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如來成就於二十事無過患故而行乞食』
眾所周知:『如來』者,其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如同《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應身如來也。至於云何為『如來成就於二十事無過患故而行乞食』?依《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開示:如來世尊以何方便而行乞食?如來成就於二十事無過患故而行乞食。何等二十?所謂
示現色身故如來乞食。若有眾生見如來身具三十二相,是諸眾生見此色相,發於無上正真道心,是名如來見成就初無過患故而行乞食。
如來入於村邑聚落國城王宮,盲者見色,聾者聞聲,亂得正念,裸者得衣,飢者得食,渴者得飲,無有眾生為貪欲瞋恚愚癡所逼。爾時眾生各生慈心起父母想,是諸眾生見於如來入村邑聚落國城王宮,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入村邑聚落國城王宮,天龍夜叉乾闥婆等,釋梵護世,欲供養故從如來行。爾時諸人以佛力故,見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釋梵護世供養於佛,是諸眾生見如來身有如是事,生驚怪心歎未曾有,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無量眾生以封邑錢財國位自在,而生放逸憍慢貢高,見如來乞食生如是念:捨轉輪王位出家成道,捨於憍慢從貧下賤而行乞食,我等亦應調伏憍慢貢高之心。如是見已,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行乞威德,威德諸天,觀見如來之身,無飢渴逼亦非羸瘦,唯為憐愍諸眾生故而行乞食,我等亦當為眾生故而行乞食。如是見已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有諸眾生懈怠懶惰不往佛所,然欲見如來右繞禮拜,是故如來入村邑聚落國城王宮,是等眾生自然得見於佛如來,既得見已心生喜悅。是等眾生,得喜悅已,即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若有眾生眼得見佛即得無癡,乃至一念見於如來,是諸眾生次第漸漸乃至涅槃,為作因緣以能發生,是因緣故如來乞食,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入於村邑聚落國城王宮,閉繫眾生即得解脫。是諸眾生即生是念:以如來力故我得解脫。是諸眾生於如來所生知恩心,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讚歎如來所有功德,心生歡喜生如是念:我等云何當供佛食?又家有女,為父母所護,或為兄弟姊妹所護,或為姑嫜夫主守護,是等不得奉施佛食,是故如來入村邑聚落國城王宮,見如來已心生歡喜,踊躍悅豫受於安樂,施佛食已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四護世王奉如來缽如來手持,若貧眾生欲少惠施,見如來缽滿,有大富封邑,欲多惠施,見佛缽未滿,如是等人,欲足滿佛缽,既奉施已,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缽食施一切僧,而是缽食無增無減。爾時多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見如來缽有是神力,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缽盛正非正食,百千種味味味各別,不相和同如別異器,是一缽盛亦復如是。是時多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見於如來如是神力,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身者是一合體,其內不空猶如金剛,是如來身無生熟藏無大小便,亦行乞食見其食食而食不入。爾時威德釋梵護世,見如來身真實法性及神通力,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若有眾生若多若少若妙非妙,施如來已福無邊際乃至涅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世尊常定不起亦行乞食,是時多諸威德釋梵護世,見於如來而行乞食於定不動,是等生念必定無疑,為眾生故進行乞食非為食也,見是神力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若當不行乞食,若當不食,或有諸人佛法出家,生如是念:我等亦當不行乞食,亦應不食。是等便當飢渴羸瘦,不能得於過人智慧,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善攝聖種故如來乞食,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憐愍來世諸比丘故,如來乞食。後末世時,諸不信敬婆羅門等及諸長者,當說是言:汝等世尊不行乞食,何故汝等行乞食也?若如來乞食,是婆羅門諸長者等,當作是念:汝等世尊本行乞食,何故汝等不行乞食?我等應施。又諸如來法應行乞,讚歎乞食,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若長者長者子諸大豪貴,於佛法出家,生於慚恥不能乞食,作是念言:云何我等豪族大家,既出家已,當於家家而行乞食?如是等人,隨學大德威德如來而行乞食,見是義故如來乞食。
如來隨於一切世行。何以故?隨在在處處諸眾生熟,是在在處處,如來隨行。如來亦無飢渴所逼,無貪無著亦無戲弄,亦無惡求無所聚集,如向所說及餘諸事,如來見是無量方便而行乞食。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事』,即所謂如來成就於二十事無過患故而行乞食,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成就』者,即事前之目的,事後之歸結也。小乘既明業感,故求脫離,至得成就解脫入滅之果也。又『無過患』者,謂無過咎與災患。又『乞食(梵云分衛)』者,十二頭陀行之一。比丘為資自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淨之正命。若自作種種生業而自活,稱為邪命。
總而言之,『如來』者,梵語曰多陀阿伽陀Tatha%gata,譯言如來,佛十號之一。又佛之本覺、始覺、究竟覺,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及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等種種道理,本來都是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換言之,因為有了本覺,才說始覺,然後就有究竟覺;因為有了自覺,才有覺他,最後達到覺行圓滿;因為有了法身佛,才有報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此即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所云之『由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之道理。恰如蓮華一樣,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6年2月16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