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最多人想問的一定是 "這個線好不好聽?"
當然賣場面多少要寫點介紹用的廣告詞,但寫太多好像變成吹噓,一般人都認為商人講的話多少要打點折扣,有時候看到太會吹牛的賣家,實在是也很想笑,所以小弟在商品描述上盡量不要加太多的誇耀
實際上請您參考小弟的評價,雖說大部分人不會把心得寫上去,但多翻幾頁一定找的到類似商品買家的使用感想,簡單的一兩句也應該比小弟講一大堆來的有公信力
.
小弟的線材每一條都是現做的,也都是小弟親手做的
最近沒在工作因此有這樣悠閒的時間仔細的對待每一條線,每條線都會用最嚴格的態度來對待它們
我相信不用 強調 老師傅,買過的人自然知道焊接與製作是否夠用心
如果您的線材損壞了,或是拿到時發現有什麼瑕疵,歡迎您跟小弟連絡,損壞可以修理,瑕疵可以換新
.
跟汽車引擎類似,線材也需要磨合
購買線材的老闆們,請你們拿到線材後接上機器別急著試聽,建議您開機讓線RUN個幾個小時後再來試聽(器材開機即可不一定要播放,當然有播放比較快一些)
小弟的經驗,大部分的線最少都要3~5個小時以上才會開始出現正常的音色,大約要1天才會慢慢穩定,通常1個星期後音色才會到達巔峰
.
.
線材不是粗就好
我相信這是個很難去改變的成見與想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所謂的發燒線就該粗的跟蟒蛇一樣,但實際上又是如何呢?
音響比較麻煩的地方,很多東西不太能夠用粗淺的理論來解釋,很多通則都有例外狀況,最保險的方式就是裝上去聽聽看,不好聽的話講一大堆也是徒然
小弟認為喇叭線與電源線,這是必須要看器材搭配而選擇的東西,就如同主菜的調味料,選對了有如畫龍點睛,選錯了讓你置身地獄
而中低價的線材,小弟的經驗是太粗通常表現會不好,損失掉太多的細節與高頻,通常也會讓你損失掉很多$$,反而是粗細合適的線,材質與結構正確的話通常表現優異
.
早年我在寫一些初淺的機車煞車改裝文章時,那時主流的想法也認為煞車總泵應該要越大越好
初淺的文章只用了很簡單的巴斯卡原理來解釋其中的原理,小弟提出的想法跟主流完全相反,沒想到隔沒多久,這些文章成為機車煞車改裝的先驅與聖經
面對很多幾乎是與生俱來而無法改變的既有觀念,您要選擇相信成見還是你的耳朵?
.
喇叭線兩端的接頭
通常是建議喇叭線請您盡量不要另外裝上接頭,除非不得已,線本身也沒多少錢,再另外投資接頭真的不划算
最好的狀況就是直接夾上去,或是稍微吃錫再夾,這個線徑應該還算好夾
吃錫的用意是當你時間久了裸露的部份會開始氧化,這時候就會讓聲音變差很多,吃過錫的線不但比較不會氧化,就算氧化也只要再用錫洗一下,不用剪短再撥線
.
不管再怎麼發燒,接頭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導電性好,接觸阻抗低,然後挾持要穩固
在訊號流動的通路中間多插入個零件,多個聲音,直觀的看也是多個阻礙
低價的接頭通常電鍍,材質等等的都不太講究,有些香蕉插頭甚至用的是導電性只有純銅不到20%,加上不太精準的尺寸導致挾持根本不穩固
(常用的黃銅編號C2680相對於純銅導電性只有25%左右,常用在香蕉接頭用的彈性銅料磷青銅C5191與C5210鄉對導電性只有13%左右,只比焊錫高一點點,想必是個很大的阻抗)
低價的頭,尤其是香蕉,用過好幾種,有些甚至差到我阿母聽收音機都覺得有比較差,尺寸不準材質導電性差,加上接處又不穩固,難聽是可想而知的結果
是有想過自己做便宜又可靠的接頭,小弟自認對於該講究的地方也都稍有研究
日本製的無氧銅材,無鎳電鍍,超厚鍍金鍍銀等等,甚至連沖壓模具,這些對小弟來說都很容易取得
難就難在數量,我想這個就是音響散戶的問題,勢必得讓人賺一下囉
.
裸線直接夾上去,久了會不會氧化呢?
