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有一位學生,因為未繳午餐費,業者在空便當內放紙條,結果引起軒然大波,學生感覺受委屈,家長一怒之下狀告媒體,指責業者的不是。
當天拿到報紙,斗大的標題令人為之震撼,旁邊還搭配著採訪心理醫生的報導,彷彿學生受盡了委屈,因為這件事心中留下陰影,導致現在看到便當就怕(有沒有這麼誇張),而媒體輪番上陣把業者打成過街老鼠,甚至還有民眾打電話謾罵,或故意訂上百個便當鬧場。
其實到了晚上,愈來愈多媒體報導這則新聞,大家才知道事情不是單純的業者欺負弱勢學生,反而多同情起業者來,原來該學生積欠了三個多月便當錢,催交多次無效,業者仍好心提供午餐,直到此次紙條事件為止。
為何沒交錢的可以先告狀,動用媒體力量,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博取大眾同情,而且家長不是繳不起,而是聲稱忙於照顧中風的奶奶疏忽了。我認為忘記幾天可以原諒,但忘記三個月未免太離譜,有佔業者便宜的嫌疑。
便當店是小本經營,三、四千元數字不小,如果一間學校有十幾個這樣的學生,那麼就會有三、四萬的呆帳,人家也是按時交水、電、瓦斯、營業稅的店家,只要欠台電錢超過一定時間,馬上斷電,而且追加利息,那能讓你拖延下去。
所以多次催交仍收不到錢的業者停止供餐,並放紙條提醒,下場就是被無理的家長陷害,在全國觀眾面前被媒體公審,夠了沒有?吃飯付錢,天經地義,白吃就是無賴之舉,還有臉上新聞振振有詞,說自己小孩看到便當會害怕。其實只要媒體多加查證,訪問其他學生,看看該生的穿著、打扮,就知道是不是弱勢家庭因付不出錢被欺負,還是有錢故意耍賴拖延。
再者,分析業者的紙條「想吃嗎?請先交錢。不想吃也要交錢。」第一,業者提醒學生沒有交錢這件事,以前白吃這麼久,日後想吃飯,請先交錢,因為別人都交,為何你不交。現在因為經濟不景氣,交不起營養午餐的例子時有所聞,政府、學校方面都有配套措施,低收入戶一律補助,若非低收入戶者無法一次負擔午餐,也可無息分期付款或急難基金暫墊,絕對不會讓學生餓肚子。
但這家長不是付不起,而是「忘記」,一忘三個月,這三個月他晚上負責孩子的晚餐,難道他不懷疑孩子的午餐的來源嗎?如果家長宣稱沒收到通知,那學生就是沒有告知家長,被放紙條,學生自己也有責任。
第二,「不想吃也要交錢。」意指如果學生確定日後不吃便當,那麼之前積欠三個月的飯錢仍要還給業者,但原本業者寫的「還錢」,學生承認被他改為「交錢」,有誤導大眾之嫌,好像隱射業者即使學生不想吃,也要如數繳交日後的餐費。
我覺得業者唯一犯的錯誤——沒有保護好自己,方法要公開,如果遇到遲交的學生,可以請導師協助,不要親自接觸學生,用字也要更委婉些,例如:「O年O班OOO尚未繳交O月份午餐費,請於O月O日前繳交,若有困難,請告知導師。」並留下副本,以供日後佐證。每個禮拜發1張,如果積欠3個月就有12張催交單,即使遇到厚臉皮無理取鬧的家長,也可以不慌不忙地表明「已經通知12次了,原物料漲價,我們實在快撐不下去了,請你快交錢,否則我要燒炭自殺了!」家長賴皮,業者也可以以死相逼,以無賴手段對付無賴,看看到時誰站得住腳?
我朋友在偏遠地區任教,他們說午餐故意賴帳的家長還真不少,有些明明有錢買新手機、ipod給孩子,卻積欠午餐不交,吃定學校不敢不供餐,久而久之,連按時交錢的家長也有樣學樣,成了學校頭疼的問題。我想這種情況若沒有配套措施處理,只會越演越烈。希望媒體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不是先告狀的就一定有理,應該多深入觀察,平衡報導,讓是非對錯攤在陽光下,社會自有公斷,讓故意賴帳者能記取教訓,不敢以身試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