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1 16:58:16| 人氣31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銅宋朝──亞洲的中樞,不肯捍衛自己(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月25日 但以理書

★ 土地兼併?沒問題!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國家對上千萬戶的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構成統治的基礎。宋朝的情形是絕無僅有的,直到清朝末年推行「自強運動」,工商業的收入才短暫地超越農業稅。由於宋朝的基礎不是小自耕農,所以大膽地實行「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

幾千年以來,中國始終認為「土地兼併」是大害,想盡辦法來處理。「自然經濟」推動一個循環——某個朝代開國,重新分配土地,造就了幾百萬個小自耕農。經過上百年,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上。

國家失去稅源,農民也失去土地,沒辦法過活,就鋌而走險,發動大規模的農民舉事。響應的地區越來越廣,最後一次蔓延到各省,終於把中央政權顛覆。新的王朝成立,重新分配土地。

這個循環,讓大多數的國民都能分配到一點土地,用來養家活口。但是它限制了分工,讓集約經濟和工商業不能發展,把中國的經濟型態牢牢地捆在農業活動裡。更糟的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得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和破壞,才能重新分配土地。

宋朝跳出這個循環。政府順應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干預「土地兼併」。這樣土地能集約化地經營,不到1%的人口佔有全國七成的土地,騰出大量的「剩餘勞動力」。

工商業吸收了農村的勞動力,光是江西上饒的一個銅鉛礦,就雇用了十多萬個礦工,分成日夜兩班開採。社會的整體生產力提高了,景氣一片繁榮。

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發生「圈地運動」,又叫「羊吃人」。英國農民用終身契約或每年續租的方式來租地耕種,貴族強行圈佔這些土地,把它改造成牧場,農民從家園裡被趕出來。圈地持續了三個世紀,英國一半以上的土地變成牧場。農民只好去工廠應徵,接受低廉的工資。

跟英國的「羊吃人」比較,宋朝在時間上超前幾百年,面積又比英國大許多倍,百姓的痛苦輕微得多。

★ 「赤字經濟」,保障社會的發展

對於天災人禍,宋政府用「大量募兵」來應急。中國史上,只有宋朝能長期實行募兵制。某個地方出事了,老百姓沒辦法生存,政府就在那裡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所以宋朝的農民用不著造反。

這種做法製造了「冗兵」。宋朝總人口大約有一億人,在承平時代維持125萬的總兵力,相當於總人口的1.25%,也就是實際需要的幾倍。這些人全是雇傭兵,待遇很合理,軍費和相關的開支簡直是龐大!宋朝的財政支出,是中國史上最高的,連那麼龐大的收入都經常趕不上支出,有些學者甚至說宋朝「積貧」。

公平地講,宋朝負擔軍費固然有點吃力,但是這種支出並不是純粹的軍費開支,也有「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用富人的錢來補貼窮人)的性質。宋政府用現代人的邏輯,為「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業社會」付出代價,甚至不惜用赤字經濟的手段,來保障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高額的支出,爭取到讓人沒話說的結果。宋朝的經濟(尤其是工業和商業)飆速發展,生活水準不是普通的高。在《水滸傳》裡,林沖不過是禁軍的中級軍官,就能拿一千貫錢去買一把好刀,這可是中等家庭十年的收入啊!好刀是戰士的工具,甚至是活命的保障,固然值得大手筆地投資,但是林沖為什麼拿得出這筆鉅款呢?存款充裕,才會有這種等級的消費力。

北宋有個大臣抱怨,世風太奢靡了,連農夫走卒這些勞動者也穿絲製的鞋子。西方學者說,汴梁一個士兵的生活水準,能跟歐洲的君主別苗頭。馬可波羅來自歐洲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到了中國卻感到一陣子眼花撩亂,這根本就是天堂嘛!那時宋朝剛剛滅亡,戰活熄滅不久,景觀還沒復原呢。

馬可波羅這個人是不是存在,他究竟來過中國沒有,這些都有爭議。不過大家公認,《馬可波羅遊記》確實敘述了歐洲商人在中國的感受。

台長: 魏筱玉
人氣(31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君實
「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用富人的錢來補貼窮人)的性質。

對呀!這就是我最近的心得,因為我在路邊開單,幫政府收停車費,幸運的話不被民營化,也可能做到退休,這個工作是對社會有貢獻的!

台北和新加坡差不多大,車子也都超多的,台北人為什麼不多用大眾運輸工具呢?特別是經濟能力欠佳的民眾!車子不是必要的嘛!被收停車費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住鄉下的話,停車就不用錢了啊!台北已經很好了,新加坡車子賣的超貴說。

像我這個無殼蝸牛,頂多用到機車而已,體積小、費用少,住都有問題了,怎可能笨到去買車?
2007-01-07 14:33:49
筱玉
君實好。我也算是機車族。當年替公司跑業務的時候,我全搭taxi呢,因為搭計程車比開車便宜得多也省事多了。

大台北地區窮了,小客車的數量卻沒有銳減,我也很納悶。我猜有幾個原因:

1. 貧富不均,18%的有錢人維持著奢侈的衣食住行。

2. 有些台北人在富有的時候已經養成一些奢侈的習慣,現在雖然窮了,仍然想替自己或公司維持一個面子。

3. 當年有錢的時候買車,現在雖然舊了,還能繼續開幾年。

4. 公家或私人企業的公事車。例如有些教會,就用911捐款採購了不少公事車(他們叫「福音車」),公事和私事都開車去辦,油錢當然也報公帳啦。

5. 離捷運太遠、怕吹風曬太陽、想載送貨品或嬰兒。
2007-01-07 16:59: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