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01 22:28:24| 人氣6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信心銘略述 卷4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信心銘略述 4

 

內文:「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大意:因為心裡存有對順逆二境的分別、取捨、執著,致使心靈產生違順相爭的心病,影響心靈原本的清淨自在;若是未能識得修行的根本玄旨,縱然不斷的靜心除妄念,也是徒勞無益。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違順相爭」是接前面的「順逆」意思講的;因為大家在順逆兩種境界中待久了,習以為常,凡事只想要好的、不要壞的;只要樂的、不要苦的;只要利而不要弊。因為存著這種只想順合己意,不想違逆己意的虛妄心態,所以「違順相爭」!也就是讓心靈產生了矛盾、衝突,自相爭鬥,破壞了自心原本的清淨自在,這樣非但見不到真理,反而成為了心病。

要知道「心本無病」,只因眾生都以「妄心」看待萬法,所以被萬法的表相給轉了,心念隨著萬法境界起舞,不斷的分別、取捨、執著,心著相了,是故生出種種的煩惱與不如意。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玄旨」就是「自心、本心、真心」。禪宗五祖曾對六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修行學道要先能「識本心」,心是根本,識本心就是正因,不昧正因,由正因起修方能證得正果。

那如何識本心呢?大師在前面一、二段已點出要旨。過去有些禪宗的祖師們,經常會在接引學人時,故意講一些與當事者請益之事無關緊要的話,令人捉摸不透!為什麼古大德們要這麼做?吃飽了沒事整人?原因無他,就是為了破除學人凡事喜歡分別、取捨、執著的習氣。凡夫的心都在順逆二境中打滾,都在違順相爭,對任何事物總是習慣捉住一個概略;可偏偏「道」就是無任何概略可言,因為祂「無所住、無所著」,是「即一切相而無一切相」。

所以修行學道要先識得「玄旨」,本末要先弄清楚,才不至於本末倒置、昧卻正因!否則若只一味的靜心息妄念,非但無法獲得心靈的寧靜,反而增添了心念與心念間的矛盾、鬥爭,依然徒勞無益,非根本之道。

此外,「靜心、靜慮」在修行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而大師這段話的本意,並不是教人不必「念靜」,而是要學人先將本末弄清楚。

 

文/靜觀

台長: 靜 觀
人氣(685)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信心銘略述 |
此分類下一篇:信心銘略述 卷5
此分類上一篇:信心銘略述 卷3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