這個問題大概是最多人問的,小弟把我的看法寫在這邊給大家參考
把裸線夾上接頭(或是說用鎖的),或者是由香蕉或是Y型接頭接上端子,接觸點大概都是由很大數量的細微小接觸點組成
挾持的力量會全部分攤在這些小點上面,當然你用力鎖時,有些小點會因為延展性而變成比較大的點,不過整體面積還是很微小
也正因為其實接觸點很微小,一點點的挾持力分攤到那些點上,就會變成很大的壓力,想想看用針刺皮膚的原理
這些點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所以根本沒機會跟旁邊的空氣接觸,也就沒機會氧化
就算你看到裸線發黑,真正會氧化的是那些沒被壓到的部位,但這些部位很短,對訊號與音質造成的損失也比較有限
因此,小弟認為只要您有確實夾好裸線,長時間不去拆它,沒有鬆動的情況下,應該不用擔心裸露出來的部位變黑氧化的狀況
但是萬一要是嚴重到出現銅綠,或者說有拆過要重新接線,那麼小弟會建議您把線剪短,重新撥出裡面沒有氧化的部份來
當然喇叭夾頭的部位也一定要清理乾淨才行喔
.
關於這些日本製的無氧銅喇叭線4S 6G
有些朋友常常會問我說,便宜的器材,該買什麼樣的喇叭線?
時常推薦的就是老前輩在試機器常用的電力用白扁線,就是B&Q與各大水電行都有賣的,裡面兩條實心的銅線,外面包上白色PVC,看起來扁扁的那個線
很多人牽冷氣或是其他電器用跑明線的地方都用那個
沒錯, 一米 好像沒幾塊錢,就是這麼粗俗的東西
這東西中性,沒啥音染,蠻耐聽的,又很便宜,但是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硬
硬到不好夾,放在牆壁後面也不會乖乖聽話,有時甚至會把端子給拉壞,真的是傷腦筋,這時候尋找替代品的想法就開始出現了
.
電子材料行或是音響店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隨意印著USA與OFC的線,隨便叫價 一米 都要好幾佰
很多不太懂的朋友都會去買,但是說真的仔細看一下那個標示,真的是覺得那些東西很唬人
常常覺得那些擺明騙人錢財的發燒線怎麼會有人買,但是打聽起來上當的人還真不少
.
前一陣子無意中看到canare的介紹,發現他的4c 線對接的這個做法,跟我之前的想法不謀而合
針對它網頁上那個不太清楚的電磁場分佈圖,其實我也稍微用軟體算了一下(其實不用算也能判斷他是對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多方探聽才找到無氧銅的訂製品,忍不住多買了些,想分享給那些不太發燒,但是又追求好聲的朋友們使用
.
喇叭線選擇有些很簡單但是重要的守則可以參考
1.線越粗,低頻越多,細節越少
2.線越細,細節越多,但是可以細到什麼程度才不會影響低頻,這要看你喇叭的效率,還要看線長
正常來說,效率不要低於85dB,線長不要超過3M,影響都還不大,如果效率越高那就代表你可以用越細的線,或是拉更長,而不會影響低頻
3.加了隔離網,如果隔離網有接地,這相當於一個+/-端跨接的電容,會讓高頻有所衰減,非必要不要去包它
隔離網如果不接地,浮動的金屬很容易變成RF的天線,有時候反而不妥
4.bi-wire的確是很好的作法,也是有科學理論基礎的,但是要確定兩組線聲音走向一樣,否則會比較不耐聽
5.通常單蕊線比多蕊線的聚焦來的好一點,但是粗細的問題,單蕊的線粗到一個程度就沒辦法使用了,所以喇叭線大多還是多蕊的,之所以用李滋線跟這個也有點關係
看到這邊,您要是有什麼看法,歡迎您提出來指導小弟
.
關於BI-WIRE的原理
我想,這個可能有些人還是搞不清楚,所以在這邊稍微解釋一下
要接BI-WIRE的話,你的單一個喇叭必須要有兩組4個喇叭端子,兩個低頻,兩個高頻
端子通常會兩個在上,兩個在下;而上面的端子會寫著H+與H-,代表高音喇叭的正與負;下面端子會寫著L+與L-,就代表低音喇叭的正與負
BI-WIRE的接法,就是你準備兩組喇叭線從擴大機這一邊接出去時,兩組線是接在一起的
但是接到喇叭時,一組線接在高音上,一組線接在低音上,而高低音之間的跳線必須要拿掉
.
這麼做的裡論背景是這樣的
當你的擴大機輸出一個電壓訊號去給你的喇叭時,由於你的喇叭是個電感性負載
依照法拉第定律,給予電感一個變動的電壓,電感就會產生一個感應電動勢去反抗這個電壓
由此可知,當你推動低音時,低音單體還有那些分頻網路就會產生一大堆感應出來的反抗電壓
推動高音時,也會產生一樣的狀況
如果喇叭線長度等於0的話,那這些感應出來的電壓雜訊就會由擴大機吸收掉(所謂的擴大機阻尼因素,跟這個有點關係)
但是有一點長度的喇叭線,這些高低音感應出來的電壓訊號,在回到喇叭之前就會先打一架
這時候,當然聲音就會變的比較沒這麼清晰
當你換上BI-WIRE喇叭線時,這些感應出來的電壓就會回到擴大機的輸出端才有機會打架
但如果你的擴大機夠好,這些雜訊在打架之前就會被吸收掉,因此聲音就會變的比較乾淨與解析
.
