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不認識的神(使徒行傳17:23-25)
背景
【徒十七15】「護送保羅的人一直把他送到雅典,然後回到庇哩亞,帶來保羅所交代的話,要西拉和提摩太儘快趕到他那裏,跟他會合。」
雅典是希臘首都,奧運的發源地,也是人文匯流之地,保羅很快就找到猶太人的會堂,並每日到巿上與人辯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大抵知識份子都心高氣傲,文人自古相輕,到哪裡都一樣,想要改變知識份子的想法,真得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何況在雅典,人人都覺得比其他地方來的人要高一等,憑什麼要聽一個外來的拉比呢?可見信主不在乎學問,乃在於聖靈的感動。他很快就碰上了雅典兩個主流派的學士們。
保羅時代的雅典這時已進入衰弱時期。雅典是個自由城,有著名的大學,但已漸趨虛有其名了。
「速速」:原文是「最高級的『立刻』」,意即保羅要西拉和提摩太「火速」到雅典來。
【徒十七16】「保羅在雅典等候西拉和提摩太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心裏非常難過。」
保羅一到雅典,並沒有被它的文化所吸引,反而被到處偶像崇拜的跡象所激怒,“他發現自己置身于偶像之林中”,全城滿了無數希耳米的像,尤其是在市集的入口處。保羅很可能就在那裡走過。「著急」:「憤慨」、「怒火中燒」、「被刺激」。原文是未完成式,表達保羅內心是持續的感覺到怒火中燒。現在缺乏這樣心急的人。
【徒十七17】「他在會堂裏跟猶太人和敬拜上帝的外邦人辯論,又每天在廣場上跟偶然遇到的人辯論。」
保羅依一向習慣,先向在會堂的猶太人及教堂的人講論(見十2注)。他又與市場中遇見的人談論。路加記載保羅直接去到異教徒當中(參十四8),是很少見的。Conzelmann(p.96)說這一節是路加假作的手法(先到猶太人那裡去),不是根據歷史記載的,他這講法並不可信。這裡的描述叫人想起蘇格拉底的作風,祇要肯聽他的人,他都與他辯論,路加這裡的辯論,自然是指“講道”而不是爭辯了(二十7、9)。
【徒十七18伊壁鳩魯,斯多亞兩門學派信仰如何?】
在亞里士多德之後,有兩個哲學流派開始盛行起來;一個是伊壁鳩魯學派,另一個是斯多亞學派。對於人應當怎樣生活這個問題,這兩個學派的影響力似乎比亞里士多德還要大。
也許當時的政局(雅典衰亡,甚至淪為亞歷山大帝國的一小部分)令得大家對政治沒有什麼期望,亞里士多德那套理想公民的思想自然也不受歡迎;哲學家開始反求於己,探討如何在亂世之中安身立命。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亞學派就在這背境下發展出來,伊壁鳩魯學派延續了至少六個世紀,斯多亞學派也差不多有五個世紀的歷史。
伊壁鳩魯認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樂,避開痛苦,因為人事實上就是這樣。慾望的滿足能帶來快樂,那伊壁鳩魯是否一個縱慾主義者呢?伊壁鳩魯認為慾望有很多種,有些是自然並且必須的,例如食慾;有些是自然但不是必須的,例如性慾;有些則是非自然的又不是必須的,是我們從社會中學習得來,例如權力和地位。可是,如果慾望得不到滿足,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痛苦,所以,伊壁鳩魯認為我們應該控制慾望,保持在自然和必須這個水平,追求心靈的平靜,那才是真正持久的快樂。
可是,人生在世,總有些痛苦是我們避不開的,例如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伊壁鳩魯也承認這個事實;不過,他認為亦有很多我們常見的痛苦是可以消除的,比如對於死亡和神靈的恐懼。在這裡,伊壁鳩魯引用原子論去消解大家對於死亡和神靈的恐懼,他認為萬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所構成,除原子外,只有虛空。既然人的身體是由一大堆原子組合而成,人死只不過是這堆原子的解散。人死之
後就不再存在,既無天堂,也沒有地獄,又何來恐懼呢?所謂的神靈也不過是由原子組合而成,只是組合得比人更鞏固,不易解散而已;也同樣不足為懼。
總括而言,伊壁鳩魯主張追求快樂作為人生的目,但他所指的快樂其實是心靈的寧靜,一種不受騷擾的狀態;換言之,伊壁鳩魯認為人生應該追求過一種高度精神生活,而個人的德性(例如節制、思慮、正義等)和友誼都有助於我們去維持這種精神生活。如果撇開伊壁鳩魯的宇宙論不談,他們倡導的人生目的跟亞里士多德所講的其實分別不大。
