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九)
「復云: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謂父母、眼目」,這個前面我們讀過,「腳足、梯橙、飲食、寶衣、橋樑、財寶、日月、身命等」。都用這個來比喻善知識,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離開它。腳足是走路的,你沒有它我們怎麼運行?梯橙是幫助我們升高的、提升的,沒有它我們升不上去。飲食是活命的,善知識是活我們的法身慧命,沒有善知識就好像沒有飲食,法身慧命保不住。所以這些都好懂。寶衣、橋樑、財寶、日月、身命,還沒講完,二十一個,後頭就不需要再說,用個等字。最後總結「云: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善知識有這樣多的功德,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要知道親近。
「大眾聞已,舉聲號哭」,這受感動,聽了之後真正受到感動。「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曠劫是無量劫以來,佛與法身菩薩是我們的善知識,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無論我們在哪一道,無論我們幹的些什麼,他都在守護。你在造業受報,他在那裡看著。看了,為什麼不拉一把?你能回頭他就拉你,你不能回頭他不拉你。為什麼不拉你?要知道,三惡道是消惡業的,佛菩薩不能消我們的惡業,你自己造的自己要承當,這才合理。佛菩薩只能幫助你覺悟,一覺悟那個業消得就很快。但是覺悟要有條件,你要能信,你要能解,你要能行,你沒有這三個條件不行。三善道是消福報的,就是你做了些好事,做好事要消,做壞事也要消。為什麼?自性裡頭善惡都沒有,只要有業那就是染汙,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三善道消善業,三惡道消惡業,善惡統統消掉,你就成佛了。可是麻煩在哪裡?消業他又造業,這個事情就麻煩,換句話說,就永遠都消不掉。一個人墮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搞輪回,原因就在此地。只消不造就好了,消了他還要造,不能不造。
佛教給我們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講什麼?就是前面所說的,心不住相。這個方法妙,造惡不住造惡的相,修善不住修善的相,永遠讓自己的心清淨,這是什麼人?菩薩!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他也行善,做多少好事,他也造惡。可是你要曉得,人家行善,阿賴耶裡頭不落善的種子;他造惡,阿賴耶裡頭不落造惡的種子。為什麼?他已經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一味真心,他不是妄心。真心不造業,真心隨緣。你看《還源觀》上講得多好,賢首大師給我們講的,隨緣妙用,妙用就是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凡夫可麻煩了,他著相。我們在現象裡頭學一個什麼?學不著相,善惡二邊都不著。那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可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那是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你已經成法身菩薩了。
怎樣學?首先學淡薄,不要太認真,什麼事情隨緣,什麼都好,這是我們回頭,真正回頭就從這裡做起。過去我們對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很計較,非這麼做不行,現在我們提升一步,提升什麼?馬馬虎虎,都可以,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只有一樁事情真正了不起,就是念阿彌陀佛。除了這樁事情認真之外,其他的都可以不要再關心,有沒有統好。跟什麼人說話都是阿彌陀佛,他說得很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他也很歡喜,以為我聽進去了,其實我一句也沒聽進去,全聽的是阿彌陀佛。對他有好處,聲聲阿彌陀佛灌到他耳根裡去。他跟我們說的話都不要緊,都是世間事情,那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我們聲聲阿彌陀佛這是金剛種子。這個道理要懂,這種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功夫慢慢就得力了。
尤其是現在,我們看看災難的資訊,月月上升。這是給我們最好的警惕,學佛咱們要真幹,不能再幹假的,不能再有偏邪,要認真努力。我們要在一定的時間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沒把握,功夫成片可以,只要你不要再計較,你就能做到。日常生活得過且過,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一年時間足夠了。也就是我這一年的時間決心取極樂世界,我一定要做到。要發狠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宋朝瑩珂法師三天三夜能把阿彌陀佛念來,我們一年時間還不夠嗎?真幹!不幹假的了。
蓮池大師晚年,那也是個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的,晚年的時候專門搞一部經,就是《阿彌陀經》。他老人家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不搞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他真捨掉了。晚年就一部經、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了。做給我們看的,給我們做榜樣的。我們讀了書,看到有這麼一樁事情,應當學習,不再搞了,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見什麼人都是好人,見什麼事都是好事。好事壞事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說我們能不成功嗎?決定成就。
佛護念我們是真的,我們對不起佛菩薩。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像慈母照顧嬰兒一樣,嬰兒不懂,就像我們一樣,佛菩薩照顧我們,我們糊塗,不知道感恩。「今日值於如來,乃至未曾報恩,無心親近。說是語已,重復舉身號泣」。今天遇到釋迦牟尼佛了,乃至未曾報恩,為什麼未曾報恩?不知道恩德。知恩你才能報恩,你不知恩,你報恩的心生不起來。不但不知道報恩,對善知識怎麼樣?無心親近。善知識在那裡等你,等你回頭,我們迷在五欲六塵,就是回不了頭。迷惑顛倒,不瞭解事實真相。說是語已,話說完了之後,慚愧的心、懺悔的心生起來,舉身號泣。
「且恭敬善知識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難,故云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是真的。我們今天對老師不知道恭敬,對老師產生一種什麼?產生一種情執,沒有誠敬。印光大師教我們,對善知識要懂得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不知道誠敬你就得不到利益。誠敬兩個字太重要!真誠恭敬心。有真誠恭敬心,一定能如教奉行,善知識教我的,我一定認真努力把它做到,你才真正得受用。本經裡面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那是真如自性,那是實相理體,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沒有誠敬心你得不到。你要有誠敬心,你看到這個經上字字句句,不但經如是,註解也如是。經論是佛說的,祖師大德這一百零一種,加上外國的九種是一百一十種,那都是開悟的人,不是凡人,都是真正修行得定開慧的人。
我們遇到這麼多的善知識,比《華嚴經》善財童子還要幸運,善財童子才遇到五十三個人。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有沒有真幹,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真的。
>>續載中… …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