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4 15:38:23| 人氣8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勿使院士會議流於形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勿使院士會議流於形式

2008/7/4 | 作者: | 點閱次數:49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台灣目前正進行一場學術盛事─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歷屆會議的開幕式總統都會親臨致詞,並在當天晚上設宴款待,可見這個會議之隆重。而一百多位出席院士中,不但有諾貝爾獎得主,還有前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國內外知名大學校長及多位學術成就卓越的學者。不論由會議形式或出席者的學術地位來看,院士會議都是國內學術界的頂尖大事。

但多年來,社會對這項會議的功能仍見仁見智,何以致之,值得深思。

不只社會一般認知,即使國內學術界,對院士會議最普遍的一個負面看法是:猶如早年的國建會,院士會議幾乎成了目前國內僅存的「學術大拜拜」,形式盛大、但實質貢獻有限!院士會議每二年舉行一次,同時選舉新院士。由於每次選舉人數多則超過二十人、少也有十人以上;院士人數有增無減,每二年一次的院士會議出席人數當然也就愈來愈多。

院士出席踴躍,在海外院士人數遠多於國內院士的情況下,院士們不辭勞苦,在溽暑中返國開會,也顯示出他們對國內學術發展的重視,期待多少能貢獻一己之力。問題是,很多海外院士或因久居異地,對國內發展隔閡已多;或因個人學術生命仍值高峰,平日埋首研究而無暇顧及國內發展;又或純粹因年事已高,在國外已屬退休之人,要期待院士們人人都能在短短三、四天內,對台灣的教育、學術、科學發展提出切合時弊的改革之道,未免緣木求魚。

由日昨院士會議中的第一個提案,就說明了外界的批評並不為過。該提案主旨是,中研院及院士會議在政府政策制訂過程中,能扮演何種角色?應否組成專案小組,適時對問題加以研究、提出建議?這個提案,真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類似的討論,歷屆會議都提出過,今年又出現了,不知是院士們對此過於念茲在茲,或是中研院行政部門的準備工作不夠嚴謹,以致再炒冷飯?

在全部二百位以上的院士中,也有對台灣有重大貢獻者。以黃周汝吉等七位院士為主的生物組院士,他們以接棒方式回國長駐,因此建立了中研院的生物醫學研究所、分子生物研究所等,使中研院不但在相關領域建立了領導地位,也發揮了提升國內研究機構的功能。

又如,前院長李遠哲建立了原子分子研究所;再如國內B肝防治權威陳定信對健保提出了一針見血的看法與建議。這些都值得肯定。由此也可歸納出一個非常重要且基本的原則:院士們對台灣的貢獻,不在於形式上的回國開會,而必須建立在對台灣學術發展真正的參與及長期的投入。

院士會議今天將要選舉新院士,二年後的與會人數必然再增加。即使中研院目前的國際會議中心富麗堂皇、設備先進,但以院士人數增加的速度,會議室空間不夠用的窘境未來必然會出現。院士會議該怎麼開,才能發揮最大功能?這也是老問題。但老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不但關乎院士形象,也涉及龐大的會議資源消耗問題,中研院必須省思。

台長: 果前
人氣(8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