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了!
在潮州工作了短短的一年,最後還是被裁員了。逐年驟降的出生率,再加上社會經濟的大蕭條,補習班的招生率也有如坐雲宵飛車般,從最頂點滑向最低點,再加上我又是年資才周年的「菜鳥」,老闆也只有選擇對我「開刀」了。
從八月初被班主任告知這個消息,我便開始積極地尋找新的工作。在這個經濟萎靡的時機被「炒魷魚」,更加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經濟不景氣,企業不僅不雇用新人,甚至還要裁員,以降低成本。運氣好的員工被調職或減薪,運氣不好的如我,就只能「捲鋪蓋走人」了。不同於以往企業的求才若渴,目前求職市場的人才需求是每況愈下,呈現負成長,以致職缺「僧多粥少」,常可見一份薪水不高的助理工作,卻招來百人爭取,其中還多的是像我這種年過而立的失業族群,更不乏邁入不惑之年的二度就業者。
在這種情況下,僱主便開始對求職者予乞予求,不僅將一個當三個人用,連勞基法規定的最低「權益」都自動消失了,濫用「責任制」之名,去行壓榨人力之實。這跟當年農業時代被地主剝削的佃農有何不同?只是另一種壓榨形式的復辟罷了!法國大革命時,文學大師羅蘭夫人有句名言是:「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現在應該改成:「『責任!責任!』多少『壓榨』假汝之名以行之。」
在這三個月中,我上網路搜尋人力銀行,看報紙的分類廣告,投了近百封的履歷表,但通知我前去面試的廠商卻有如鳳毛麟角。每當被通知去面試,我總是帶著最謹慎的態度前去,不僅事前先瞭解該公司的背景資料,更將自我介紹詞針對公司的性質不同,用中英文寫了若干份加以熟背,並在家中沙盤推演一番。但每次面試結束,卻只得到「再等通知」的回應,然後就沒有下文。「再等通知」這句話對我來說已經麻木了,它的言下之意其實就是「你沒錄取」,只是一種 “euphemism”。
「隔行如隔山」,99%的僱主都要僱用有經驗的應徵者,剩下的1%雖然願意僱用沒經驗的新人,但是他們偏好剛畢業的年輕人,而不要像我這種年過三十,雖然已經有社會經驗,但卻沒有該行專業的人。因為與其都要訓練沒有經驗的新手,不如選擇社會新鮮人,不僅比較聽話、好教,起薪也低。
應徵貿易公司,老闆嫌沒有商場實務;應徵傳統製造業,廠長嫌不懂機械視圖;應徵超商、餐聽等服務業,店長專挑年輕貌美的;文書工作只用女生,作粗工又體力不夠。四處碰壁的結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一事無成,只練就一付「厚臉皮」,看到店家便硬著頭皮進去「毛遂自薦」的功夫。
每晚就寢前,我總是期待著明天能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出現。站在深夜的陽台上,仰望漆黑無垠的夜空,彷彿就像我的求職路一般,在漫長的黑夜中等待明日黎明的昇起--充滿無奈又冗長的等待過程,真是「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啊,然後就「輾轉空及晨」。偶爾天空出現寥寥可數且不怎麼亮眼的幾顆星星,就好像是通知我去面試的那幾家公司,讓我心中有了一絲希望,但卻沒有確定感。在一職難求的職場中尋尋覓覓,總讓我心中浮現清朝黃景仁的《雜感》詩:
仙佛茫茫兩未成,衹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水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身為一個讀書人,空有一身的才氣,志大卻毫無才能,注定要窮困潦倒一輩子。
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被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導致大家只知「十年寒窗」,拼命苦讀,而忽視才能的培養。一介書生最後卻只因為國家的經濟衰退,求職之途多舛,而淪落到「牛刀割雞」、「大材小用」,只為求一碗飯溫飽,「為五斗米折腰」,猶如千里馬「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落得「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的下場,根本就是英雄末路,毫無用武之地。
「謀計竟何就,嗟嗟世與身」!空有才華,但卻懷才不遇,正如「暮行河堤上」,但卻「四顧不見人」,只能感嘆自己被棄置人世間,無人聞問,事業無成,孤憤寂寥。若生逢亂世,也許還能「彈劍而歌『長鋏歸來乎』」,當個「雞鳴狗盜」的策士。亦或當個隱士,候時而動,如諸葛孔明之躬耕南陽,待劉備三顧茅廬;謝公太傅之高臥東山,至不惑之年再起;五柳先生之種豆南山,銜觴賦詩樂其志。
如今,卻只能暗自在心中發出不平之鳴,感嘆生不逢時。
引用典故
1. 《論語.陽貨》
2. 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3.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
4. 晉.謝靈運《歲暮》
5. 唐.韓愈《馬說》、《暮行河堤上》
6. 宋.汪洙《神童詩》
7. 金.劉祁《歸潛志》
8.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
9. 清.黃景仁《雜感》
10. 法國.羅蘭夫人:「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