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02:38:26| 人氣1,5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來自本質的身體─果陀斯基論「形體動作表演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篇名:果陀斯基論「形體動作表演法」
出處:回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人作為一種技藝




  「要是吹來一陣靈感的旋風,它也許可以把我們的『創作飛機』直接帶到天上去,而不用在地面滑行。不幸的只是這種飛行偏偏不能由我們做主,而且從這裡面也得不出什麼規則來。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去修築跑道,舖設路軌,也就是創造出由真實和信念鞏固形成的形體動作。」(註一)

  第一次看這篇論述時,抱著一種很輕鬆的心態,因為總覺得學術性的論文本來就不太能激起我閱讀的慾望,所以打算先從自己有興趣的部分著手。關於形體動作的接觸,從開學到現在也半年了,卻還是只能在一個很模糊的意識型態裡,試圖去拼湊出一些自己以為已經可以了解的語言,畢竟很多文字的單純意象能傳達的訊息並不能貼近實際生活,也就不容易理解其中的蘊含。

  但是文中的這一段話,引發了我仔細研讀的動力,因為我似乎看到了一種可以說服我的筆觸。理論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領域,而文字所能背負的涵意又很難到達最核心的地帶(或是說太難以致於看不懂,而不知道那是不是核心),所以為文的筆觸和行文的方式都是閱讀上的重要環節。這樣的譬喻方式,讓我感受到一種不沉重的親切,在短短地幾句話裡,清楚地傳達了形體動作的本質。

  不管是果陀斯基還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都認為靈感是可遇不可求的,等待稍縱即逝的靈感出現之前,必須先有實踐靈感和完美呈現靈感的力量,所以需要如工具一般的形體動作,當作最基礎的架構,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辦法抓住那瞬息的不可知,那形體動作也許就是一個創造者,在一次次反覆地施行中,會有演員和旁觀者所無法預料的可能性,成就靈感的來源。所以不論是等待或是創造,形體動作都是一個初始點。關於他們兩者理論上的差異,文中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所以我想著重在我對果陀斯基的想法上去提出觀感。

  在某一種活動、姿勢、或行動裡,注入How還有Why,配合上特定的節奏和週遭情勢,時時注意處於觀眾和表演者之間潛在的互動,是果陀斯基對於形體動作粗略的定義。他強調演員不是在演一個角色,而是在自身的生命經驗裡(或可預期的未來裡)重現記憶,所以從劇本裡的人物,到舞台上的人物,中間的過程是一種以個人事件為結構的體現。對觀眾而言,這比起從文字中去演譯其隱藏含意,創造出一個可能陌生的人物,來得親切多了,畢竟文字是死的,而人的生命歷程是一部活的記錄。也因為如此,演員在轉化過程中的隱藏是絕對必要的,部分私密而晦暗的真實情感,將會被劇本中的角色人物的掩蓋過去,以保護演員。同時,觀眾將自己投射在角色裡頭,透過形體動作的傳遞,演員如同一面鏡子,映照著觀眾生命中的某一部分相似,以此達到認同。

  更深一層來說,將發自生命本質的內驅力(來自內在的能量,所以才可以在外形看不出改變的情形下,進行形體動作的訓練)和純綷生物的機體性(肌肉正確的鬆馳和緊張,在最適度的位置發揮最大效能),放在一連串的動作線上所構成的形體動作,不僅可以讓演員在重現記憶的過程中,發現一些隨著時間遞移而不知不覺間被催化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觀眾也在自我投射的過程中,看見了不肯面對或被忽略的一部分真實自我。如同果陀斯基所認定,舞台上的人物,是演員融合了上述條件,再加上觀眾內心潛藏的預期所形成的,換言之,在一部戲裡的角色人物只有一個,但是由演員和觀眾所搭配而成的人物是不停變換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果陀斯基和史氏的理論而言,演員必須在日常生中觀察別人和自己,從中獲取能量以期在記憶復現的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但一旦上了舞台,演員則必須是一個純綷的體現者,避免造成任何不自然。就這一點來看,便可以解釋為什麼意志無法駕馭情感,只能控制行動。如同前述所言,形體動作的本質是由軀體去呈現一種內驅力,軀體上的各種姿勢或指標(例如方向或重量感),都有助於觀眾去察覺一股抽象的能量可能在空間中的何處形成,以什麼樣的方式衝擊著演員和觀眾。在這樣的過程中,演員企圖掩藏的部分真實便會從那些形體動作中不經意地透露出來,讓觀眾在驚覺自己某部分內心被顯現的同時,也藉著這份認同縮短了揭視演員更內層私密的慾望的距離,所以對於專注地看著舞台上一舉一動的觀眾而言,他們也許比演員更了解他自己本身。

  反覆地讀了文章、去理解其中一些自己沒有辦法體會的描述,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自己是較偏好果陀斯基的想法,因為它的理論比史氏的明確多了,史氏較強調肢體上的運用,這對於一向較注重演譯內心的我而言,是一種相當難懂的語言,也就無法去認同這樣的一個理論。然而,果陀斯基強化了「心」的面向,讓很多肢體的訓練,不單純只是一種推演,對我而言,他說服了我嚐試去窺探史氏的本質,且相信自己可以達成一些什麼。我試圖去比較史氏與果陀斯基的理論的優劣,但是,換個角度想,就如同果陀斯基自己說的,他並不是重覆史氏做過的,而是在他的基礎上,繼續前行。這樣一來,便沒有所謂的優劣了,因為沒有人會拋棄本質而一昧地只去讚嘆結果(又也許不是結果,果陀斯基也只是一個過程)。所以,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會選擇以果陀斯基的想法為進入史氏形體動作運用的起點,也許有點本末倒置,但共鳴是學習慾望的先抉條件,若史氏沒有辦法讓我了解他的意念,那我尋求其他的著眼點無非是一種可行的途徑。

註一:Tomas Richards ; Travailler avec Grotowski sur les actions physiques ; prefaceet essai de Jerzy Grotowskyi ; Actes Sud ; paris ; 1995 ; p32

台長: 女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