跟伊壁鳩魯學派一樣,斯多亞學派的精要亦在於倫理實踐,斯多亞(STOIC)派是在紀元前270年居比路人芝諾(ZENO)所創設,他曾在雅典宣傳嚴格的“自我克制主義”(SELF一CONTROL),認為人們的命運操諸自己手中,人不應為任何情感的事所激動。芝諾在授徒時,眾門徒經常站在走廊之內,該廊名為“斯多亞廊”,因此人們稱他們為斯多亞派。他們相信有神,但宇宙是自然而有。人死後靈魂歸於神,直至與神一同歸於無有。人們行事應避免良心不安,人不應有欲念及物質的要求,只要滿足於現實即可。其宇宙論不過是為其倫理主張提供理論上的基礎。斯多亞學派的宇宙論比較複雜,簡單來說,此學派認為宇宙所發生的一切事件,背後都是由一些不可變的法則所支配,人是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唯一可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對世界的態度,接受一切都是命定的這個事實,所以,斯多亞學派認為人生在世應該「順其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外物所牽引,因外物而憂慮,追求一種心靈平靜的精神生活。整個斯多亞學派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而同時期也各有不同的主張,比如有些會否定個人情感慾望的價值,更甚者會變成禁慾主義。
當保羅在雅典傳道時,伊壁鳩魯派已成為“享樂派”了
對於神,斯多亞的門徒後來有不同的見解,但大都不信人會復活。因此,保羅宣傳那穌復活之道,他們以他為胡言(18節)。保羅在亞略巴古講道所用的題材(28節),許多是引用斯多亞派的學說,因此伊壁鳩魯派的人對他加以譏誚,斯多亞則喜歡再聽他(32節)。
猶太拉比討厭伊壁鳩魯派,以“EPICURUS”為“情欲”的代名詞。
羅馬皇帝馬可·奧裏留(MARCUs AURELIUS)則接受斯多亞派的理論而加以提倡。
【徒十七22】「保羅站立在亞略•巴古議會上,說:「雅典的居民們!我知道你們在各方面都表現出濃厚的宗教熱情。」
保羅一開口就誇讚雅典人敬虔拜神。這話可以是正面的用意,也可以是貶抑的說法。保羅很可能是存好意的,為要鋪路以得聽眾的注意。雅典人儘管怎樣敬虔拜神,事實上卻迷信透頂,對真神全無認識。【徒十七21】雅典城人說聽新聞;庇哩亞人查究聖經(11節)。
【使徒行傳17:24-31】
講題:未識之神
|
內容重點
|
經節
|
撮要
|
創造之神
|
24、26
|
造天創地,和其中萬物。
|
神的超越性
|
24、25
|
不住人手造之殿,不用人手服事,
非人手藝所雕塑的偶像。
|
神的權能
|
26
|
造人,管理全地,定準年限疆界。
|
神對人的心意
|
27、30
|
與人相近,賜福與人,吩咐離棄邪惡。
|
人對神的本分
|
27-29
|
尋求神,以祂為父,尊祂的神性。
|
介紹耶穌
|
31
|
神所揀選,公義審判,死而復活。
|
與路司得的講章一樣(使徒行傳十四15-17),這篇講章保羅沒有引用舊約的經文或說耶穌是基督,因為雅典人對舊約和基督一無所知。他反而引用了希臘詩人的詩詞(使徒行傳17:28)「有人說:『我們的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又如你們當中某詩人說的:『我們也是他的兒女。』」,比較類似斯多亞派。或是用猶太思想加上斯多亞派的希臘思想。這是保羅的宣教策略。目的是為了和他們認同,從他們熟悉的背景切入。
雅典人的反應v.32-34
有人批評保羅在亞略巴古的大道理是失敗的,因為他迎合斯多亞派人士的心理,引用他們的學說,未曾正面宣傳主那穌,所以講完道並無什麼效果。但亦有人認為保羅對這些有識的哲學之士應該用這種學術講道法,而且結果「有些人成為他的同道,作了信徒;其中有亞略•巴古的議員杜尼修,又有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和另外一些人。」(使徒行傳17:34)。
註釋:
1. 古希臘哲學對基督教神學的影響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古時候神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回答神是否存在、以及祂是怎樣一位神的問題。哲學所關注的是生命的意義、道德倫理、和自由意志等等問題。
不少人已經知道我們不能用純哲學理性來研究神學,可是他們很可能把基督教的神學當作從哲學泥潭生出來的荷花,以爲我們現在一切的神學知識都絕沒有受到任何錯誤的哲學前設的影響。可是,你看那個上帝不受任何情緒限制的假設,這個知識帶給人們什麽感受呢?說得好聽一點叫做沒有人情味,難聽一點叫做嚴厲無情。你告訴我祂是“愛”?那幅上帝第三屬性的圖畫和我們被情緒牽挂的那種愛合不起來嘛。您相信聖經還是相信哲學?
