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今天表示,國內醫界調查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合併憂鬱或物質濫用現象,「網路成癮」不該單純視為個人嗜好,應列為「疾病」診治。
他表示,從西元2005至2009年,他偕同高雄醫學大學團隊針對高雄縣市數千名國高中生及大學生,深入學校問卷訪談及醫生確診方式調查研究,再整理分析發現,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率約在10%至16%間浮動;生活比較自由的大學生網路成癮增加,在10%至20%間浮動。
陳正宗表示,高醫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出現憂鬱或酒精、藥物等物質濫用症狀,及或多或少的社會功能不良行為。
他指出,臨床「網路成癮」定義為「1天連續上網7小時,且連續3個月同樣行為模式」,即會出現社會功能不良行為包括:電腦關機有坐立不安、打人、焦慮易怒及腦海浮現網路畫面;還有拒絕與人社交、不吃飯、翹課、翹家及自我控制力差等。有1名高中生網路成癮案例,因為父母一再嘮叨要他參加家族聚餐,竟出手對父親施暴。
他說,網路成癮率人口在經濟及資訊科技發達地區比較多,但有人視為僅是個人嗜好導致社會適應不良;也有人持相反看法,認為網路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應對症治療,高醫團隊研究支持後者看法。
他表示,全球精神科尚未形成對「網路成癮」臨床治療標準的共識,美國醫界精神科正著手制定治療準則,「網路成癮」病症治療分藥物及心理情緒疏解,期能為這些人找一個重生的出口。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沒網路活不了?上網成癮 精神科專家:須對症下藥治療
「網路成癮」是疾病還是嗜好?台灣精神醫學會表示,近半數的宅男宅女,都是網路成癮族,有憂鬱或物質濫用的現象,理事長陳正宗表示,上網過度不應視為個人喜好,宜列為疾病診治。
陳正宗表示,高醫經過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近半數的年輕網路成癮者陸續出現憂鬱或酒精、藥物等物質濫用的症狀,只要出現「1天連續上網7小時,且連續3個月同樣行為模式」,都可列為「網路成癮者」。
有些高度網路成癮者,也會出現社會功能不良行為,包括拒絕與人社交、翹課、翹家、不吃飯、自我控制力差、坐立不安、打人、焦慮易怒及腦海浮現網路畫面。
陳正宗認為,網路成癮率人口大多集中於經濟及資訊科技發達的地區,也有人視為僅是個人嗜好導致社會適應不良,不過也有人持反對立場,認為網路成癮應視為精神疾病,對症下藥治療較佳。
儘管全球的精神科尚未對「網路成癮」臨床的治療標準形成共識,不過也期盼「網路成癮」病症可利用藥物及心理情緒來疏解治療,為這些重度網路使用者,找到重生的出口。
NOWnews 記者江羚瑜/綜合報導
上班都在上網?4妙招把自己拔出網路、提早下班
上網成癮 恐引發焦慮症,如何判斷自己過度沉迷網路
上網媽嘮叨 少年破窗手險殘 如何培養子女情緒管理
同學取笑國一生跳樓亡 談孩子壓力源與紓解
憂鬱症 電磁波新療法 療效相同無副作用
遠離憂鬱的三個生活習慣/祛除引發憂鬱最根本的原因
睡不好?利用臥室風水 來改善失眠健康好心情
臉書按讚挨告 以後誰還敢玩?
到《網路成癮 沒網路活不了? 列「疾病」診治》的永久網址
文章定位: