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宣教(哥林多前書9:22-23)
前言:
漢人傳統村落都有土地公廟,這樣的集體信仰其實並非緊緊控制所有人的生活步調,村落中有大半部份的人僅是習慣於此種民俗信仰,並非實際參與傳統信仰活動。然而,即使集體信仰沒有限制他們,更大的限制反倒是奉嗣「公媽」。這並不是信仰問題,而是傳統孝道觀念,以及來生靈魂的安息問題。當牧者發現問題徵結所在,並且以基督信仰來解說神、鬼、靈魂、來世的觀念,還是難以得到他們的認同。因此縱然教會能成功邀請他們參與每主日的禮拜,但若是鼓勵其更進一步的委身(受洗)時,「公媽」就成為最大的阻礙。
過去三、四十年來,在產業結構的變化當中,人口外流當中,鄉村教會逐漸委縮,鄉村宣教也漸漸被忽略。在過去幾十年都市化的過程中,有20%四百萬的人口,從民間信仰或沒有信仰轉到佛教去,差不多也是慈濟成長的人口。教會卻沒有吸收到這批從鄉村搬遷到都市的人,因為我們忽略了鄉村的福音工作。根據1999年底台灣教勢報告,基督徒的比例是2.6%。鄉村就更低了,雲林縣只有千分之三,嘉義縣只有千分之四。福音荒涼,民間信仰卻不斷蓬勃發展,毒根繼續腐爛。需要有人以堅定的宣教心志,進入他們當中,更多去了解福音土質,進而鬆土、撒種,有一天可以全面開花結果。
另外一個較少討論、卻不斷面臨的問題,鄉村民間信仰的各種活動已經成為整個社區、整個家族的活動,因此改變信仰常常需要脫離原有社群,必須要有很大的勇氣和決心。每一個傳統社區都有其不可動搖、相互依存的里鄰關係,如果不加入互動與之產生情感,很難真正看清社區真實的內在生態及愛恨情仇。當瞭解了社區居民關係的脈絡後,便驚覺原來鄉村宣教是如此這般地困難,因為傳統社區的人際關係如同一圈「防護罩」;教會需要先進入與之融為一體,透過睦鄰工作(辦理社區公益及教育活動、協助及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服務社區弱勢族群、輔導社區社團組織…等社區工作)以具有能力消除此防護罩,才有宣教的機會。
鄉村教會的困境:
1、教勢的衰退:信徒因著就業或就學需要,遷移至都市或工業區,造成鄉村教會信徒的流失。基本上教會各種活動都受到相當的影響,間接的也影響著教會的發展。
2、基督徒成為農村社會的弱勢團體:基督徒在台灣的社會是少數的宗教團體。多數的台灣人信仰佛教、道教、民間宗教或一貫道。農村的基督徒更是少於3%。弱勢衰退的鄉村教會,更可能成為鄉村社會中極小的弱勢團體,孤立於社區中。對內的宗教活動都覺得無力感,更遑論對外的服務與宣教。很難發揮社區宗教團體的力量。
鄉村宣教的機會:
1.兒童及青少年課輔:對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課業輔導,特別可以針對弱勢家庭,因他們特別有需要。透過課業輔導讓他們接觸教會,也將福音帶給他們。穩定後也可進一步發展父母的事工,促進家庭的關係,也將福音帶給父母。
2.老人關懷:鄉村教會可以參與老人關懷、老人送餐、老人健康關懷站、老人日間照護等計畫,年長者本來就比較需要被關懷,也比較關注身體健康,教會可以協助社區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增加老年人的社交,並幫助老年人面對靈性和人生的問題,傳福音給他們。
3.家庭小組:鄉村對教會的觀感不一,對有些人來說踏進教會是非常陌生困難的。但若將教會化整為零,鼓勵在家庭舉辦小組聚會來傳福音,建立關係以後再邀請來教會,就比較能克服這個困難。
4.團體關懷:鄉村重社群,改變信仰等於脫離原有民間信仰社群,因此教會多人共同關懷可以幫助初信者建立新的社群關係,協助他們克服脫離原社群的困難。
5.會友家庭關懷:教會可以善用鄉村對家庭的看重,積極傳福音給會友的家人,這部分可以透過探訪、婚喪喜慶、節期送禮等來進行。
6.外籍配偶關懷:外籍配偶在鄉村較多,可以針對她們的需要開中文班等,幫助她們並傳福音給她們。也可透過弱勢家庭課輔的孩子,發展親子事工來關心她們。
7.節慶活動:教會舉辦節慶大型活動可以增加社區和教會的接觸並傳揚福音,不過鄉村教會人力較少,也須注意不可讓同工耗竭。另外也不可忽視後續的跟進,才能讓活動發揮真正的效果。
8.暑期福音隊:可以邀請其他教會以暑期福音隊的形式來協助鄉村教會的宣教。
9.改變鄉民對教會的印象,需在質與量兩方面更深更廣接觸鄉民,提供鄉民各種自然而然走進教會的管道,使教會成為社區的教會。我們藉著【英文班】【安親班】【音樂營】【電腦教室】【婦女成長班】等,敲開社區大門,讓更多人知道這裏有教會。
10.提早退休及福音移民,國家有好的人才,競爭力就可以不斷提昇;企業有好的創業及研發人才,就可以在困難環境中尋找出路;宣教的成敗也在人力的質素。在各種領域,最具決定性的因素,都不是資金,而是人力的質素。福音移民可以在生活上更深去接觸基層文化,可以生活在百姓當中,展現真理的價值觀,用生命影響生命,並且去鬆動堅硬的社群結構。在鄉村充滿假神敬拜的文化中,有更多真神的敬拜,讓鄉村的百姓可更多尊祂的名為聖!
當福音事工急於尋找「策略」、「模式」的時候,有幾項重要前提必須注意:
一、 當人在找方法時,神是在尋找更合適的人,一個願意全然委身於主的工人。只有對的工人,才有對的方法。福音事工和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的生存一樣,最大關鍵還是在於人才。企業人才必須善於管理、創新。宣教人才在於持守異象,敏銳於時代變遷,與神有親密的關係,美好的靈性並忠心到底。不只好的事工模式需要有對的人去執行,成熟的事工模式更是需要一群宣教人才,在實際的經驗中,去思索出來。
二、 再好的模式,都不能離開禱告。鄉村的宣教工作牽涉屬靈爭戰的層面,魏德凱牧師在『攻破堅固營壘』一書中有詳盡的說明。好的事工模式加上不灰心的禱告,終究會經歷福音拯救的大能。
三、 沒有什麼「模式」是永遠不變,永遠成熟的。必須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而調整。當然大環境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應小心因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