴熱,地震和颱風襲來,痛苦指數和各種費用高漲,服務和居住的品質卻沒辦法提升,台北不再像過去那麼可愛。
漸漸地,稅金越繳越多,都市管理、基本建設和居住的品質越來越低落。勞健保只收錢,越來越不能分攤醫療費用。警察盯牢汽機車,政府官員盯牢市民,一不小心就得兜著走。大都會的小市民,再也不能期待「美麗新世界」。(2002.03.1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