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5 02:16:02| 人氣7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習風格與特殊學習風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雅卿於文山社區大學<另類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授課.92年4月4日禮拜五.課程內容紀錄


這節課一開始老師似乎是要求大家一起想一想<傳統>的<好學生>定義。遲到五分鐘的我不知道是只要講傳統的即可,所以變成有人說念書很專心、我就說一次可以看好幾本書;有人說上課不會走來走去、我就說走到哪裏都可以上課,差點被正派同學的白眼球給閃死。

接下來即講學習機制,訊息 input 到大腦、處理訊息、output 的過程。老師問有哪些訊息 input 的管道?正派同學反應快過我,說眼耳鼻舌身意。老師說:嗯,佛教的概念嘛,but 意被老師槓掉(因為意即存於大腦本身),我則不滿足地接著大聲說:不要那麼宗教味好不好,視聽嗅味觸如何?老師將這些筆畫較多的字也吃力地寫在白板上,正派同學則不耐煩地回頭兇我:你那還不是宗教分類?不過我也不落她後,頂回去:這可是心理學的分類,誰說跟宗教有關。

李老師對大腦神經機制顯然下過功夫研究,我一直忍住把包包裏牛頓234期上面的精采圖畫拿出來輔助說明的衝動,因為她講得既簡要又明白,不須複雜化就已完全都是重點。海馬回管短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儲存區則範圍廣得多;杏仁核(日本人說扁桃體)則管理情緒。

影響孩子(及成人)學習的幾個因素,包括
1.生理因素:身體狀況、發育的節奏等;
2.情緒因素:喜怒哀樂、學習動機(包括外來激勵及自我激勵)、堅持度等。
3.環境因素:學習環境的佈置與規範,光線、冷暖、聲音、軟硬(椅或床等)等等。
4.社會因素:能讓人有效學習的外在人際狀態,如是否需要與同儕一起唸書寫功課,或一定要獨自學習。

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孩子能夠:了解自己;了解環境;進而接受自己;並找出自己與環境間最佳的對應可能。
種子學苑的孩子們對<找出自己與環境間最佳的對應可能>的詮釋是:不委曲自己,不為難別人。(stone按:very good definition!)。

接下來說到特殊學習風格。

所謂特殊學習風格,就是在 either input 管道(身體感官層面)的異常、或是處理器(大腦神經迴路)的異常,所造成與眾不同的學習風格。所謂的特殊又可概分為兩類,一是資優,一是學習困難。全球至少有百分之十的人歸在特殊學習風格的範疇內,所以這絕不只是<少數人>的事;加以如今醫學發達,許多原本會自然淘汰的胚胎及小生命都可存活下來,以及生活太優渥,使小孩失去操練身體、正常發育的機會,因此如唐氏症等先天異常、及大小肌肉控制能力不佳等後天失調,比例比以往(stone按:比工業革命之前的世代)要高很多。因此特殊教育絕不可輕忽。

台灣基於海島型國家的特質,資訊吸收特快,法令也比許多國家更先進很多,例如特教法、特教法施行細則,已經在法規中開放了很大的空間;只是國家並未將足夠資源放在特教執行面上,因此家有特教兒的家庭是辛苦的。所幸因法律已訂在那邊,如果懂得研究法律上規定的權益,自己向地方政府爭取的話,還是能有很大的幫助。


中間老師發了一張今天的學習單:自我檢視自己的學習風格。有一百個問題引導你思考自己需要及適應哪些學習情境,藉此幫助你釐清自己的學習風格。以我為例,在環境因素方面,我需要安靜、明亮、自然涼爽的空間(不可開冷氣),但頭部需要保暖;空間佈置方面,我需要可以寫字的桌子,要自由,可任意走動,必須喝得到水。在情緒因素方面,他人給我的外在激勵幾乎沒有用,<意義>本身是我唯一的動機。堅持度高,會把已開始的事做完;很有責任感;必須自己找學習方法,別人給的都無效。社會因素方面,我單獨一人學習最好,但心中蠻渴望能遇到德密安那樣的 soul mate,可以與一個極好的友伴一起學習--不過這種體驗到目前為止幾乎等於零。生理因素方面,我是視覺型加操作型:要看過的才學得會,聽課時必須用手快速紀錄否則聽不懂;算是走動學習的類型(在需要時必須被容許能自由走動);凌晨三四點至七八點為我的最佳學習時間。結論:我是個整體型學習者。

傳統教育希望教養出分析型學習者,這樣的學生就是典型的<好學生>刻板印象,需要資訊是有步驟的、有事實資料依據的 input 、並在外來指導之學習方法的規範下學習,可稱為分析型學習。整體型學習者則是在先了解所學訊息的大概輪廓,以及學習內容和自己的關係後,會學得較好。當然也有混合上述兩型的學習風格。

