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要陪媽媽去果菜市場,媽媽和我之間有小小的不快,
這個是老問題了,
媽媽其實已經叫我的次數有減少了,
只是我還是會被牽引情緒,
以前知道的是一個很表面的情緒與反應,
~~~~我不想再車上等那麼久,顧車顧那麼久,
~~~~從小到大,我陪這樣多了,
~~~~每次都要我去,
~~~~我不想去,又不得不去,
伴隨而來的是一個隱約的感覺,
被要求、沒有選擇說不、
(其實我可以說不,只是我沒那個種,只是我不想引起大更的衝突)
那種不得不和勉強的感覺讓我不舒服。
今天因為一些與媽媽說話上、情緒上,小小事情的發生,
我更深的理解、更深的知道,
我那種不舒服和被綑住的感覺是什麼,
是,
我累了,
小時候老愛跟著媽媽,是心甘情願、怕被丟掉的陪伴與等待,
到長大變成一種習慣、或成為一種制約,
到最後變成,捨我其誰,
家裏只剩我,我不做,誰來做?
大姐、三姐三十歲初頭,結婚,離開家,
二姐,二十七、八歲,出家,離開家,
爸爸在最後人生的前3年,分居,離開家,
爸爸生病時,因我一個人,時間空間最方便,
所以一些就近照顧、削藥的事,也是我來做,
(因為這些經歷,對於責任、權利、義務、我變得比以前敏感。)
只是,爸爸最後還是因病過逝,真的徹底完全的離開家了。
我三十七歲,單身,
我在家最久、也是最不會逃跑、不懂得逃跑的那一個,
有時逃跑一下下,
又會心軟、又會捨不得、又怕自責、又怕應該,
而選擇回來,
(這是我要負責的!)
我知道,媽媽為這個家已經辛苦的扛起許多事,
我相信,他心裏也有很多辛酸可以說,
只是我累了,
從小到大,我已經承擔太多的責任了,
超過一個當我還是小孩時,所要負的責任,
超過一個女兒所要負的責任,
我累了。
我是一個女兒,不是一個爸爸或男人的替代角色,
我只想做一個女兒,
還原到如其所適的位置和角色。
PS
下次有機會,
我想,我會開玩笑的說,
你當我結婚?或是出家?好了,(這樣會不會太直接)
還是,
你希望看見我快樂嗎?
快樂之一的來源是,我要過我想過的生活,
我即使搬出去、即使回來的次數、天數變少,
我還是會照顧你、不會丟下你的。
(其實,我本來就可以過的,
寫到這,才知道我是想照顧我可能會有的自責,
或許,我要先來好好面對接納我的自責。)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