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像一頭小老虎,在楚國河南出生了。小老虎在河南叫「狸兒」,在英語世界叫「leo」。他很有個性,只重視學問,不重視輿論;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而是有個性、有才華並且渴望造福同胞的學者。
★ 李耳:有個性有才華
周朝式微,李耳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史官),看見大道在遠古盛世通行,帶來平靜和富足,幾次向朝廷推銷這個解決方案,沒人聽得懂。李耳非常灰心,但是仍然留在圖書館裡,整理那些珍貴的資料。
魯國的聲勢超越周天子,取走大量的國家藏書。那些應該讓國家強盛的同事,完全不感到羞愧,但總要找個代罪羔羊吧。他們指責圖書館館長,讓他解職回家。幾年之後朝廷清醒過來,又去徵召李耳。他不管這些紛紛擾擾,坦蕩蕩地回到原職。
後來,幾個王位繼承人互相攻擊,周朝更衰弱了。這回沒人找麻煩,但是社會動盪,百姓痛苦,李耳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了。既然沒機會發揮,乾脆自動辭職吧,往秦國(陝西)或塞外走。
李耳的後裔全是小老虎,他們沒有把自己定義為「超人」或「地球救星」;不過既然有過人的熱忱和才幹,必須民胞物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個個在崗位上掏心掏肺甚至付出性命。什麼都不怕,只怕不能向前走(發揮能力)。
為了爭取發揮能力、造福同胞的機會,積極到「彈性嚇人」的地步──現在既然是戰國時代,哪能再當學者呢?應該進入政治軍事產業!這個英雄家族,提著「皮箱」跑遍各國,哪裡有發揮的機會,就義不容辭地衝過去。在山東、山西(晉魏趙)、陝西(秦)、甘肅(秦)之間搬來搬去,無論搬到哪個國家,都立刻申請「綠卡」;反正先秦自由而開放,沒有人會計較居留權或公民身份這種細節。
李耳的後裔有時是晉國、魏國或趙國人,有時又變成秦國人。發揮個性和才華,擔任將軍或宰相、太傅、御史大夫之類的高級官員。
★ 李廣家族:不願意當奴隸
李廣一家子,全都是不怕死的英雄,在漢匈國界上的甘肅天水出生,在硝煙裡成長。拔尖的騎射高手,終身頂著風雪和飛沙,在塞外戰場上拼搏,讓匈奴畏懼。他們照顧部屬,也得到掏心掏肺的擁戴。
既然是英雄,個性當然是有稜有角啦!願意為國家為同胞鞠躬盡瘁、付出生命,卻沒辦法壓抑心裡那份奔放和活潑,變成奴隸。這種風格,哪能在奴才思想盛行的時代生存呢?這家人彷彿被詛咒了,明明是英雄,卻一代比一代慘,看看他們都是些什麼下場吧。
飛將軍李廣
漢朝的工藝水準超前,李廣有創意,懂得揚長避短。他教部隊製造強弩,射程和連射速度超強,得到國際知名度,匈奴部隊聽到「飛將軍」的名號就趕緊走避。這又有什麼用呢?終其一生沒機會與單于正面交鋒,最後武帝私下囑咐衛青把他調走,李廣在悲憤與失望當中自刎。
丞相李蔡
由於戰功輝煌,擔任代理丞相,庭園格局歪歪扭扭的,出入不便,原來是把一部分割讓給隔壁的景帝陵園了。那是陵園的一個小角落,根本沒人走過,既然長年閒置,姑且把它佔用吧,庭園的動線就能順暢些。當時主流建築型態是平房,土地沒有頂搶手,這本來不算什麼。但是李廣自殺之後,有心人趁機去告發,李蔡送交法吏查辦。
到處都是閒置地,但是與皇帝或皇帝墳墓有關的就是聖地,凡人哪能挪用呢?李蔡知道自己死定了,不願意被那些狗腿子羞辱,在開庭前夕自殺。
三個慧星兒子
韓嫣身手矯健,是武帝的男寵,官職是尊貴的上大夫,不斷得到賞賜,富可敵國。他喜歡玩彈珠,是特地用黃金打造的,每天總會遺失十幾顆;誰有機會跟在背後撿彈珠,就能發財。
有一次江都王(武帝的弟弟)在上林苑等候武帝,準備陪他打獵。韓嫣搭著車,率領一百多個騎兵先到達。江都王以為這陣仗一定是武帝吧,立刻在路邊跪下迎接。韓嫣當作沒看見,車隊呼嘯著開走。江都王也沒輒了,只能找母親(皇太后)哭訴。
韓嫣平日不管法規,隨意在皇帝寢宮進進出出,李當戶身為皇帝侍從,早就看不下去了。現在又當眾和武帝嬉戲,舉止蠻放肆的,李當戶實在受夠了,出手痛擊,給他一個教訓。韓嫣被嚇到,趕緊閃人。武帝欣賞這個不怕死的年輕人,想重用他,但李當戶不懂得保護自己,沒多久就像慧星一樣隕落了。
有這樣的哥哥,弟弟應該也不是普通人吧。李當戶死後,武帝打算重用李椒,首先派他去邊境,擔任代郡太守。不久,這個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年輕人也去世了。
