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19 09:47:18| 人氣1,8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一章-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的成敗關鍵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經的帝王學、領導學。大家要知道;易經呀、老莊呀,都是我國帝王領導學中最高的哲學。天下人事宇宙萬有,皆見於爻象的動,我們的思想一動,就是爻象動;一個念頭的啟動,就是一個動爻;你的思想動的一下,就是爻動了,爻一動就會交感、交會、交變,孔子在禮記經解篇中,介紹中國文化說「潔靜精微,易教也」。易經的學問是宗教的、哲學的,懂得這個學問的人,自己要修養到聖潔....聖人最高境界,便要清心寡慾、靜到了極點才可以。潔靜是宗教性的;精微是科學性的,那比電腦還要精密,如果頭腦比電腦還要精密,就可以研究易經的卦象了。你說;人腦要跟電腦比,怎麼有可能。電腦也是人的智慧交感才研發出來的,可稱「人工智慧」但這些東西也都是人造出來的,所以說人的頭腦是比電腦還要精密的。人的頭腦不但要精密,還要通這個「微妙」,所以潔靜精微,易之教也。
現在講到人事,人的意念一動,爻象才動,爻象在內一變,吉凶從外表就看得出來了。所以一個人坐在那裡,情緒一動,氣色就會跟著變了。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要問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的內部一動,看它的政策一動,高明的人已經就看出結果了,這就是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這裡要注意了!功業見乎變,建功立業,就在你一念之間的變通。一念之動有如此重要,也許是大成功,也許是大失敗,沒有中庸的路線。所以第一等人懂了易經,可以領導變;第二等人呢?是適應這個變;末等人則是人家都變過了以後,他卻坐在那裡罵變。我常常用這個比喻搭公車的人,第一等人把握住時間了,第一個上車,有坐位可以再睡一下,甚至睡到終點。第二等人車子來了,擠著排隊到了車上還有個位置可以坐。第三等人公車都關上門也慢慢要駛離了,他才夾著公事包在後面追著跑,眼看公車放黑煙,嘟的一聲開走了,他還在後面邊追邊罵,為什麼不等他!這種人實在太多了,他就是不知道如何適應這個「變」。
功業見乎變,這就是大權變之道,佛學也叫權變。權、就是要知道方法來應變;佛學還有一個名辭叫「權巧」,要懂得巧妙,這就是領導學的四大原則。爻象動乎內,由此你也可以瞭解,為什麼我們過去讀書人喜歡講四書,四書是從宋朝才開始的,大學中庸,原來是禮記的兩篇,宋朝以後才把它變成經典。但是大學中庸所講的,就是領導學的內涵修養之學,所以「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這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時注意我們自己的動念,使自己的爻象、內爻的動,在貞夫一的狀態下進行。
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外用之學,亦即所謂的「功業之變」,這也可以說是告訴我們什麼叫領導學。領導學就是做人的道理,假使你把做人根本的道理把握住了,就把握住領導的道理了。什麼是做人的道理,這就很難了!我們常講,唉呀!你做人真成功,做人要能成功,最基本的就是誠信、誠懇這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什麼是領導?人都做不好,還要談什麼領導?那跟前面講的,末等人在追著公車後面跑,一邊罵的人一樣,那有什麼用呀!
所以說聖人之情見乎辭。上古中國文化中的有道之士,他告訴我們後代的人,這些情意在哪裡可以見到?見乎辭。你多讀易經的繫辭,文王、周公、孔子的繫辭,你就可以瞭解了。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國文化的一環;老子、莊子的文辭,又是一環,大家要弄清楚。易經的文化非常簡單,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這就是隤然示人簡矣。
我們為什麼要講中華文化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站在宇宙的悲觀面,中華文化不同,它認為宇宙充沛極了。這跟佛學華嚴經看世界是一樣的,華嚴境界看世界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充滿的美麗幸福,這個世界是真善美的。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樣的可愛、也很美啊!死亡不是不美啊!因為它只是活著的另一面,生是陽的面,死是陰的面,死亡並不是完了、沒有了;它還是有。所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個太極裡頭有陰陽,陰陽裡頭又有太極,所以佛學中,華嚴的境界同易經是一個境界。古人懂佛學的人,必定懂易經;懂易經的人;必定懂得華嚴境界,更能懂得宇宙天地、萬物與人生。

台長: 涉月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