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孩陳玠安
(《那男孩攔下飛機》,洪範出版。)
初認識陳玠安,在花蓮一間咖啡館的吧台,他使用著尼古丁,不知道在思考什麼,耳旁是音樂。後來有幾次機會,一群人夜裡去海邊,海潮聲打落在我們破碎的言談之中,間雜著啤酒和雲朵,我們身後是一個翻車魚屠場,他的話題有遠有近,有音樂、書寫、生活,和他的青春苦悶,一種被體制束縛的壓迫感。
那時還不是非常瞭解他,我因此偷偷在夜裡瀏覽他的電子報「眾叛親離小熊維尼」,而感到非常驚心──將近一百期的舊報中,保留了一個十八歲男孩,在他最艱難的成長片段裡,所留下的珍貴文字記錄,那些篇章包含了大量的音樂:搖滾、後搖滾、另類,大量的閱讀,大量寫實或虛構的創作,他不為了什麼地寫著,無斧鑿痕跡,敘事流暢無礙,還能反覆詩意詰辯。
他是一種巨大而完整的存在。
我從未想過一名在花蓮長大的男孩,應該是什麼樣子。然而,每當黑潮無聲地推動著海洋,我穿越在山谷夾縫間,卻總是難以想像,那男孩陳玠安如何可以同時掌握這些聰穎早熟的人世理解但又不為什麼地拒絕?彷彿他的手中有幾樣神秘的超連結,密碼他懂,但有時選擇放棄終點。
更加熟識之後,我們常開著車在花蓮有坡度的街道上穿梭,窗外或許有雨,或許是晴燦的陽光,那真是非常奢華且使人懷念的日子。偶爾無所事事去到海邊,他繼續未完的菸,整片海的背景是那樣平靜無憂,我聽他講許多事,或談音樂,感覺世界很富足,他確實教導我許多。
許多人第一眼見到他,也許感覺到他不是那麼容易親近。他太聰明,因此很容易可以看穿你。然而,在馬賽克般的交談裡,我也漸漸拼湊出一個他:一個看似敏感叛逆其實內裡還具有某些傳統世故的他,一個看似離群不羈,其實需要很多溫暖給予的他。且他有一種堅固的善良,會秘密地呼應這一切。
就像閱讀著某幾篇他的音樂相關文字,會使人煽情地落淚,然後驚訝地發現他竟可以那樣自在地攤露身體和其中的愛。具備高度觀察力與記憶能力,使他對於證實事典或擦身感受過眼不忘,那常常是他腦中的混音合唱。而作為一個青春男孩的陳玠安,是較他人更為孤獨地領受著這些:與家庭關係的互動牽絆,在感情裡的時間漸層,對抗體制的徒勞和努力。偶爾他需要的僅只是一場好眠,有時則是一個善於聆聽的人,可以讀懂他的靈魂暗語。
有段時間陳玠安在花蓮當地的電台當代班DJ,我偶爾到錄音室,偶爾在收音機旁收聽,透過發射波傳來的他的聲音,是一種奇妙的靜謐與安定。他侃侃而談自己熟悉的音樂年代、文學讀本,我們在節目中談論詩、韓波、波特萊爾或電影,他戴著專業耳機,一邊調撥操縱、更換音樂,一邊嫻熟對談,那畫面甚為魔幻。後來我們甚至在花蓮的咖啡館,不定期舉辦讀詩活動。他懂得身體内在的節奏感,更知道如何說破詩的音樂性。
有時我也羨慕,他的物質世界已經各就各位、井然有序:能嘗辨咖啡品質,偏愛電玩和體育活動的美好,喜歡電視裡各種頻道的意義,在電腦的無邊連結中,出入各音樂網站、固定收聽bbc電台;他觀看流行、癖好新鮮,在某些層面來說,是一名相當入世的生活者,並且意識到自己無時不在跨越時間的柵欄。
那男孩陳玠安總是多夢。我們在咖啡與言談中,總有許多段落是在分享夢境。那些使他無法好睡的夢景,是如此光怪錯綜,但又籧籧然翻身作為某一警告性隱喻,將他的焦慮烤得更為炭焦、芳香。就像他無處不在的超我檢視,總在孤獨時暗自發作。有段時間,我在午後陪他去找醫生聊天,那是他的超我最為壯碩的時期,深深折磨著他。醫院外頭等待著的空檔,我望著遠方魔山一般的檳榔林地,雲朵迅速衍繹變遷,我寧願他無情些,然而他無法。他是那麼柔軟地在關係的關係之中,被欲望與情感縛成一個有光的繭。
他的腦中且常有一班開往昨日的慢車。只一個關鍵性的氣味或風景、顏色或聲音,他就能立即墜落在往昔的建構中。也許在他體內,時間總是同時發生,未來被摒除在外,那已逝之事足夠令他傷感。然而,我們又不能只以感性一面看待他,他的矛盾與積極總會適時出現,令這世界多了一份意外的運轉。正在發生的、迎面而來的,就像他生命中一架破空而去的形而上飛機。
那麼,男孩到底成功攔下飛機了嗎?
世界所製造出無以名狀的龐大,與一言難盡的存在命題,還像黑暗中許多透過鱗片折射的暗示,秘密且間接地攀附在他的翼下;總是忍不住倒退飛翔的男孩陳玠安,必然值得更多祝福:願他能夠前往一處與自己和平共處之境,那裡始終青春橫陳,他只是更為相信自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