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一陣子,國內報章媒體都讀到有關對岸一二線城市房價飆漲,專家警告恐浮現泡沫化憂慮的報導;而同時間之『平衡報導』,也揭露了中國官方準備祭出政策手段,抑制此風的消息。而據最新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已指示將推出具體調控措施,從所謂土地、金融及稅收三方面『重拳強壓房價』。
看到上述發展,會不會讓您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才不久前,台灣官方也有類似的態度及做法、且讓我們把時間拉回10月底,從媒體披露央行總裁彭淮南邀行庫老總喝茶,關切放款風險開始,到11月底行政院研考會公布的『十大民怨調查』,首位由高房價『掄元』為止,中央及地方都有一連串有關『平抑』或『平緩』房價漲勢的宣示或措施。
那麼,面對所謂的房地產資金行情狂飆及泡沫化疑慮,兩岸官方的控制或紓緩措施,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各異處?又透露出哪些訊息或現象?
雖然對岸是調控,台灣則用『平抑』,不過實際的政策手段,都是透過增加供給及租稅兩方面進行;不同的是,對岸還採用所謂『金融手段』,國內這邊則經過一陣子的討論攻訐後,得到『不宜以金融政策打壓房價』的『共識』。
中國官方是以興建普通住房、支持自用需求及改善消費等方向,實踐增加供給的面向;台灣這邊則以吳揆所示之興建『機場捷運沿線平價青年住宅』為代表。租稅部份,對岸是將原先放寬為2年(含)以上自住房轉讓免徵營所稅的措施,重新限縮為5年,也很可能將加徵房產稅;國內則是檢討豪宅課稅依據與市值脫節的問題,最快明年春天,台北市這邊會先有具體措施浮現。
兩岸差別最大的是金融手段。雖然稍早立委提案,限縮豪宅房貸成數及調高利率,金管會也針對行庫房貸放款及保險業買賣不動產進行監控。不過總的來說,國內仍是尊重『市場機制』,寧讓那『看不見的手』來做調整;對岸則由於是共黨集權專政,因此除了當然的監管、監測市場外,採取抑制投機買房、加強房貸差別化等高壓、激烈手段,引起非議的聲浪較小。
從針對類似市場發展,兩岸官方的措施看,自然反映了社會狀況及政治現實。對岸公權力高張、政策執行力強;反觀國內,光是興建青年平價住宅一策,就引來走蓋國宅回頭路的批判,加上我們這邊就算公有地,也需要進行重劃及補償,曠日費時。
住展企研室表示,儘管做法不同,但是平抑房價的目的,同樣都是為了預防房價泡沫化,但因為政策執行力之不同,對岸的作法顯然無法適用於台灣,台灣目前都將焦點放在增加供給,但以經驗值來看,似乎從金融層面著手的效果會比較顯著,增加供給反而會衍生其他新問題。
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