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7 20:37:44| 人氣2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105-云何為『菩薩之忍度無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之忍度無極』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之忍度無極』依《大寶積經》開示:何謂菩薩忍度無極所行清淨即所謂

(一)    若罵詈者默而不報,是口清淨。

(二)    若撾捶者受而不校,是身清淨。

(三)    若瞋恚者哀而不慍,是心清淨。

(四)    若毀辱者而不懷恨,是性清淨。

(五)    若聞人發麤獷辭,以護眾生不興忿恨。

(六)    設有刀杖加身瓦石打擲,護於後世而不懷害。

(七)    節節解身不以憂慼,將順道故。

(八)    見人求乞不起瞋恚,濟四恩故

(九)    發于慈心不惱恚者,親佛道故。

(十)    造悲哀心,具足願故。

(十一)          功勳流布莫不奉命,多所愍故。

(十二)          仁心德稱所可布施,為道法行棄魔天故。

(十三)          念佛道而行忍辱,成佛身故。

(十四)          若念覺意而行忍辱,具十力故。

(十五)          若念於惠而行忍辱,欲備三達無罣礙故。

(十六)          設念愍傷而行忍辱,成大慈故。

(十七)          念度虛妄而行忍辱,究大哀故。

(十八)          如師子無恐懼者,而行忍辱,無所畏故。

(十九)          無見頂而行忍辱,處於眾生,不自大故。

(二十)          念具相好而行忍辱,普欲救濟一切世故。

(二十一) 具諸佛而行忍辱,成通慧故。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一種』,即所謂菩薩之忍度無極,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忍度』者,有三種:一、耐怨害忍,謂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無返報心;二、安受苦忍,謂若遇水火刀杖眾苦所逼,恬然忍受;三、諦察法忍,謂諦審諸法,體性虛幻,而本無生滅,安然忍可。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1317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台長: 果前
人氣(2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3106-云何為『菩薩之戒度無極』
此分類上一篇:3104-何等為『糞掃衣比丘應生六種想』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