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傳來淡淡的鼻音,無論是怎樣緊迫的請求,她總是說好,彷彿還能看見她點著頭、帶著微笑——多年來與副刊配合插畫工作,吳孟芸像一口湧泉,灌溉著文字量龐大的版面,藉由她多變的畫風,對應各種體質殊異的他人文字,幾乎沒有不能合奏的狀況,像一種超能力。
然而,倘若知道吳孟芸自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便赴義大利研修版畫與手工書籍裝訂,多年來厚實累積的基礎與謹慎態度,加上她回返台灣十多年間,與無數媒體合作過各類型插圖繪製,便又不得不相信:其中必有不足為外人道的熱情與辛苦。
正因為畫作精采,吳孟芸也應邀在蕭雅全電影《第36個故事》裡,為女主角的手繪插圖擔任幕後操刀。電影裡,有個自認為「沒有人生故事」的咖啡館老闆娘,將客人所轉述的異國故事,變成一張張色鉛筆畫作。
電影殺青了,號稱存在的「35個故事」,其實只有〈仙人掌男孩〉和〈魔鬼樹〉等幾則,在好友曹智偉的鼓勵下,經過劇組的同意,由李俊傑擔任編輯,吳孟芸全心繪圖,大伙兒打定主意要將這35個故事湊齊,編成一本書。
這一次,換吳孟芸變成那個聽故事的人。
35座城市,包括倫敦、巴黎、東京、莫斯科、新德里……14位涵括作家、唱片文案、廣告、編劇等身分的寫手,包括駱以軍、李亞、郭昱沂、曾玉潔……各為城市們量身打造微型世界。有充滿奇想的〈蜂人〉或〈奶姬〉,也有充滿地理特色如〈兩坪的子宮〉。多數時候,作者先將故事交出,像走進咖啡館的人,吳孟芸聆聽後以畫筆轉譯;偶爾,則畫作先成,由吳孟芸複述藏在圖作背後的想像,再交由文字作者拓荒與延伸。
電影中的重要場景「朵兒咖啡館」,是為了這部電影而蓋的,電影拍完後,仍靜靜矗立在台北有綠蔭的街角,而吳孟芸將這些「咖啡館裡的交換故事」結集出版,更在此地舉行她的第一次原作展——因為,這裡是「所有故事開始的地方」。
吳孟芸畫圖有個特點:先思考顏色。決定了色彩的基調後,才開始進行構圖。通常,還沒有畫完,就大概可預知成果。只是,如果走進這一場原作展,可能會驚訝,「這些都是同一個人畫的嗎?」被好友笑稱「炫技」的她,有別於電影裡受限於空間或材料的取得,只用她較無法揮灑自如的色鉛筆作畫,此時則火力全開,有些以顏料手繪而成,有些則透過電腦軟體製造。巡看那些被她暗嵌在畫面裡或憂傷或詭異的詩意想像,既與文本對話,又獨立存在,令人讚歎。
這是吳孟芸畫作特有的強壯與從容,就像她說話的語氣,總能帶給對方安心感,就像儘管是第一次開展,吳孟芸仍一派輕鬆,「可能我本來就念美術系,不特別覺得開個展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時候畫作變成平面印刷,很難預期效果的優劣,真正看到原作時,不論是拼貼或其他技法,肌理都很明顯,可以被仔細看清楚。」
站在故事開始的地方,吳孟芸正要開始被閱讀。
吳孟芸原畫展【台北場】
即日起展至6月30日,地點是朵兒咖啡館:台北市富錦街393號。
吳孟芸原畫展【花蓮場】
即日起展至6月30日,地點是阿之寶手創館(花蓮市中華路56號,03-8356913) ※以原畫手稿搭配最新手縫插畫人物布偶一起展示。
吳孟芸講座【花蓮場】
座談:吳孟芸的異想世界
時間:2010年6月20日(日)下午2:00~3:30
地點:阿之寶小空間(節約街27號 03-8356913 免費參加, 需預約)
吳孟芸網站:http://www.wumengyun.com
《咖啡館裡的交換故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8631
photo:http://www.flickr.com/photos/47780744@N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