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8 00:02:23| 人氣1,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微小的力量要長期的耕耘:改變就從霧峰光復新村開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左:吳東明。右:簡宏哲。)

 

【反動份子!當公民行動遇上官僚意志,帶領的人必須有承擔的勇氣】

 

緣起

 

2010,夏,一個從不瞭解眷村,但抱著學習的心態,前來參加眷村論壇的社會工作系學生,遇上長期努力對國有眷舍的保存工作,轉進作戰的眷村第二代,兩個男人能有什麼搞頭?

 

 第一次確定「約會」的晚上,在霧峰「大湯匙」兩人一聊就是五個多小時,一旁的服務小姐,等著打烊,臉色已漸變容,兩人還渾然忘我,直到發現氣氛不對,才趕緊離開。

 

身為社工系的學生,抱著一股「助人」意識,在增強權能與優勢觀點的角度下,建立起彼此的「夥伴」關係,有時候我們去完成某件事,少不了夥伴並肩作戰,透過「互補」互相支持,而在行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瞭解()才是實踐的重點,活動空間與場域只是一個教室。

 

傳統的社區營建強調社區居民自發的行動,目前台灣社會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人口結構改變,使得社區能夠動員能量不足。有鑑於此,未來的社區工作需要更符合社會的快速變遷,能夠彈性聯結資源的行動模式,因此在既有的社區營造概念與方法基礎,我們跳脫「社區營造」的框架,將從「以社區居民為主體」,轉換為「以場域行動者為主體」。我們認為有人的地方,才有可能形成社群、部落與社區,沒有人的社區、場所,只是冰冷的硬體空間與公共設施。

 

因此,在社區營造的概念與基礎上,我們可以知道是「人」為營造的對象,更是人在營造社區,人才是主要的推手,有人願意去關注並付出的地方,就有活力,就有希望。

 

在這個思維上,我們要反轉過來去「營造人(群體、夥伴)」,任何空間與場所,都是我們透過直接的行動中獲得回饋的教室,從土地建築、文化保存、歷史資產的接觸過程中,我們任何人可以從自身的付出當中,學習到什麼?也許可以學到愛護我們的土地,我們的生活環境,進而關心我們週遭的美好事務!

 

這樣的行動,是一個新的社區營造運動,我們稱之為「新夥伴營造」運動,運用優勢觀點與增強權能的概念,進而改變自己的刻板僵化並付諸行動,投入選取的空間場域(包含其中的人事物等),這些空間場域就是我們的「個案」,也是我們的夥伴,從個案的改變,刻劃出我們與夥伴之間共同的生命歷程。

 

凡不分學術專業、行政區域上界定的社區營造,願意為了某種「價值」而共同扶持,助益人群的各位都是夥伴。不論您對我們發起的行動是否有任何想法,或許您有各種可能支持的理由,無論出發點與目的為何,若您願意跟我們一起努力,也許在持續不斷的付出過程中,會找到您自己對這樣的行動方式,賦予它獨特「意義」。這個過程是一種學習、是一種教育,我們不求任何定義上的成功,只求我們從中能夠獲得什麼樣的反思與充實,一起發揮創意,建構可能的「想像」。

 

也許很多人不瞭解光復新村的歷史背景,但在行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知道它的時代意義,並給予現代或個人定義的價值,從光復新村出發,就是要從行動中去改變,其實就是復原與創新的過程,是回復光復新村的歷史背景與時代價值,還原花園城市的美好環境,創新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的可能,這一切都需要行動去改變。

 

我們需要志願服務或自發行動的方式,徵求行動夥伴,透過青年的熱情與活力,並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親身體驗時代性歷史感的建築,透過環境的整理,在不失原貌之下創意翻新,讓時代命運的產物,可以因為您的努力而有再生的可能,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除了持之以恆的努力,更要大家心手相連的投入,我們的目的是喚起更多人,對歷史文化的緬懷與關注,在台中缺的是在地文化,不缺豪宅的理念下,我們要為台中及社會大眾,留下另一個有潛力的在地文化資產,是活生生的歷史寶藏,而它不應該只留在回憶與遙想之中。

 

台長: 相信改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