老師舉一個令全班哄堂的例子:有些聽覺型的孩子,你光貼公告叫他帶錢交班費是不夠的,他一定要親耳聽到你說才算,所以會一直跑來問你說:是不是明天要交錢啊?「遇到這種聽覺型的孩子,喜歡貼布告的視覺型老師/父母請別生氣,只要直接回答他就好了,因為他就是要聽見才會接受到那個訊息,光看是不行的!」

我想這個例子真的點出了許多被誤解為太吵、不專心、故意找碴的小孩們的悲哀。身為父母師長不可不慎,真的要花心思多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才行。

還有幾句特別重要、敲到我心裏的話:

「遇到特教孩子,他們的學習--這是向內的心智活動--應該容許最大的個別化教育的空間及彈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與人群相融,也就是在向外的人際相處方面,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到與外界連結的方法。」

「我們要先教一個人,然後你再去管他有沒有障礙。」(這就像我自己最喜歡說的:你要先做一個人,再去做你的男人女人。)

「特教生最大的困難是<意義的尋找>,他們經常找不到自己生存的價值,不知道活在世上要幹麼?一旦他清楚了自己的問題/自己是哪一種<特殊>的類型後,你就不要老是叫他<不要想那麼多>,反而應該是鼓勵他去想,讓他主動去發現自己的定位、及與外界連結的可能性。這樣他才能安定下來,好好學習、發展自我。」

最後老師說到,這個班上有正派好學生對於沒有教科書和參考書目這件事感到不安,所以她除了那本(我也很喜歡的)童話《說不完的故事》外,還要再介紹兩本書。其一為小知堂出版的《獻給阿奇儂的花束》,這是由一位很會說故事的心理學家所寫的小說,透過一個人由白癡經神經手術變為天才後,他眼中對世界觀照方式的改變,傳達許多重要的心理學知識。另一為較硬的《父母效能訓練》,可惜因書已有點年代,現不知由何出版社印行。

課程結束在請一位同學教大家用色紙摺蝴蝶的小活動中。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大家體察一下自己的<記憶策略>,並檢視他人的記憶策略與自己有什麼不同。(透過一個人如何記下摺紙的方法及程序、又如何化為語言及實際操作,教會別人如何摺紙)


stone
0./4/6 Sun 5am 整理

-----------------------------------------------

Re:學習風格與特殊學習風格(下)
發 表 人:stone(momstone2002)
發表時間:2003/04/07 05:34:22

>※ 引述<青>之銘言:
>>傳統教育希望教養出分析型學習者,這樣的學生就是典型的<好學生>刻板印象,需要資訊是有步驟的、有事實資料依據的 input 、並在外來指導之學習方法的規範下學習,可稱為分析型學習。整體型學習者則是在先了解所學訊息的大概輪廓,以及學習內容和自己的關係後,會學得較好。當然也有混合上述兩型的學習風格。

>我自認是分析能力的人, 不過我卻不喜歡在沒有經過思考後聽別人的分析.


關於這個結論:你是分析型或整體型學習風格?當時寫學習單的時候我也看不懂兩者各是啥意思,雖然它底下有兩行說明,所以我就問老師。老實說那個學習單看得出來應該是千鎚百鍊過,所以十分簡明扼要,一張雙面 A3 尺寸的紙張,一百題佔了三頁 A4、第四頁則是<自我學習風格素描>,就是給你用來整理前面回答問題後的自我認識之用,感覺很 neat。不過呢也就是太 neat ,讓我會有不得不發問的時候,因為誰能確定那些簡短的句子及<定義>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像我也覺得我是傾向於喜歡分析的人,但感覺上那一句對分析型學習風格的說明(「當資訊是有步驟的、有事實資料的,分型學習者會學得較好」--這句直接 quote 學習單上的說法,一字不多不少、漏字也沒補),實在不太明確吧。而我整理的筆記裏較多字的解釋,則是李師的回應。anyway,就算她解釋了,我還是覺得在<分析型學習風格>這個詞中的分析一辭,與我們習用的<分析>這個辭的概念有點落差,至少與在 andie 家這裏常出入的我們這幾個人所公認的<分析>的定義,有一點落差。

所以我對我自己的素描會變成:強調對事理進行分析的整體型學習風格。因為我就算再愛分析,一件事我若不認可它與我之間的關係、而且我又不認同它整體的價值的話,我是不可能想去學習它的,頂多是發揮我的壞嘴把它分析批評完以後就~~棄如敝屣了啦。 ^_^

台長: stone
人氣(7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各種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搬家再雜記:IKEA.小恩怨情仇
此分類上一篇:肝臟與排毒功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