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 耶利米書34~36章
北方的邊鎮和南方軍區截然不同,每當天時亢旱,塞外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就會犯邊。他們的流動性高,具有迅速猛烈的衝擊力量,一次可以動員十萬名騎兵。俺答曾經把各部落集結成一個大同盟,東西連亙2000里,明朝的官兵束手無策。
抗倭戰爭裡的「鴛鴦陣」,以小股步兵為主,目的在適應南方的地形特點,對付分散流竄的海盜。現在戚繼光要防禦大部隊的騎兵,所以在「鴛鴦陣」的基礎上發明了一套新戰法,用邊牆(長城)和禦敵臺協同防守,步、騎、車各兵種協同作戰。這種戰術提供四重的防禦:
一. 長城和禦敵臺:
他設立了三座輜重營、六座車戰營,以及一千一百輛戰車。此外,架設一千三百多座禦敵臺,發明鋼輪火,埋在禦敵臺的腳下。
二. 騎兵:
騎兵在前方阻擋敵人,給戰車充裕的時間,能構成戰鬥隊形。
三. 戰車陣和火器:
敵軍逼近,騎兵就退進戰車陣,施放佛朗機、烏鐵和火箭這些火器。
戰車類似常見的大車,差別是兩側沒有箱板,只有八片可以折疊的屏風,平放在車轅上,作戰時豎立起來。每輛戰車配備兩門輕炮和十個士兵,透過屏風的洞口發射鉛彈。另外有十個「殺手」,用藤牌和長柄單刀迎敵,戰車跟隨著他們。
混成旅也可能攜帶重炮,例如俗稱「大將軍」的重炮重一千斤,用騾車裝運。到達目的地,先用粗木頭把它固定在地面上。用小鐵球和石塊把炮筒塞滿,就能在零距離大量地殺傷敵軍。炮手點燒火藥以後,趕緊跳進附近的工事,以免被炸傷。
四. 步兵部隊:
火器發揮威力以後,步兵部隊就從戰車背後衝出來,用傳統的「鴛鴦陣」戰術,形成幾道攻擊波。同時增設長槍手,負責挑刺敵軍,逼他們落馬;藤牌手匍匐前進,砍敵人的馬蹄。等到敵人的攻勢受挫、隊形開始散亂,騎兵也從戰車背後整隊出擊。
軍隊訓練完成了,召集十萬的車步騎軍,在長城邊進行七天的實兵對抗演習,並且實地校閱好幾天,是古代練兵史上的壯舉。
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在北方徹底發揮了。他勤奮地訓練戰士,整頓營伍,修建長城和堡壘,更新裝備,也到各地觀察地形地貌,巡視防務。操勞過度,得了肺病,有時候累得吐血,還是不肯休息。
就任總兵三年以後,蒙古俺答部決定放棄敵對,接受明朝政府的津貼,互相生意往來。他立誓約束所有的部落,不再入犯。
1573年,朵顏酋長董狐狸進犯,戚繼光率領部隊出長城,把敵軍打敗。兩年後,董狐狸跟弟弟長禿壓過來,又被擊敗,這回長禿被俘虜了。董狐狸再一次投降,發誓朵顏部永遠不再叩關。後來,戚繼光率兵出山海關,援助遼東總兵李成梁,大敗蒙古插漢部的首領土蠻。
這支驍勇善戰的部隊,軍容嚴整,有百戰百勝的威名。他們配備了精良的武器和裝備,倚靠著堅固的防禦工事,敵人根本不敢來挑釁。戚繼光「不戰而屈人之兵」,防衛薊鎮十餘年,兩千里的防線簡直是固若金湯,全線平靜;雖然沒立下多少戰功,得不到響亮的名聲,卻達到軍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孫子兵法》說:「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蒙古諸部不敢侵犯薊鎮地帶,土蠻部在1575年轉往遼寧東部。遼東總兵李成梁經常迎戰,捷報頻傳,不斷得到賞賜,官銜也越來越高,最後被得到「甯遠伯」的封號。但是史家認為,戚繼光的軍事成就更高超。
§ 寫了十大兵書的兩部
戚繼光是個認真的人,在戎馬倥傯之餘寫成《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兩部兵書,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這兩本書是明代最重要的軍事著作,《四庫全書》「兵家類」收錄了歷代著名的二十部兵書,這兩本都被收錄。
《孫子兵法》很深奧,只有上智(肯下功夫的聰明人)才能瞭解它的精妙。秦漢以降,軍事書籍大多是文人的紙上談兵,沒有多少價值。戚繼光是頭一個重視練兵的將領,這些平實的兵書可以現學現用。
戚繼光是軍事改革家。明朝中葉,軍隊弊端叢生,軍備廢馳,將領不懂得戰陣,士兵的戰鬥力低落,《紀效新書》記錄了軍事改革的經過,也就是訓練「戚家軍」的經驗。它是中國第一部研究軍事訓練的兵書,詳細說明怎樣選兵、編伍、訓練、號令、考核、行軍、紮營、作戰、製造和使用各種的武器。
在北方主持練兵事務時,戚繼光完成了《練兵實紀》。它同樣是論述軍事訓練的兵書,但是側重在北方作戰,例如騎兵的訓練和作戰,戰車和武器的製造和使用,車騎步三軍的編組和協力作戰等。這本書也提出「練將」、「練膽」、「練伍法」、「練耳目」這些新穎的觀點。
這兩大兵書相繼問世以後,曾經出版許多次,現存的明代版本就有十幾種,翻印的數量更是難以計算。在神宗年間剛剛問市,立刻流傳到朝鮮;朝鮮和日本都出版過《紀效新書》。
清人沈兆雲說,《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解釋實地的經驗,士大夫奉為圭臬。清代的名將例如李如松、熊廷弼、孫承宗、曾國藩、胡林翼、薛大烈、李秀成等人,都仔細研讀過這些軍事思想,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戚繼光是文武兼資的「儒將」、著名的將帥詩人,詩文集叫《止止堂集》。他的軍事思想是儒家式的;他把儒家思想揉進軍事思想,推動了軍事科學的發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