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度大學找了兩組老鼠作為實驗對象,一組攝取摻了人工代糖(如糖精saccharin)的優格,另一組則食用含自然糖(葡萄糖)的優格。
5週下來,人工代糖組體重增加88公克,自然糖組增加72公克;在熱量方面,人工代糖組高於自然代糖組,體脂肪也比自然糖組多5%。該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行為神經科學期刊(Behavioral Neuroscience)》。
主持者之一、普度大學心理科學教授蘇珊‧史威瑟觀察到,攝取人工代糖的實驗鼠會吃個不停,因而體重直線上升。
兩組實驗鼠對食物的生理反應也出現變化。攝取自然糖的實驗鼠在吃飯時間,一如預期地體溫升高,啟動代謝機制以消耗吃下去的熱量,但攝取人工代糖的實驗鼠卻反而將攝取的過量卡路里儲存起來。
研究人員推論,這是因為動物與人一樣,都會用甜味來預測食物的卡路里,但代糖有甜味卻無熱量,才干擾了甜味與熱量間的生理連結,甚至破壞了身體對吃進去的熱量的調控能力。
2005年也有類似的研究指出,每飲用一罐含人工代糖的低卡飲料(diet soft drink)低糖汽水,過重的風險就增加41%。
今年1月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一篇文章,針對9500名45~64歲的人,花了9年的時間追蹤,也得到類似的結果──慣於飲用低卡飲料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竟比沒有喝低卡飲料者高出34%。
所以,「食用低卡食物(或飲料)並不見得就能達到減重效果,」史威瑟說。想減肥的人還是要小心,重點不只是你吃下去的東西,你沒有攝取到的那些熱量也很重要;你的身體說不定比你更會計算熱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