如果上帝自己是完全的,那麽祂肯定要求人也完全。這個邏輯不用通過聖經就能推出來了,是另外一個叫信徒感到懼怕不自在的哲學前設。阿奎那把這個和基督教混合起來,誰也不敢質疑。其實聖經中有無數上帝不計較過犯、也不問罪的例子,可惜在這個哲學前設之下,那些故事所帶出的關於上帝本質的啓示都變得模糊不清。
2.使徒行傳 在雅典
17:16 保羅在雅典等候西拉和提摩太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心裏非常難過。
17:17 他在會堂裏跟猶太人和敬拜上帝的外邦人辯論,又每天在廣場上跟偶然遇到的人辯論。
17:18 有些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家也來跟他爭論。有的說:「這走江湖的在胡吹些甚麼?」也有的說:「他好像在傳講外國的鬼神。」他們這樣說是因為保羅在傳耶穌和他復活的福音。
17:19 他們就帶保羅到亞略•巴古的議會上,說:「我們可以知道一些你所講論的新學說嗎?
17:20 有些事我們聽來覺得非常奇異,很想知道究竟是甚麼意思。」(
17:21 原來雅典人和所有旅居在那裏的外國人都喜歡把時間全花在談論新聞、打聽消息上面。)
17:22 保羅站立在亞略•巴古議會上,說:「雅典的居民們!我知道你們在各方面都表現出濃厚的宗教熱情。
17:23 我在城裏到處走動,觀看你們崇拜的場所,竟發現有一座祭壇,上面刻著『獻給不認識的神』。我現在要告訴你們的就是這位你們不認識、卻在敬拜著的神。
17:24 這位創造天、地,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乃是天地的主。他不住人所建造的殿宇,
17:25 也不需要人的任何供奉;因為他自己把生命、氣息,和萬物賜給人類。
17:26 他從一人造出萬族,使他們散居在整個地面上,而且為他們預先定下了年限和居住的疆界。
17:27 他這樣做是要他們尋求上帝,或者能夠在摸索中找到他。其實,上帝與我們每一個人相距不遠。
17:28 有人說:『我們的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又如你們當中某詩人說的:『我們也是他的兒女。』
17:29 既然我們是他的兒女,我們就不應該幻想上帝的本性是可以用人的技巧,用金銀或石頭所雕製的偶像來比擬的。
17:30 當人類處在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不加深究,但現在他命令全人類要離棄邪惡的道路。
17:31 因為他已經定下日子,要藉著他所揀選的一個人,用公義來審判全世界;由於使這一個人從死裏復活,他已經把憑據給了全人類。」
17:32 他們一聽見保羅說起死人復活的事,有人就譏笑他;另有些人說:「我們希望再聽你講講這件事。」
17:33 於是保羅離開了議會。
17:34 有些人成為他的同道,作了信徒;其中有亞略•巴古的議員杜尼修,又有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和另外一些人。
3.
等候同工
一、西拉和提摩太從庇哩亞趕來雅典和保羅會合。(帖前三:1)
二、保羅打發提摩太到帖撒羅尼迦,堅固那里的弟兄。(帖前三:1,5)﹔西拉則被差派到一個不知名的馬其頓地方。(徒十八:5)
三、保羅離開雅典到哥林多。(徒十八:1)
四、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回來,在哥林多和保羅會合。(徒十八:5,帖前三:6)
五、從哥林多,保羅、西拉和提摩太寫了兩封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
4.