有些人認為BI-WIRE的高低音線長應該要不同以矯正相位差,但小弟認為其實線長矯正的是聽感,不是相位
您可以試著算算看3Khz~20Khz的波長是多長,如果真的要達到矯正相位的話,線長就必須是波長的某個比例,您算算看就知道要多長了
與其很傷腦筋的去搞成不一樣長,不如就裁的差不多就好
比較重要的是請千萬不要把兩組線綁在一起,可以的話稍微把它們分開一點,這樣兩組線之間的電磁干擾會減小,聲音可能會比較好
.
.
關於阻尼因素
阻尼因素的公式我相信很多地方找的到,這個名詞或許大家都知道,但是應該也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它有什麼用,讓小弟稍微解釋一下
我們找個簡單的例子,釣竿
當我們把釣竿加長很多時,握著釣竿的握把甩一下,卻發現釣竿尾部甩好幾下才停
釣竿越細越長,控制力就會越差
類比到質量與口徑都很大的低音單體,我們會發現有類似的狀況,擴大機推一下單體,但是單體絕對不會乖乖的只動一下
單體受控制的狀況越差,代表整體的阻尼因素越低 ; 單體越受控制則阻尼因素就越高
當然,喇叭自己會有個機械上的阻尼因素,而擴大機搭配電路後又會有個電路上的阻尼因素,喇叭實際的反應就要看兩者相加的整體效應
.
在這邊要釐清的幾個觀念就是
1.阻尼因素隨著頻率改變,絕對不會是定值,不管是喇叭物理上的阻尼因素,或是電路上的阻尼因素都是如此
2.低頻的阻尼因素差不見得代表低音不好聽,相反的有時候阻尼因素略低時反而可以顯現出所謂有點Q度的低頻
喇叭線,喇叭線接頭等等的直流電阻會影響電路上的那個阻尼因素,不過主要影響的是低頻的阻尼因素,對於中高頻的阻尼因素比較沒影響
喜歡計算的人不妨拿出紙筆來,找出那個電路阻泥的公式來算算看,再來比較一些古典銘機的數值,還有算算看喇叭線的電阻值有多少影響
有時會發現追求超粗線徑的喇叭線實際上不一定好聽,很多機器甚至故意把阻尼因素降到10以下,追求那個低頻獨特的韻味呢
.
講到這邊或許您有更好的想法,希望您不吝指教
.
.
.
關於電源線接地的幾個看法
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接地是不是比較好聽?
我想這是暨喇叭線粗細之後,另一個容易讓人迷惑的成見,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迷信接地之後的音質會提升
很不幸的,現實往往是複雜而殘酷的,如果你希望接地之後機器比較好聽,那你家裡恐怕需要先花個大錢來整理一下接地系統
大部分的狀況(目前我幾乎還沒看過例外的),接地會讓聲音變差
.
想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恐怕要先多講些理論上的內容
有點概念的人大概會知道,接地分成好幾種
1.避雷用的接地
2.電力設備安全接地
3.當作訊號準位用的接地
前面兩項大概就是我們插座第三孔的用途,實際上這個孔必須要用極為粗的線來連接打入地底某個深度的金屬棒
施工完必須要用接地電阻計量測接地電阻,良好的接地必須要讓接地電阻低於10歐姆
實際上接地電阻有時會隨著氣候變化,因此很多實驗室級的場所,接地電阻計是開啟隨時記錄著數值變化的
.
避雷接地有時候會跟設備接地整合在一起,目的是防止因為打雷而讓設備損壞,或甚至是危害到人體安全
所謂的電力接地,很顯然的它是電力設備的地線,主要的用途是希望當設備漏電時,漏電的電流會流向接地迴路,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
.
訊號接地,通常是電路設計上所有訊號回流的通道,我們也把它稱作地,舉個例子,RCA插座的外圈就是地
仔細觀察一下,這個訊號的地,很多時候會連著機殼,但請注意喔,設備防止漏電電人的那個接地也是接在機殼上
這會有什麼問題? 電力與訊號的地接在一起,不妨多思考一下,對於追求音質的音響設備,這樣的作法是否妥當
.
接地另一個很有趣,也跟音響音質有關係的用途,那就是抗拒EMI,把機殼上的雜訊導入大地,防止自己干擾別人,也防止別人干擾自己
把所有的機殼都接在一起,要注意雜訊並不會自動消失,它只會往容易流動的地方竄進去
理想上當我們接地確實,那麼地回路阻抗很低,假設所有雜訊都會往地跑,跑到地底下的銅棒之後就消失在泥土中
當我們接地不確實時,機殼間亂竄的雜訊,會跑到哪邊誰知道? 在想想看我們把訊號地與機殼接在一起..........這不就是雪上加霜?
