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8 20:15:44|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106-云何為『菩薩之戒度無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之戒度無極』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之戒度無極』依《大寶積經》開示:何謂菩薩戒度無極所行清淨?即所謂

(一)  有一事致于清淨。何謂為一解菩薩心而無等倫,其心超過一切世間,最尊無比,越諸聲聞緣覺之意,心能降伏一切諸魔。入於眾生,所至名德為無量寶諸遵習法,普有所護心未曾忘。是為一。

(二)復有二事戒度無極為清淨行。何謂為?即1)曰常懷慈愍無害眾生;(2)曰心志於道調柔性行。是為二。

(三)復有三事戒無極淨。何謂為三?即1)曰身淨。淨身三事戒無闕漏究竟備悉;(2)曰言淨。一切所說無有諛諂;(3)曰意淨。蠲除諸穢貪欲危害。是為三。

(四)復有四事戒無極淨。何謂為四?即1)曰其戒清淨;(2)曰奉禁不毀;(3)曰以此戒法教化眾生;(4)曰見持戒人敬之如佛。是為四。

(五)復有五事戒無極淨。何謂為五?即1)曰不歎己身;(2)曰不毀他人;(3)曰捨聲聞志;(4)曰離緣覺意;(5)曰無所貪著。是為五。

(六)復有六事戒無極淨。何謂為六?即1)曰常念於佛不毀禁戒;(2)曰常念經法順修其行;3)曰常念聖眾不違佛教;(4)曰常念於施普捨塵欲;(5)曰常念禁戒不復貪慕一切五趣;6)曰常念諸天宣眾德本。是為六。

(七)復有七事戒無極淨。何謂為七?即1)曰篤信樂諸佛法;2)曰常自念慚為眾重任;(3)曰念愧思道品法而不自大;(4)曰仁和不惱彼我;(5)曰無害畏於後世殃罪之患;(6)曰不煩擾人止心憂慼;7)曰見諸眾生在苦惱者而愍哀之。是為七。

(八)復有八事戒無極淨。何謂為八?即1)曰無有諛諂;(2)曰無希冀心;(3)曰不貪利養;(4)曰捨於慳懿無所依倚;(5)曰己身所有而知止足;6)曰行賢聖禪具足澹怕;(7)曰處於閑居不惜身命;(8)曰樂於獨處遠離眾會好於道法,畏懼三界不取無為。是為八。

(九)復有九事戒無極淨。何謂為九?即1)曰無所趣律教化眾生而令得度;(2)曰稍漸習定修治其原;(3曰令心究竟不懷惱熱;(4)曰求於靜漠止心所念;(5)曰習行威儀禮節之正;(6)曰超度禁戒不見己身;(7)曰未曾欺惑愍哀群生具足大乘;(8)曰究竟成就戒法之業使不缺漏;(9)曰心常懷念勸助德本。是為九。

(十)復有十事戒無極淨。何謂為十?即1曰淨身三事;(2)曰淨口四事;3)曰淨意三事;(4)曰念棄諛諂志性質直而不細碎;(5)曰心性普入靡不蒙度;(6)曰一切所覺而知節限,愍哀為本悉解諸結;(7)曰心無剛[*],教化眾生悉調和業;(8)曰常修己身,見諸等類恂恂恭敬;(9)曰於諸眾祐勸示法事;(10)曰奉以衣食使離世業。是為十。

(十一)                復有二戒無極淨。何謂為二?即1)曰有毀辱者,寧失身命終不毀戒,不興想念,不慕財業;(2)曰無所周旋亦不貪求,一切諸法戒空無像。

(十二)                復有二事。何謂為二?即1)曰內淨,除諸衰入;(2)曰外淨,捨諸境界。是為二。

(十三)                復有二事。何謂為二?即1)曰淨其道心解自然相故;(2)曰戒品清淨無諸相故。是為二。

    由此觀之,如是『十三類』,即所謂菩薩戒度無極清淨之行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者,梵語尸羅,華言性善。謂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據義而譯也。正翻止得,謂止惡得善也。又翻為戒,謂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又波羅蜜舊譯為『度』,或譯為度無極。是故『戒度』者,持戒波羅蜜是也。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1318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台長: 果前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3107-云何為『菩薩之施度無極』
此分類上一篇:3105-云何為『菩薩之忍度無極』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