碩果僅存的李敢,率領幾十名騎兵,衝進幾萬人的騎兵陣,跟他們玩「鬼抓人」。最後衝出來回報:「匈奴很容易對付!」後來參加攻擊左賢王的戰役,搶到軍旗和戰鼓,並且斬殺了許多敵人,封為關內侯。
李廣不知道「武帝私下交待」那段隱情,恨衛青部署欠公平,用自殺來表示抗議。李敢將衛青打傷,表示抗議。後來霍去病射箭,最有李廣遺風的李敢,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倒在同僚手下。武帝連審判庭也不開,竟然端出「小鹿亂撞」這個糟糕的藉口,讓李敢含恨而死。
兩個英勇的孫子
李敢的兒子李禹又勇敢又強壯,有一次在近距離遇到老虎,來不及射箭,乾脆拔劍把它刺死。在「李陵事件」當中,一個人被坑人政策整到投降,竟然牽連上下三代,這已經比白色恐怖更恐怖了,再怎樣也不該延燒到堂弟。但是虎落平陽,有人趁機誣告,說李禹犯錯了,正要畏罪潛逃、去塞外投靠李陵呢。朝廷沒怎麼偵察,就隨隨便便把他處死了。
李當戶的遺腹子李陵,擔任侍衛頭子(侍中),負責監督建章宮。他與祖父李廣一樣,擅長騎馬射箭並且愛護部屬,鼓勵他們發表意見,因此屬下非常擁戴他。武帝在他身上看到李廣的風範,決定考驗一番,派他率領八百騎兵去匈奴境內打探軍情,順便探測地形。
年輕的李陵帶著八百健兒揚鞭大漠,在敵境馳騁兩千多里,穿過(寧夏)居延海,深入腹地,是多麼意氣風發啊。偵測地形之後,編製成冊,為漢朝對匈奴地形地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路上沒遇見敵人,真是一次奇妙的冒險旅行。平安歸來,封為騎都尉,在酒泉、張掖邊境駐防。
李陵在甘肅東部的邊境長大,在河西走廊(甘肅西部)駐防,去漠南和漠北勘查過地形,對塞外作戰已經沙盤推演而且心裡有譜了。他從丹陽選擇五千個英勇善戰的戰士,這是越國人的後代,體型趕不上華北人,卻有一股像寶劍鋒芒的強悍。李陵鼓勵他們捍衛同胞,維護國家的尊嚴,把他們培養成國家級的射手。
武帝多疑,不管是不是草包,只信任自己人。西元前99年秋天,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去新疆天山進攻右賢王。武帝召見李陵,派他率領麾下的五千個射手,替李廣利兵團管理後勤輜重,並且保護輜重運送路線。
李陵體內流著許多代將軍的血液,這不怕死的強悍,最適合衝鋒陷陣。聽到要替李廣利當總務,血液說什麼也不能不沸騰起來。他哪會甘心當總務呢?不信的話,你能任命巴頓將軍在砲火聲中,窩進地下室盤點庫存或縫製軍服嗎?
李陵向武帝叩頭請求:「我率領荊楚地區的勇士,在邊塞屯戍,他們的力量能扼住猛虎,射箭百發百中。希望能率領這隊人馬獨立成軍,走另外一條路線,分散單于的兵力,別讓他們全力攻擊貳師兵團。」畢竟才二十七歲,報國心切,不諳世故,李陵肩負著幾代人的使命,渴望能在沙場出點力。
★ 願意以少擊眾
武帝給他澆冷水:「你不願意當李廣利的部下,是吧?這次我調動太多軍隊,沒有馬匹分配給你了。」李陵肅拜在殿前:「用不著馬匹,臣願意以少擊眾,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的王庭,發動攻擊。」未央宮啟明殿,嗓音裡帶著一絲不容易察覺的顫抖,穿過清冷的空氣。這樣的豪言壯語,與霍去病沒什麼兩樣,只不過缺少那一分運氣或支持罷了。
武帝想,不妨試試看吧,頂多犧牲掉就是了。派路博多去接應吧,漢朝每趟出動幾萬、幾十萬人;即使是實驗品,這區區五千人的陣容也讓漢朝丟臉,而且根本就實驗不下去嘛。
路博多是老將,不願意替年輕人護航,他呈上一封別具深意的奏疏:「現在是秋天,匈奴草長馬肥,兵力達到顛峰狀態,不適合跟他們交戰。臣願意跟李陵溝通,等到明年春天再各帶五千人,分兩路出發。」
這種奏章,怎能呈送給一顆不正常的腦袋呢?武帝多疑的毛病當場發作:李陵一定是反悔了,教唆路博多替他拖延!他自己找死,就按照他的要求,率領這支小部隊去「以少擊眾」吧。武帝取消接應部隊,命令李陵部隊按照原訂計劃,在十月底(農曆九月)獨自出發。
李陵率領五千名步兵,在肅殺的寒風裡,從內蒙居延海向北推進,迅速地深入沙漠。三十天之後抵達外蒙浚稽山,停下紮營。沿途將經過的山川地形繪成地圖,派騎兵陳步樂送回長安。陳步樂報告:「李陵得到部下的愛戴,每個人都拚死效力。」武帝封他當禁衛官,等著看好戲。
文章定位:
人氣(1,417)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