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So Soerious?─
比起蝙蝠俠,我想我是比較喜歡小丑的。或許該說,比起蝙蝠俠,我更喜歡裡頭的反派角色。
蝙蝠俠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除了酷炫的蝙蝠裝,華麗的蝙蝠車,以及各項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高科技武器外,我想最引人入勝的便是他深刻鮮明的角色形象。
而每個反派角色扭曲的瘋狂性格都其來有自,他們不是單純的罪犯,而是反映出社會現實的陰暗殘酷面與大眾刻板價值的膚淺勢利。
譬如蝙蝠俠最頭痛的宿敵Joker(小丑)。若依照Alan Moore(亞倫摩爾)在蝙蝠俠漫畫中的設定,Joker 原來是個化學工廠的工程師,因為想要成為偉大的喜劇演員而離職,但演藝事業處處碰壁,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決定替兩名歹徒帶路進入化學工廠行竊,在行動之前,他得知懷孕妻子在家中意外死亡的消息。
歹徒要 Joker 扮成當時蒙面大盜 Red Hood 的模樣,三人潛入工廠後卻發現已有大批警力駐守,慌亂逃亡之際,兩名歹徒被射殺,而被蝙蝠俠追趕的Joker,則跌入不知名的化學液體當中,變成後來白膚綠髮的模樣。
而《黑暗騎士》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為我們揭櫫了一個更直接影響Joker變態人格的原因──便是家庭。在《黑暗騎士》中,Joker總愛將一把小刀伸進人質的嘴中,有意無意地翻攪,並喃喃自語著他痛苦的過去。此種行徑對他來說,或許是種自我救贖的行為,正如他最擅長的挑動人性黑暗面的能力。人在面對沉重的過去時,往往陷入光明面與黑暗面的兩難,雙面人哈維‧丹特便是最佳的例子。
他在歷經了毀容、失去摯愛的痛苦掙扎裏,開始對於自己努力彰顯的美好生命與道德規範開始產生質疑,縱使Joker已經喚醒其黑暗面,竊據的也只是他一半的軀體。然而另一半光明面的表徵,實在不是道德規條的寄宿,他代表的是道德所規範最膚淺、外緣的範疇──人性的底限。
記得舞台劇《西遊記》曾有一段對白是如此說的:不要逼我思考,不要叫我選擇,不要給我壓力。
多少人可以理性的思考,並在做出抉擇後,去面對那不知是好或壞的結果。畢竟人人都想當個好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形象是光鮮亮麗,然而在面臨真正的選擇考驗時,人性真實一面才隱然浮現。「你知道我為什麼愛用刀,不用槍嗎?槍,讓人死得太快,刀子才可以逼出人性,人的本性到了生死關頭才會原形畢露。」如同電影後半段,那兩艘郵輪的生存遊戲一般。每個人都不想死,但卻沒有人想背負殺死別人得著自己的沉重道德包袱。最後看似「人性本善」的闡述獲得證實,但其實就像Joker所說:「他們的虛偽戰勝了自己。」
從某個角度來看,Joker的價值觀似乎最值得讚賞,他真實無虞地表露本性,亦呈現了人存在於世最基本的課題──生存為了什麼?
Joker不需要錢、不需要權,也不需要名與利。他單純以揭開人脆弱的道德面具為樂,彷彿勾起人的陰暗本質便是他對上帝的最大控訴,控訴他為何得遭遇那不幸而腐敗的人生。Joker一次又一次地以歇斯底里般的癲狂姿態,在人質的臉龐把玩他的小刀,一方面施予壓迫的精神折磨;一方面悲苦地陳述他成長時期備受的凌虐。似乎在告訴著被害人:不要怪我,要怪就去怪那些讓我變成這樣的人吧!最後再嘲弄似的說:「Why So Serious?」是啊!為什麼不笑一笑,人世間不是充滿著無限的希望跟美好嗎?
相較於Joker一覽無遺地呈現自我深層的黑暗,雙面人顯得虛偽多了也貼近正常人形象的多。同是有故事的人,他卻不敢像Joker毫不掩飾的嘲諷、抨擊這個社會。反倒虛以委蛇的丟擲銀幣,將選擇交給上帝來決定。然而銀幣的兩面都是正面,公平只是假象,更是包裹著道德糖衣的華麗毒藥。人常說自己是逼不得已,其實往往在關鍵時刻早已做出了選擇。就像《穿著Prada的惡魔》當中,米蘭達對安德莉亞說的:「在妳決定要來巴黎的時候,妳就已經做出了選擇,其餘的都只是說服自己的藉口。」
的確,人是自私的,所以貪心。冠冕堂皇的藉口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不會太內疚。如果管家阿福沒有將瑞秋的紙條抽起來,布魯斯‧韋恩是否還能正氣凜然地的說出:「就讓我背負著惡名,成為守護城市的黑暗騎士吧!」這種雖千萬人無往矣的無私氣魄──人性禁不起一再地考驗。
就像哈維‧丹特對布魯斯‧韋恩說的:「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要嘛你以英雄的姿態死掉;或者活得夠久,看自己變成一個惡棍。)
我想到著名的極端自由主義者安‧蘭德在其《自私的美德》中提到:「人生存的終極意義便是追求快樂。」對於像布魯斯‧韋恩這般擁有不尋常經歷的人,普世道德價值規範對他而言早已證明沒有意義,正義需要以其他的手段來執行。畢竟無論是要完成一件好事或壞事,非法手段總是比法律途徑要來得快許多。
布魯斯‧韋恩亦曾陷入害死自己父母的內疚陰影當中,他親眼目睹兇手殺害自己的父母,如果不是憑著管家阿福與女友瑞秋的相伴救贖,或許蝙蝠俠就只是另一個罪犯罷了。也難怪Joker要對他說:「你我在眾人眼中,都一樣只是個怪胎。……而你完全了我。」蝙蝠俠完全了Joker沒有遇見過的救贖,所以他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來證實他極端痛苦生命存在的意義。而雙面人則在兩端徘徊猶疑不定,也使得他的內心層面更值得深入地去探討了解。
Alan Moore在蝙蝠俠漫畫〈The Killing Joke〉當中,有一段描述了Joker在與蝙蝠俠對峙的過程中,對彼此的陳述。
Joker認為蝙蝠俠跟自己一樣,都經歷了”A Bad Day”,他選擇以瘋狂的姿態嘲諷攻擊這個世界,而蝙蝠俠則還在掙扎,並以所謂的正義來掩飾並抗拒自己內心瘋狂的事實;蝙蝠俠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Joker只是放任自己遊走在邊緣地帶,只要有機會,他仍舊能走回正途。
假如布魯斯‧韋恩不是豪門企業的公子;假如他沒有忠實的管家阿福跟得力的助手福克斯;假如他沒有摯愛瑞秋作為他精神支柱,那蝙蝠俠還能是蝙蝠俠嗎?他還能毫不畏懼世人世態炎涼的批評?亦或是他便會看著自己走上與Joker一樣的道路,漸漸沉淪在黑暗當中?
或許!唯有經歷過深層黑暗的洗鍊,才能珍惜並擁抱光明的可貴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