亞略巴古議會
「亞略巴古」:是「阿瑞斯的岩石」,位於雅典衛城的西北,在古典時期作為雅典刑事和民事案件的高等上訴法院[1]。離市上不遠之小丘,或指一度在此山上聚集的議會。此議會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監管當時宗教和教育事宜包括審查周遊講學之人的證件,發出公開講學的執照等。保羅被帶到亞略巴古去復述他宣講的資訊,並不一定是接受審訊。
古時,雅典法庭經常在這處審判罪犯,所審判的皆屬宗教和道德的案件。在保羅時代,它亦已成為一個將新意見彼此辯證交流的地方
(徒十七19)。
5.希臘和羅馬人的迷信
其實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希臘的哲學,就是“人本哲學”。“人本哲學”的起點與立場,是在人而不在上帝。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阿基米德( Archimedes,250BC)說:“只要給我一個立場,我便能移轉乾坤。”﹔畢泰格拉斯(Protagoras,480BC - 410BC)說:“人為萬事的尺度”﹔按伯拉圖(Plato,427BC - 347BC)的說法,人類的知識乃是內在的,他以知性為真理的基准,以人心僭登上帝的寶座。所以整個希臘哲學體系,在沒有得到上帝啟示的亮光下,便無從認識宇宙的真體,哲人僅能憑自己的理性,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有如瞎子摸象,各執一是。(弟兄姐妹若要對人本哲學作更深一層的了解,可參考已故章立生博士的名著《總體辨道學》的《哲學篇》)
他們的宗教信仰呢?法國歷史學家 Fustel de Coulanges 在 1885年所著的《古代城邦》有對雅典居民宗教生活的詳細描述。他說:“。。希臘人跟羅馬人一樣,對神明同樣戰戰兢兢。出門遠行必選望日﹔遇戰事必先宰殺牛羊,反復求神問卜。。。雅典的宗教節日比任何希臘城邦都多。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也感慨良多:‘雅典不但廟宇多,神靈的牌位多,奉獻的祭品和節日的朝拜也多。一年到頭,天天因節日而為神明大擺筵席,供品上插滿美麗的鮮花。’柏拉圖亦直陳:‘我們不僅祭品送得多,朝拜的隊伍也花團錦簇,隆重異常。’總之,大廟小廟遍布雅典地區。廟內所奉祀的神祗,有的保佑城邦,有的保佑部族,有的保佑家庭。每幢房屋就是一座神廟,每一寸土地都有一座神聖無比的墳塋。
雅典人一向情緒多變,反復無常,思想天馬行空﹔可是對于舊傳統,舊禮俗,向來謹守不渝,絲毫不敢懈怠。祖先和古代的英雄是他們主要信仰的對象。他們敬畏死人,每年新谷一登場,第一件大事就是以之祭祀先人。平時對待先人恭謹有加,不敢有半句不敬之詞,生怕引起先人‘不快’。總之,既往一切,對雅典人來說都神聖無比。每家都有代代相傳的記事簿,上面記載先輩所確定的禮俗和規章。這些禮俗和規章成了后輩的信條,不可逾越。若有祭司在神聖的祭儀中加新花樣,結果必是罪不容赦。某些禮規雖然毫無道理,仍代代恪守不誤。”
保羅就是在這樣的希臘宗教哲學的背景下來到雅典。
6.耶路撒冷的會議裡 給外邦弟兄的要求
使徒行傳15:29 你們不可吃祭過偶像的食物;不可吃血和被勒死的牲畜;也不可有淫亂的行為。你們能夠不犯這幾件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約翰的看法
啟示錄 2:14 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
啟示錄 2: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
保羅神學
林前8:8其實,食物並不能改善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不吃沒有甚麼損失,吃了也沒有甚麼收穫。
8:9 但是,要小心哪,不要因你們運用個人的自由而使信心軟弱的人犯罪。
7.
