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01 00:29:53| 人氣9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教會為何不增長之我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教會為何不增長之我見
台灣教會之所以不增長,大多數的人將它歸納為兩方面:其一方面是社會趨勢與人心的轉變,有許多教會功能的替代行業興起,例如:社會福利機構、心理諮商師、遊樂場所的誘惑...。另一方面被質疑的是,教會的停滯退化,教會失去了先知性的真知灼見,且也帶有太多索然乏味的傳統包袱。
兩者相加就是今日的基督教教勢,讓人感嘆福音越來越難傳的同時,教會也愈來愈閉塞,宣教的目的赤扎扎的只為了鞏固自己教勢的需要,以教會為中心的宣教理念,教會只關心自己的存在,而學習像耶穌十架上破碎、犧牲、捨己的行為表現是越來越模糊了,教會的建築更是越來越堂皇,設備是越來越新穎,相對下來,教會軟體上所增加的卻是越來越多現代版的法利賽人、文士。
尚且,教會所傳下來的法規是一年比一年的多,這些卻也成為教會的正式規定,俱細匪靡,教會到底真的作了甚麼貢獻?或許教會真有在動,但實質上,如今普遍存在著少數人服務多數人的局面,服事不再是個感動而是重擔,也許不該如此悲調,但不可否認,這絕大部份是個事實,疲憊之下衝力逐漸變為耐久支撐力,太少沉思與反省的空間,茍延之下,就只剩下安於現況,免得徒增困擾。
循環性,教會要是不增長問題就多,牧長疲於在會友間奔命,牧會就變成當守護神的工作,還那有心思作它想的,雖說社會問題確實應該關心,卻也無能為力,每禮拜一次的主日崇拜是否也變成了:「集體催眠」、「安撫人心」、「逃離世俗」的目的呢?令人匪夷,老舊模式數十年如一日,故然老方法不一定就不好,但是沒有新的血倫替換,教會就危機四起。
筆者要是再年輕一些,或許會認為是少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案,教會才會如此的不振,但是近來稍稍克制年輕的魯莽衝動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教會的宣教方案實在說來已夠多了,也有不少有名的大佈道家來往台灣,但台灣教會依舊沒有甚麼大的長進,就算有漣漪也維持不久,教會吃力的追著世俗流行在跑,卻又拋不開沉重的體制,隨著專業知識的高漲,有些人建議將教會企業化經營,有些則非常反彈,真是好壞難論。
然而,這個時代的聖靈角色,不可置疑,有很濃厚人之奴僕或是阿拉神燈的使命,供人差遣作各種利人的用途,醫治、安慰、實現願望..中國大陸的教會是復興的,但異端卻也屢見不鮮,如果聖靈只滿足於人心的匱乏,那難免也會造成信仰生命的失調,因為聖靈還有教育與更新之能,基督徒之所以無法在一個時代彰顯是光、是鹽的功效,是否與基督徒不願去面對痛苦的被調整過程,以至靈命始終不得長進,過著嬰孩祈食的階級有關。
另外,基督徒該不該不食人間煙火,只專注屬靈的事就好,如果是,也許那可能更加速基督教的消失,缺乏了基督徒的社會責任很難談宣教,那只會落入前面所提的教會主義的框架中,而非實現耶穌的救贖計劃,那麼要作個好基督徒真是難,責任壓力還真大,難怪有那麼多的人選擇蜻蜓點水般的滑過教會,危恐身陷無法抽身,事奉變成令人畏懼的惡夢,即吃力又不討好。
到底兩者如何來協調,教會的人力如何來調配,如何來落實基督徒的責任問題,又讓人走到了死胡同,那麼,教會可否與民間社團或是政府有密切的連繫,來互相配搭完成一件事項(環保、人權..),認知中,只要是合乎公義、利人、不違背信仰本質的事,基督徒沒有必要迴避,這也是基督徒走出教會圍牆的方式之一,讓台灣不再對基督教陌生,單打獨鬥的時代已逐漸邁向配搭的服事,因此教會的許多作事觀念必須先受到聖靈的更新。
台灣的宗教淋瑯滿目,基督教要想從中脫穎而出,除要面對民間早已存在數百年的民間宗教外,還得面對善用媒體的慈濟公德會,這類標榜行善的團體,而,基督徒作事不是單靠自己,乃是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主,既然如此,那麼基督教更不可能不復甦,怕就怕基督徒對周遭的事痲痺,想與之隔絕,反而在講求各種福利的社會下,不知利用有效的資源,傳揚基督福音。

台長: 加恩教會
人氣(9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信仰見證 |
此分類下一篇:如鷹展翅
此分類上一篇:以牙還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