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念頭、壞念頭
一般人多半認為心中的想法並不等於行為,要確實做出不當的行為才會造成壞的結果,因此會有人說:...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8-16 22:45:58 | 回應:0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這句話,出於《阿彌陀經》,在《遺教經》中也說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心...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8-16 22:21:22 | 回應:0
佛教相信懺悔嗎?
是的,佛教確切地相信懺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殺生、偷盜、邪淫、大妄語(妄稱自己...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8-16 21:59:29 | 回應:0
找回自己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20 21:20:20 | 回應:0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通常認為若要瞭解三世因果,必須藉宿命通知道過去,用天眼通知道未來,才能親見三世因果...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20 20:58:20 | 回應:0
懺悔與負責任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20 20:37:42 | 回應:0
家
〈家〉
◎ 家的成員是共同修行慈悲行與智慧行的菩薩伴侶。
﹝法鼓山的方向P113﹞
◎ 家的定義是互相照顧、...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20 20:11:24 | 回應:1
萬行菩薩
〈萬行菩薩〉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
若能於自己修學佛法的同時,也以身示範,做義工,...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20 19:41:12 | 回應:0
佛陀本懷
〈佛陀本懷〉
◎ 佛是在人間成佛,而成佛後教化的對象是以人為主,而且所有眾生中能修道成佛的只有人才有...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20 00:15:39 | 回應:0
承擔與放下
〈承擔與放下〉
◎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法鼓雜誌037P0...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19 23:50:59 | 回應:0
湛然常寂
湛然常寂,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
「湛然」的意思是水很深,很清明瑩澈的樣子,可以用秋天的明潭...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13 20:19:23 | 回應:0
讓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長固然重要,也是無止盡的,但自我成長是否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及最終目的呢?在凡夫...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13 19:36:13 | 回應:0
《教觀綱宗貫註》緒論
〈緒論〉
一、天台教觀及《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是明末蕅益智旭
(西元一五九九...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12 22:42:06 | 回應:0
享受人生 珍惜人生
許多人認為享受人生就是吃、喝、玩、樂,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大部分的動物也都會吃、喝、玩...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12 21:37:57 | 回應:0
佛教相信在劫難逃、在數難逃之說嗎?
佛教不相信定命論,但是相信因果論。因果是可以改變的,過去已造的因加上現...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7-12 21:13:14 |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