加拉太書4:8過去你們不認識上帝,被那些不是神的神明所奴役。
羅馬書 1:25他們放棄了上帝的真理,寧願接受虛謊;他們敬奉被造之物,而不敬奉造物之主─他是永遠該受讚美的,阿們!1:26 因為這樣,上帝任憑他們放縱自己的情慾;不但女人以反自然的性行為替代自然的性關係,1:27 男人也放棄跟女人自然的性關係,彼此慾火中燒,男人跟男人做可恥的事,結果招來這種敗行所應得的懲罰。1:28 既然人認為不必承認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著敗壞的心,做那些不該做的事。
以賽亞書 40:19 偶像是匠人鑄造,銀匠用金包裹,為它鑄造銀鍊。
8.
保羅的佈道方法(使徒行傳十七1~15)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佈道有以下特色(1~9):
① 先在會堂中傳講。
② 以辯論、講解,陳明的方式來傳道。猶太人熟習聖經,所以保羅便以聖經為本,與他們辯論,辯論的內容集中在「耶穌」是「基督」上。此外保羅亦加上講解,使他們明白舊約先知的預言與耶穌的生平怎樣配合。最後還加上應用,務使他們可以相信。
③ 當中也有成果,包括許多虔誠的希臘人及好些尊貴的婦女信了主,他們可算是中上階層人士。
④ 引起反對。
.保羅在庇哩亞的佈道有以下特色(10~15):
① 如同在帖撒羅尼迦一樣,先在會堂中傳講。
② 以查考聖經為主,而不用辯論。這是因為他們存有信道的心,因此以正面查考來求證。
③ 結果亦有多人信主,包括了尊貴的希臘婦女及好些男子。
④ 與帖撒羅尼迦一樣,同樣遭受反對。
從兩段經文中,我們可以學習不同的佈道方式。有時要辯論,除了清楚聖經的教導外,一些基本的邏輯常識及護教學有助透過辯論來傳講耶穌;有時要講解,因為並非所有聽眾都有深厚的聖經背景,即使有也不一定明白,所以需要有人替他們講解,他們才能明白;有時要陳明,意即應用,否則他們不會明白為甚麼要相信這位與他們沒相干的耶穌;有時要查考,尤其是一些積極慕道者,查考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明白,同時亦可以親自了解道理的真偽。
對信徒而言,查考聖經更有果效。我們是否願意多付代價,多點查考聖經?
祈禱 神啊,賜我渴慕𣿫話語的心,天天查考聖經。
給雅典人的福音(十七16~34)
.保羅在雅典(16~21):雅典是希羅文化的匯聚點,保羅處身當中,看到滿城偶像,禁不住心裏凓急,但他仍採用一貫的策略,按對象的情況和需要而調整他的方法與信息:
① 他仍首先在會堂宣講,但之後便在街上宣講。這是基於雅典獨特的情況。雅典人閒來無事,歡喜在街上談論哲學,故此保羅便善加運用。
② 他的聽眾包括了猶太人、虔敬人、一般市民、伊壁鳩魯及斯多亞學派的人。伊壁鳩魯學派及斯多亞學派都是著名的哲學學派,前者又名「享樂主義」,本身是無神論的,但不反對有神論。後者又名「苦行主義」,主張刻苦身體,靈魂便得釋放,而本身是多神論。兩派學說各走極端,常有爭辯。
③ 他採用辯論方式。故當傳講完畢,立刻就引起激辯。
.保羅的宣講(22~31):他的講道首先以「未識之神」來作接觸點。沒有斥責他們的迷信,反而欣賞他們的虔誠,但接凓指出他們未曾找到真神,於是便引經據典(希臘人的著作)地討論,最終帶出主的救恩,並勉勵他們悔改決志信主。講道的結構與以前一樣,可是卻以很多的哲理探討印證,正好顯出他以不同的言語來向不同的群眾宣講。
.雅典人歸主(32~34):結果亦有幾個人信了主,他們多是有學識及尊貴的人。有人認為他不傳耶穌只傳哲學,故此失敗;但若以他一貫的傳道方法及策略來看,此次宣講亦算成功,因為雅典人慣於探討辯論,若不如此便沒溝通可言。今天當我們要向知識分子傳福音時,可以學習保羅的方法。
祈禱 神啊,求𣿫賜下悟性,使我曉得如何向知識分子傳福音
伊比鳩魯的學說和蘇格拉底及柏拉圖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伊比鳩魯認為,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伊比鳩魯區分了積極的快樂和消極的快樂,並認為消極的快樂擁有優先的地位,它是「一種厭足狀態中的麻醉般的狂喜」。
同時,伊比鳩魯強調,在我們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他還強調,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於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
