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 箴言24章
你聽過「陳立夫皮蛋」嗎?看看國民政府遷台初期的政壇吧,一個人即使衣食無虞,健康地活到一百歲,心裡還是可以非常滄桑。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蔣氏父子在兵荒馬亂中飛到台灣。總算可以稍事休息了,去中部的日月潭走走。剛抵達,就收到電報,大陸最後一個基地淪陷了。蔣先生靜坐了一小時,起身跟兒子說:「到山上走走吧。」揮手示意衛士不必跟上來,走到樹林邊,又坐下沈思很久。
反省過去,鄉親子弟太讓人失望了。嫡系將領是蔣介石細心栽培的,他是多麼信任這些人啊,他們卻在一夕之間變節,當了紅朝貳臣。就拿「四大愛將」張治中、湯恩伯、胡宗南和陳誠來說吧,他們必須替大陸的失敗負責。
§ 四大愛將退位
張治中是雙面人,一面對蔣氏夫婦曲意承歡,一面討好毛澤東跟周恩來。他代表國民黨去找中共談和,趁機留在北平投共,當上副主席。
「水旱蝗湯」的湯恩伯,奉命扼守長江天險,保衛京滬杭地區。他從小孤苦無依,全靠陳儀栽培、提拔,所以改名叫恩伯,來紀念這份恩情。陳儀當浙江省主席,看到時局的變化,建議他投共,湯恩伯竟然向蔣介石告密。蔣介石震怒,把陳儀解送到基隆槍決,替「二二八事變」負責。
五十四歲的湯恩伯背上了千古罵名,心情很沮喪,胃腸生了重病。他去日本治病,馬上就在手術台上喪命了,表情非常的痛苦。據說主治大夫痛恨湯恩伯跟日軍作戰,害死不少日本人,因此故意把他整死。
「西北王」胡宗南率領五十萬精兵,在抗戰期間駐守陝西,替中央保存實力。久訓不戰,像鋼刀一樣的部隊生鏽了,打得七零八落的。抗戰結束才半年,就把大西北拱手送給中共。
蔣介石派胡宗南以重慶為基地,保衛大西南,重演抗戰勝利的歷史。二十萬大軍邊走邊逃亡,只剩下幾萬人。才開進四川,共軍就切斷他們的後路,把主力部隊消滅了一大半。胡宗南受到驚嚇,還沒決戰就丟下部隊逃走,把大西南送掉。
胡宗南飛到海南島,準備轉來台灣。蔣介石很氣憤,派顧祝同去海南島阻擋,逼他原機飛回西昌,跟神州共存亡。後來氣消了,原諒了這個懦夫。胡宗南謹慎地避開風暴圈,去花蓮窩居。
陳誠是個認真的人,對蔣介石死忠,凡是他交代的任務,都不計代價地執行。抗戰時期,陳誠在「四大愛將」裡最受倚重,是黨政軍的巨頭,一人之下的「小委員長」。戰後,他體貼蔣介石的心意,破壞國共和談,又魯莽地拆散了雜牌軍,闖下大禍。國軍的軍心渙散了,在東北一敗塗地。
既然如此,趁早預備後路吧,蔣介石派他去台灣緊急部署。一九四九年一月初,陳誠接任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也當國民黨黨部的主委。他用全權欽差大臣的威勢,治理了台灣一年,讓中華民國生存下來。
§ 陳誠鞠躬盡瘁
蔣介石想來想去,還是兒子最可靠。他決定勵精圖治,徹底改造黨務,培養蔣經國當接班人,不讓孔(以孔祥熙為代表)宋(以宋子文為代表)陳(果夫、立夫的「二陳派」)三大家族或其他政治勢力的灰燼重燃。海島上,只剩下蔣家勢力跟嫡系部隊。
陳誠素來被蔣介石當半個兒子,接受按部就班的栽培。來到台灣權傾一時,以為可以安頓下來,接下棒子,好好地發揮潛力了。沒想到現在太子出馬,必須挪挪位置。
他被調到文官體系,失去兵權,幾次申請去部隊視察,想保持過去的關係。蔣介石明白地告訴他:「行政院長日理萬機,以後有空再說」。一九五0年中期,陳誠當副總統,失去行政的權力,閒得發慌。他要求秘書長張群去請示蔣介石,不太重要的公事,是否可以給他批閱,藉以歷練歷練。
老先生板起面孔說:「你回去告訴辭修,等我死了,公事統統給他看。」陳誠不再多話了,憲法規定總統不得再選,他靜靜地等機會。
蔣介石快七十歲了,具有領導人的形象,令人敬畏。他只出面會見外國使節跟政府首長,把實際的政務交給小蔣料理。一股精神力量驅策著他,每天清晨六點起床,全速工作到半夜。
起身以後運動一會兒,副官送來一大堆重要公文,黃色的卷宗代表例行公事,紅色的卷宗代表緊急事項。看完公文,去廚房吃過簡單的早餐,抱著卷宗去找父親。經國不在公文上簽名,只附上小紙條,註明建議的處理方式。
第一屆總統任期快要屆滿了,蔣介石授意國民大會,增列了一個臨時條款,規定總統連選得連任。這樣一來,第二屆任期順利地展開了。陳誠發現情況不妙,對體制絕望了,開口要求蔣介石讓位。他的部下也在南部秘密地招兵買馬,想進行逼宮。
在軍警情治網的層層控制下,這種事哪有可能成功。蔣經國把錄音帶蒐證齊全,老先生苦笑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
人生如戲劇,陳誠把舞台打點好,當上主角,發表了語驚四座的開場白。正準備燃燒青春、演出大戲呢。突然殺出另一個超級巨星,他被擠到舞台後側去了,再也當不成主角。
蔣介石當到第三任總統了,陳誠被挫折感打倒,得了肝癌,倒在病床上。蔣介石常去他家探望,囑咐他好好休養,還得一道負起責任,反攻回去呢。陳誠病入膏肓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只回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陳誠懷著遺憾走了,真正的主角出場。小蔣在一九六五年出任國防部長,開始實際主政。政治舞台已經淨空了,他拿出社會主義的理想,盡情地揮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