.
就算你家的電力設備設計妥當,你或許可以很驕傲的跟我說,我家接地沒問題,但我仍然可以給你些建議
如果您不是要當作實驗室,而是要當音響室時,請您準備兩組獨立的接地線,請您把數位與類比的設備分開接地
數位器材發出獨特的Mhz以上的高頻雜訊,跟類比器材產生的雜訊有些差異,兩種設備的地接在一起,難保在導入地迴路前會有部分雜訊會先互相打架
但如果您用的是比較新的D類擴大機或是交換電源式的後級,依照線路原理,理當是會發出較為高頻的EMI,那該把他們歸在數位還是類比?您要自己去傷腦筋囉
.
講了一大堆,簡單的說說小弟我的結論
電源線的接地並不是絕對必要的,反而大多數時候不接反而好聽
與接地扯上關係,不免講到隔離網,這是跟接地一樣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果接地正確當然可以屏蔽的很好,萬一接地不正確,隔離網會不會反而變成天線?
小弟的經驗是沒驗證過的東西就別接上去,免的畫蛇添足越加越難聽
但到底怎麼樣比較好? 最保險的方式還是相信你的耳朵,試聽看看吧,音響系統變因很多,好壞常常因地而異
.
.
關於高頻用線材的幾個要求
這邊所謂的高頻,指的是相對於20~20Khz的音頻而言它們算是高頻
大部分影像與數位訊號用的線材,要求的頻寬大概會到幾百個Mhz,而HDTV有些規格會更高,甚至要求到2~3Ghz,相對於音頻而言它們都算是很高了
聲音用的數位訊號,還有影像用的不管數位或是類比訊號,我想對於線材的要求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再這邊就混在一起講
.
從小弟我開始賣音頻的線材到現在也好久了,經過了許久才開始賣影像與數位用的線,說真的高頻的線材和音頻的要求完全不同
該怎麼介紹這些線,小弟我也想了很久,想到以前幫同事做教育訓練時大家聽的直打瞌睡,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再這邊我就找幾個重點慢慢的解釋
.
a.數位線材常常出現的名詞,特徵阻抗
用來和低頻的電子電路做區隔,線材裡面的特徵阻抗與低頻的 "電阻/阻抗" 雖然單位同是用歐姆表示,但是意義上確有很大的差別
高頻的訊號我們通常用電磁波來表示,也就是電場與磁場共生的一個會以光速傳遞的能量,舉個例子
他就有點像是池塘裡的漣漪,隨著時間變化他會往前傳,遇到東西阻擋也有可能會反彈
如果這個訊號在電線裡面傳遞,那麼交變的電磁場就會在電線導體上面產生電子的流動,請記住交變的電磁場會讓旁邊的金屬產生電流,主體是電磁場,而不是電流
所謂的特徵阻抗,指的是當訊號在某個特定結構的線上傳輸時,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的比值
特徵阻抗通常我們會用到兩種,跟"平衡訊號" 與 "不平衡訊號" 類似,通常高頻訊號也會有 differential 與 single ended 兩種,習慣上用的名稱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
通常傳輸單端(single ended , unbalance)訊號的阻抗,最常見的就是同軸線的75歐姆或是更高頻用的50歐姆
而傳輸差動訊號(differential , balance)的阻抗通常會是常見的110歐姆,或是usb的90歐姆
(差動訊號的阻抗其實有兩個,odd mode 與 even mode,大部分場合都用even mode,這兩個東西比較偏數學,這邊不討論)
特徵阻抗的要求就是匹配,也就是希望前後都一樣,否則會有什麼後果?
簡單的解釋,阻抗不匹配時會產生反射,有部分的訊號會在不連續的地方往回彈
舉個例子,光也有電磁波的特性,當你用雷射筆垂直照射玻璃時,一定會有部分的光線穿透,然後部分反射,還有一部份會在玻璃裡面反覆的反射與穿透
當然,反覆的反射會和原本的訊號重疊,最後收到的訊號就是所有東西加起來的值,因此當阻抗不匹配時,很容易收到失真的波形
當然會有人要問,如何讓線材的阻抗一致?
很簡單,以同軸線來說,只要線的每一個垂直截面幾何形狀不變,也就是同心圓尺寸都保持的很精準,那麼整個阻抗就幾乎不會亂跑
說來容易做來難,編織的,柔軟的,可彎曲的線材,嚴格來說截面的形狀是不可能固定不變的,只能盡量做到一致
也因此,高頻用的線材絕對不要硬折,或是壓扁,因為這樣會造成阻抗不連續
.
b.什麼是駐波比?
這個待續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