他深信﹐神自身並不過問我們人世的事情。他們都是遵循伊壁鳩魯教 誡的合理的快樂主義者﹐所以不參與公共生活﹔政府是一種不必要的費事﹐他們的生活
幸福而美滿﹐所以並不感到政府有誘惑力。當然﹐通神﹑占卜以及所有這類的行為純粹 都是迷信﹐信仰天命也是迷信。
保羅來到雅典,這個舉世聞名的“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可是他心裡一點都不感到羨慕或好奇,反而心裡著急,因為他看到雅典滿城都是偶像。別人看到偶像可能會去欣賞一下,因為希臘神話裡,每個偶像都有一段故事,但是保羅心裡只感到著急,為那些失喪的靈魂著急。
在雅典有一個很諷刺的對比。古雅典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哲學的發源地,也是柏拉圖學院和亞里斯多德的講學所在地。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因此雅典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在這幅世界名畫:The School of Athens(雅典的學院),中間那兩位一起進門的,從讀者的眼光看過去,左邊是柏拉圖,右邊是亞里斯多德。一個學問如此深廣的地方,也是一個充滿偶像崇拜的地方,正說明了人類的學問無法填滿人心裡空虛的事實。
一派是以彼古羅派Epicureans,也譯為伊壁鳩魯派,又稱為花園哲學派。這一派的人主張享樂主義Epicurism,以彼古羅就是創始人的名字。他們認為諸神早已脫離苦難,居於完全、安靜與聖潔的所在,與人並無關係。
另一派是斯多亞派Stoics,創始人是來自居比路的西諾。西諾與門徒論道之地,初在雅典城內一間斯多亞畫廊之下,故稱斯多亞派,又稱為走廊哲學派。他們相信有神,因為希臘原信仰多神教;但認為宇宙是自然發生的。他們主張要自我克制,滿足於現實,對得起良心,死後靈魂才能與神在一起,直到諸神也歸於無有。他們當然也不相信有復活。
當保羅傳講耶穌復活的信息時,就有人覺得他是在講論外邦鬼神,他們覺得很新奇,就帶保羅到亞略巴古,希臘語是馬斯山;在古雅典的此地有一個議會或組織,是雅典人審核各種宗教哲學的地方。
在雅典有許多“未識之神”的壇,據說在大約主前六百年,雅典曾經流行過一種很可怕的疫症,沒有辦法遏止。那時有個詩人名叫皮麥尼德提出一個辦法,從亞略巴古放出一群黑羊和白羊,任牠們到處走。在每一隻羊躺下的地方,就地獻祭給最靠近的神祗;倘若那附近沒有任何神廟,便祭給“未識之神”。這個祭壇是在羅馬的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找到的,大約是主前一百年所制,上面刻著“To the
unknown God”(給未識之神),這個祭壇和保羅在雅典看到的應該相差不遠。
保羅的話鋒一轉,立把真神介紹給雅典人。真神應該是怎樣的呢?必然和人手所造的偶像有所不同:1.祂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是天地的主人;2.既是天地的主人,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因為祂有能力照顧自己;3.人也是祂造的,生命是祂所賜,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的恩典。4.以前人不認識神,因此用手造偶像,現在當悔改。5.祂是從死裡復活的神,且要按公義審判天下。
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在古卷裡一本是指一血脈(blood),也有人說在原文裡只有“一”,指的是亞當。神也預定每個人的年限和住的疆界,為要讓人明白有一個掌管宇宙的神,並學習敬畏祂。當保羅這樣講時,他其實是因為深深了解希臘人的迷信,因而要讓他們曉得宙斯Zeus不是宇宙的至高神,也不是人生命的源頭。也因為那兩個主流派的思想所致,當保羅講到耶穌從死裡復活時,難免有人譏笑保羅。但是因著聖靈的感動,有一位亞略巴古的官、一位婦人和其他一些人都信從了真道。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場失敗的佈道,因為信主的人很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攻破撒旦的本壘,原不是容易的事。但是神依然在引導每一場靈魂的爭奪戰。
加恩插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