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有不善法』
眾所周知:『菩薩摩訶薩』者,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新譯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故為簡別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薩,更曰摩訶薩。如同《佛地論》曰:「菩薩摩訶薩者,謂諸薩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為簡取大故,須復說摩訶薩言。(中略)此通諸位,今取地上諸大菩薩,是故復說摩訶薩言。」《法華嘉祥疏》曰:「摩訶薩埵者,摩訶云大。十地論云:大有三種。願大行大度眾生大。薩埵云眾生,即大眾生也。(中略)摩訶薩者簡異二乘,亦求小道,今明求於大道,故名大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有不善法』?依《觀察諸法行經》開示:菩薩摩訶薩
-
於流轉中無有疲倦。
-
於眾生中無有差別。
-
於資財中無有受取。
-
於施無不平等。
-
於學無不敬重。
-
持戒無有生處。
-
心無熱惱。
-
心無怯弱。
-
無有邪覺。
-
無不思惟而有所作。
-
於眾生中無有殺害。
-
於他財中無有偷盜。
-
於他婦中無有愛著。
-
無語業惡。
-
無破壞言。
-
無有惡口。
-
無有綺語。
-
不貪他財。
-
無隨瞋恚。
-
無有見行稠林。
-
無有過菩提愛。
-
不毀謗法。
-
不欺慢僧。
-
於諸尊中無不敬重。
-
於解脫門無有恐怖。
-
於他作中無有疲倦。
-
不自稱譽不毀呰他。
-
流轉行中無有隨順。
-
非流轉行中無不隨順
-
所發誓言終不移墮。
-
於已作事終不重毀。
-
他作知恩自作無求。
-
於無力中無有欺陵。
-
於未學中無有輕賤。
-
不戀妻子無有愛憎。
-
於教師中無有私密。
-
法中作師無有藏隱。
-
於諸法中無害破想。
-
於法施中無有疲倦。
-
於求法中無有懈厭。
-
不以利縛而有所說。
-
不以布施而作朋友。
-
不諂承事。
-
無有兩舌。
-
不以幻惑親近承事。
-
不惡於法。
-
無我我所。
-
不戀於身。
-
不愛於命。
-
無有我見。
-
無有作怨。
-
實不實中無有毀謗。
-
於墮法中無瞋發覺。
-
非少時愛。
-
不負朋友。
-
於親付所無有欺妄。
-
實不實中不舉墮犯。
-
不虛為證。
-
不非時遣。
-
他眾生中無諍競想。
-
於發事中無有懈怠。
-
不損於忍。
-
不報惡言。
-
不縛於怨。
-
不欺卑下。
-
隨聲戲言無有羨慕。
-
於精妙中無有不捨。
-
於所食中無有不分。
-
於布施時不以惡物。
-
於婦女所無有非行。
-
於丈夫所無有染污。
-
正信不捨。
-
學戒不緩。
-
無不慚愧。
-
無不羞恥。
-
無有少福。
-
無有少聞。
-
施已不悔。
-
於智不錯。
-
於三寶中無不敬重。
-
於世諦中不為牢固。
-
於勝義中無有入著。
-
無有見行稠林。
-
無有我取。
-
不忘正念。
-
於正斷中無有異作。
-
於神足中無有醉味。
-
根中不軟力中不羸。
-
於覺分中無有不知。
-
於道無倒。
-
三摩地中無有著相。
-
奢摩他中無有牢住。
-
於毘撥舍那無有分別。
-
於明解脫無有觸證。
-
於諸諦中無有障礙。
-
度彼岸中無不發起。
-
聚中不著。
-
界中不依。
-
非時不得。
-
於聲聞中無有見證。
-
於諸菩薩無非教師。
-
於諸入中無有意念。
-
於諸境界無有依止。
-
不以自業而生惡趣。
-
於住胎中無有苦惱。
-
於流轉中無有喜樂。
-
於流轉中無有苦想。
-
於諸出中無有驚怖。
-
於諸眾生無非是田。
-
無少種子。
-
於所種處終不悕望。
-
於諸福田受者無有空闕。
-
於布施中不縛限量。
-
於持戒中不縛限量。
-
忍辱亦不縛限量。
-
精進亦不縛限量。
-
禪定亦不縛限量。
-
智慧亦不縛限量。
-
流轉亦不縛限量。
-
慈不分斷。
-
大悲無偏。
-
無有家慢。
-
無資財慢。
-
無有色慢。
-
無自在慢。
-
無眷屬慢。
-
無多聞慢。
-
無持戒慢。
-
無有住空閑慢。
-
無有頭多功德之慢。
-
無有少欲之慢
-
無有慢慢。
-
無有瞋癡。
-
無有隨眠愛。
-
於顛倒中不以為實。
-
淨不淨中不以為二。
-
不羨生天。
-
不喜樂欲。
-
非同業者,終不親近。
-
無不勤合。
-
不持世論。
-
於外道中無不悲愍。
-
於事物中無有想縛。
-
於其自身不欲求樂。
-
無有詐愛。
-
不依魔羅。
-
所發誓言終不移惰。
-
乃至竟菩提場。
由此觀之,如是『一百四十八者』,即所謂菩薩摩訶薩無有不善法,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不善法』者,謂非屬合理益世之法,如非屬五戒十善之世間的善法,亦非屬三學六度之出世間的善法。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想證得『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之果位,就時間而言,至少須歷經『一大阿僧祇劫』,就事功而言,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亮,將圓未圓(因八地以上菩薩摩訶薩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之福慧圓滿如『十五』之明月),確屬不易做到。尤其身處『五濁惡世』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緣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譚』般難上加難。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一門深入地修行,只要能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蒙受 阿彌陀佛及清淨海會聖眾,手持『九品蓮花』來接引,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能證得如同『初地(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果位,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直至成就『佛道』為止。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